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工作要点

2018-02-20 14:34陈爱芳
出版广角 2018年23期
关键词:版图外文选题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有偿引进图书版权至今,外版图书在我国的出版品种逐年增加,影响日益深远,这就对引进版图书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编辑实务角度探讨引进版图书编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重点指出在审稿和校稿过程中应引起重视的部分。

【关  键  词】引进版图书;审稿;校稿;内容;体例

【作者单位】陈爱芳,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23.016

引进版图书是我国图书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引进版图书在中文图书出版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引进版图书在我国图书出版中的占比已经达到30%以上,讀者群体不断扩大,影响日益深远,这就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外文的语言习惯和图书编辑规则与中文不同,在引进版图书出版的过程中,编辑应在尊重原著、保持原著风格特色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和读者的阅读习惯,对引进版图书进行合理加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引进版图书成为符合中国读者胃口的精品,真正成为传播国外先进理念和成果的重要载体。以下是笔者多年在引进版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引进版图书如何选择译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编辑是在译文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译文的质量直接影响图书的内容质量,所以,编辑的工作应从选择译者开始。

引进版图书多为各领域的专业书籍或者影响较为广泛的文学作品。前者原书中会出现较多专业内容,包括艰涩难懂的专业词汇。一般译者没有专业背景,往往无从入手,即使勉强译出,也无法保证译文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所以,编辑应该选择相应领域具有较高外文水平的专业人士,他们的专业素养及外文修养能够支撑他们完成由原文到中文的顺畅转换。如果专业人士外文水平不足以承担翻译工作,那么,应该再选择一位外文水平较高的合译者。这位合译者可以不是专业人士,但他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翻译,两者共同合作,保证翻译质量。

文学类引进版图书译者的选择范围更广一些,但是也应该选择有一定文学修养的译者,以保证译文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做到“信、达、雅”,而不是拗口的直译。

译者选定以后,编辑应该将编辑规范告知译者,如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选择,所列参考资料的格式和标题序号的格式等,译者再根据编辑规范进行翻译。这样会大大减少编辑后续的工作量,并能一定程度上保证翻译质量。

二、引进版图书审稿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编辑要通读全稿,对书稿的翻译质量做到心中有数。通读时编辑要对照原稿,以发现错译和漏译之处,对于逻辑断裂、行文不畅之处,应根据原稿进行修改。如果编辑没有把握,应告知译者重新翻译。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审稿过程中要注意图书是否含有敏感内容。因为国外言论极度自由,外版图书中经常包含很多主观性很强的观点,如歪曲中国历史、抹黑中国执政党、激发中华民族矛盾等。对于这些内容,编辑应该在不影响译文内容和逻辑的情况下做删除处理,如果对行文有影响,则应该规避敏感词汇和语句,做模糊处理。

特别要指出的是,除了编辑应该熟知的出版十五类重大选题,如有关党和国家曾任和现任主要领导人的选题,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选题,涉及我国国防建设和我军各个时期的战役、战斗、工作、生活和重要人物的选题,涉及“文化大革命”的选题,涉及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选题和涉及中国国界地图的选题等外,涉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外交的选题也要送审。

此外,编辑要注意,外版图书中经常会出现地图,无论是中国地图还是国外地图,都必须要有审图号,即必须在中国测绘局官网下载,原书中所载的地图不能直接使用。

三、引进版图书校对的工作要点

审稿的完成确定了稿件的基调,下一步就是对细节进行雕刻,这个过程考验的是编辑的文字水平和细心程度。根据笔者经验,编辑校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校对要点

审稿已经完成对全书内容的核查,这个步骤主要对行文表述进行完善。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中讲道:“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是指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不随意增减。达,是指译文要通顺明白,准确表达作者的意思。雅,是指语言要得体,行文优雅。虽然这是针对翻译提出的要求,但是编辑作为译文的加工者,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译者的素质。因此,校稿环节除了修改文字差错,编辑还要对表意不明或不符合中文表述习惯的译文进行修饰。

以英文为例,英文往往有很多从句,有时候甚至是三重或四重,如果译者完全忠于原文,那么中文译文就会有很多长句,不仅影响读者的理解,也不符合中文写作习惯,这便可以说是不“雅”。这时候,编辑要将长句剖解成逻辑顺畅、前后衔接的短句,以方便读者阅读。如果译文的意思与中国某成语接近,则可以使用成语,以增加译文的“雅”。对于一些有逻辑关系的句子,要善于使用关联词,以使上下文关系明晰,行文流畅。对于容易出现误解的地方,编辑要根据上下文进行表述方面的修改。举个最常出现的例子,英文“他、她、它”有些时候直译容易引起误解,这时候就要用相应的人名来代替。例如,He told his father that he didn' t get the job。如果直译就是:他告诉他父亲他没有得到工作。第三个他到底是指谁,容易引起误解,这时候就应该根据上下文,具体说清楚是父亲还是儿子。

