开启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2018-02-20 23:58朱延军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资源活动语文

朱延军

创新不足历来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通病之一,在全球都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烦琐分析、讲解、训练很大程度上仍充斥着语文教学的每一个角落,使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口头上,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传递场所,这就导致语文教学始终徘徊在“围墙”之内。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领着孩子,走出“围墙”,开放教学空间,让他们在最为广阔的天地里得到身心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确定主题  内容开放

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将语文实践活动推广到社会实践、现实体验、想象创造的大舞台上。上至宇宙天体,下至海洋生物,大到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小到学生的不良习惯、存在问题等,都可以成为实践活动的内容。当然,活动主题的确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选择有探究价值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题。

(一)自然资源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

(1)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 ,名山大川,等等。

(2)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

各地的自然景观多种多样,适合开发的自然资源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发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自然性资源。例如笔者的家乡淮安市就有文通塔、镇淮楼、 韩侯祠、周恩来纪念馆、梁红玉祠、关天培祠墓 、吴承恩故居等名胜。

对于这类资源,教师应多安排观察感知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观中学,学中观,文境结合。

(二)社会资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如果孩子们的活动仅仅局限于家中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荣辱兴亡、科技兴国”等等一概与他无关,试想,这样的孩子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又如何具备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呢?

(三)人文资源

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二、形式多样 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缘由及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的活动抱积极态度的重要原因。任何有成就的人他们对自己的事业或专业都会达到几乎痴迷的程度,而小学生的兴趣特点之一是,先对所参与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强烈的兴趣爱好会使他产生无限的追求事物本质的热情。

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不统一僵化的形式,努力做到让孩子们亲力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使其思维的火花在多样化的实践形式中得到充分激活,学习语文的兴趣得以充分发展。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我是淮安人”实践活动中,我通过“阅读拓展”“音乐链接”“图画再现”“表演深化”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快乐中自由表现,兴趣盎然地学习母语,必定学出乐趣,学得轻松,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过程自主 发展个性

自主性是活动最突出的本质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即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独立或小组自主设计活动的计划、活动的步骤并逐步实施完成。如在“我是淮安人”系列實践活动中,孩子们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而是充分发挥个人、小组乃至集体的特长、智慧,在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的积极融洽的氛围中,在自信心、成就感得到满足的同时,实现了语文学习的又一次飞跃。

当学生搜集了大量资料后,我又开始思考,如何对学生的搜集进行合理地评价,以确保其搜集过程中能始终保持较高的热情。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了“学生收集信息的点击率” 表格,根据其他同学阅读你的资料的次数、阅读人数的多少来评价你的资料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这个表格一出现,立刻得到大家的认可。孩子的好胜心与荣誉感驱使他去关注孩子们是否去看他收集到的资料,他们不仅会主动向其他人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更会对收集到的资料精益求精,严加筛选,使其更具可看性,以求增加点击率。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他们都在积极地收集有关的资料,大家都很有兴趣地阅读自己或他人的劳动成果,我们无需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孩子们提供最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寻找到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使其语文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

四、反思自己,提升能力

当然,这一过程,更多的是要求学生的自评反思,我们在“再回首”板块中设计了很多问题让学生填写。比如:你在展演中碰到了哪些困难?你觉得自己有哪方面才能吗?为什么?整个大课间活动过程中,你最大收获是什么?等等。学生通过这样的文字总结,反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表现,从而起到促进作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必定会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过程中得以提升。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从事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活动要求相应的能力,活动提供的应用锻炼一定能力的机会。人如果不是放弃活动,而是积极地通过活动去完成任务,那么人的能力就会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语文大课间活动正是营造宽松开放的语文教育环境,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天堂,让他们从课堂这一大“围墙”中走出来,踏上异彩纷呈的语文学习之路。

【作者单位:淮安市果林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资源活动语文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