2.体例校对要点

(1)人名和地名。人名和地名的翻译一般是音译,中文中一音多字,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译文往往会杂乱无章。因此,对人名和地名进行翻译时要有一定的标准。现多采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姓名译名手册,包括《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德语姓名译名手册》《法语姓名译名手册》等。这些手册上基本列出了常用的外文姓名,编辑可以对照使用。当然,对于一些约定俗成或广为人知的姓名,比如亚当·斯密,则应该沿用已有的姓名,而不是根据译名手册译为亚当·史密斯。

地名译名一般参照商务印书馆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采用统一译名。同一个姓名和地名在全书中往往会出现多次,为使行文简练,读者一目了然,编辑应在人名和地名第一次出现时在其后括号标注原文,再次出现时只标注中文。这项工作比较繁杂,容易出现错漏,编辑可以借助文稿PDF文件的查找功能,查找相同的姓名和地名进行处理。

(2)术语翻译 。专业术语的翻译一般由译者把关,且应采用国内通用译文。编辑要保证一本书或者一套书中同一术语使用同一译文。因此,在校稿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相似的译文,或者相似的内容出现不同的解释,编辑就要对照原文检查是否译者错译。同姓名和地名翻译一样,编辑也应该在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在其后标注原文。

(3)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用法国内外大体一致,但是也有不同之处。比如,英文没有顿号,顿号用逗号代替;英文中也没有书名号,书名和报刊名一般用斜体或者下划线表示;英文的省略号是...,而中文是……;等等。此外,编辑还要注意全角和半角的区别。

(4)斜体。外文书中经常出现斜体,这些斜体往往代表不同的意思。有的表示强调,译文就可以加黑或加下划线;有的表示引用,译文就可以换一种与正文不同的字体或者另段排版;有的表示书名,就可以在中文译文上加书名号,同时还要将原文在中文后括号标注。

(5)缩写。外文书中的缩写通常代表机构、公司、委员会等名称,对中国的一般读者来说,这些机构名称是很陌生的,只看缩写往往会一头雾水。所以,有必要在缩写后标注全称,以方便读者同中文译文对照。同样,全称只在缩写首次出现时标注一次。

(6)单位。外文图书中的单位一般为英美制单位,译成中文时应统一译成国际标准单位,编辑可参照《现代汉语词典》后附的“计量单位表”进行转换,或者在英美制单位首次出现时括注其同标准单位的换算公式。

(7)图表。编辑可以根据译著的版式对应原文内容的格式进行修改以与版式呼应,贴近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表格中的文字须全部译成中文,规则同正文。图片中的解释说明性文字也要译成中文,但是照片或者截选的画面中的外文可以不译(如与正文相关,可以旁注说明)。

(8)注释。注释是对正文相应内容的补充说明或出处做解释,对译著来说可以由原作者所注,也可以由譯者所注,现多使用脚注和书末注。若是说明出处,要统一格式。如果是期刊,一般是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如果是专著,就是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刊名和书名用斜体,格式全书统一且无须译成中文。

(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般在书后,若是文集,多在文后。参考文献的格式同注释的出处解释,具体可参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全书格式统一,参考文献可不译,但若参考文献后有说明性文字,这部分内容须翻译。

(10)索引。大部分外文书籍都列出索引,以方便读者查找核心内容,但是索引对应的是原书页码,译成中文后原书的页码不可再用,要编辑一一对应中文版的页码,工作量巨大,且中文版图书一般没有索引部分,因此原书中的索引在中文版中可以略去不用。

3.细节检查

正文处理完成之后,编辑还要单独完成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检查标题序号。编辑应将全书的标题序号检查一遍,以防止跳号或重号,如果出现错误,改正的同时应注意标题字体的相应变化。二是检查图表序号,无论是全书统一排序还是按章排序都要仔细检查,如果出现错误,要注意正文中涉及的图表序号是否同样要修改。三是检查书眉,以防止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四是核查目录,应以正文来对应目录,而不是根据目录翻查正文,以防止目录遗漏。

四、编辑要参与封面设计

每本图书因内容和作者语言习惯的不同而具有独特的风格,封面则浓缩了这些独特之处。一本书能否吸引读者,首先在于封面能否让读者一见钟情。作为全面了解著作内容的编辑,如果能够参与封面设计,会使封面更易达到预期效果。

不同的图书有不同的封面设计风格:严肃的理论图书,封面应该以沉稳大气为主;生动的文学类作品,根据其感情基调封面或沉郁或热烈。编辑应该根据图书内容特点给美编提出建议,以使封面风格更加贴近正文内容。

综上所述,引进版图书编辑应该本着对原著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提高自身的编辑水平,处理好译著加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保证译著质量,为广大读者提供既忠于原著而又符合中国读者阅读习惯的精品图书,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版图外文选题
外文字母大小写的应用规则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助“绿”中国版图
金旅“新”版图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外文局期刊目录
林则徐与外文情报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