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出版“走出去”的模式探索

2018-02-20 14:34雷洋
出版广角 2018年23期
关键词:走出去科技成果出版社

【摘要】 随着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推动,科技强国日益被国家和社会重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这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乃至综合实力。在这种大环境下,科技出版作为一种科技成果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媒介,成为科技“走出去”的重要领地。文章从我国科技“走出去”的发展概况入手,分析了科技出版的经营模式,以期对我国科技出版“走出去”总结成功经验,为中国科技真正走向世界提供路径。

【关  键  词】科技出版;“走出去”;国际化

【作者单位】雷洋,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基金项目】在线教育研究基金(全通教育)重点课题(ZXJYKTX383);中国智慧教育督导“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EDUZH130014-JKY3345)。

【中图分类号】G239.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23.017

2018年8月20日,以“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科技出版走出去”为主题的科技出版国际合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旨在聚集全国科技类出版社的资源优势,共同探讨新时期中国科技出版“走出去”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不断提升中国科技文化的创造力和国际影响力。此次会议的召开也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科技出版面临诸多新挑战。正如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在会议中提出的,“建设出版强国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科技出版企业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出版大国的经验,面向未来,跟上信息技术的步伐,提高出版水平,在国际竞争中建设科技出版强国”。可以说,我国的科技出版“走出去”迎来了发展新阶段。

一、近十年来我国科技出版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国际合作倡议,比如“一带一路”、高铁外交等,这些中国原创科技项目和技术的发展都有丰富的科技含量,为我国科技出版“走出去”提供了契机。在经济实力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文化、中国科技迎来全面扩大和深化的发展需要,加强我国科技成果的传播能力体系建设,将会成为实现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中之重。

2006年,我国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首次明确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在此基础上,我国科技投入快速增长。国家也制定了自主创新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5年的时间内全社会用于研究与开发科技的经费平均增长了23.5%,科技成果出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

2012年,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选拔并重点支持1万名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杰出的领军人才。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科技人才队伍迅速壮大,科技出版数量明显增加。科技出版作为展现科技成果的渠道之一,日益受到国家和行业的重视。《2014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显示,我国科技期刊达4944种,占期刊出版总数的50.06%,步入科技期刊大国的行列。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會上提出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和项目。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和国内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驱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出版迎来更快的发展期。

2018年1月18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报告称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发表科学出版物最多的国家。报告还指出,2016年,中国发表了超过42.6万份科研成果,占全球最大文献摘要与科研信息引用数据库——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总量的18.6%。在科研论文被引用数量方面,中国排名第4。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和自主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的科技出版不断发展并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在科研出版的数量上我们占有一定优势,但是科研出版的质量与西方国家还存在差距,这是我国科技出版“走出去”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科技出版模式的探索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对科研领域和项目的投资日益增加,科研体制和人才队伍改革进程不断加快,这些都充分激发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活力,使得我国在多个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创新。举例来说,“中国天眼”(FAST)的建成启用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保持国际领先地位,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获得重大科学发现,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实现全球组网,我国首艘自主研制的航母下水等,这些科技创新带来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转化示范工程,为我国的科技出版“走出去”创造了条件。面对新形势,只有打破传统科技出版单一化、行业化、区域化的模式,才能让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出版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科技出版集团化运营

集团化经营模式是有效提高我国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以国际知名的爱思唯尔为例,这家成立于1880年的企业,经过长期的兼并、重组等过程,现在已经成为一家国际化多媒体出版集团,出版专业期刊近 2000 种,主要为科学家、研究人员、学生、医学以及信息处理的专业人士提供信息产品和革新性工具,是目前世界上领先的科学技术与医学信息多媒体出版商。相似情况还有施普林格·自然、John Wiley&Sons等国际出版集团。这些集团资源丰富,可以将具有优势的人、财、物集中在一起,打造国际一流的精品科技出版物。

相较国际知名科技出版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企业大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这样容易造成专业范围有限、发行量有限等问题。目前,我国科技出版行业正逐渐与国际接轨,向集团化模式发展。以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为例,集团下属的科技出版中心的工作宗旨就是为集团内的科技出版提供编辑、印刷、发行等一体化的专业性服务,从而为科技出版创造更加舒适的环境,致力于科研内容的发掘。科技出版集团1954年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拥有以《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为核心,涵盖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科技领域的中英文系列科技刊物,形成了期刊品种多、涉及学科多、发行途径多的规模效应和集团品牌效应。

2.加强中外科技出版社之间的合作

近几年,随着我国科技研发水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得到关注,与之相应的是我国科技出版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极大提高。从科技学术论文的数量来看,2004年开始,我国的科技学术论文发表量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数量约占全球科技论文的15%。同时,我国学术论文的引用数量也在逐年上升。无论是数量上的庞大,还是质量上的提升,都为我国科技出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科技出版“走出去”可以选择与国外知名科技出版社合作,有效利用国内外资源,实现科技出版的国际深度合作。

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单亭在接受采访时说道:“目前国外科技出版商主要对中国科技实力较强的领域或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科技领域感兴趣,这些领域的出版合作也比较顺利。”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就与爱思唯尔签订了“大飞机出版工程”版权输出协议,一次性输出“大飞机出版工程”5种精品学术专著的英文版版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与施普林格合作出版的《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以及展现我国近年来科技传播与普及发展情况的《科技传播与普及概论》,在国际上也颇受欢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在科技出版方面也积极与国际知名出版社对接,在2017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进行出版签约仪式,双方联手打造《智能制造研究》英文版并向全球推广。正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姜新祺所说,中国制造如今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此次与国外出版社合作,共同将中国的科技成果出版为英文版,既有利于中国科技出版“走出去”,又有利于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制造和中国科技,从而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发展。

在国际交流方面,除了出版社之间的合作模式,中国科技出版“走出去”还可以考虑海外营销代理的模式,即将国内科技出版物授权给国外大型出版商,让其代为销售,包括电子或者纸质期刊,版权依旧归国内出版商所有。目前,国际比较知名的大型出版机构如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等都与中国科技期刊建立了這种合作模式。

3.以专业原创引领科技出版“走出去”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对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力支持,国家科研实力的快速提升,科技出版的质量也在不断上升,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学术研究成果日益受到世界关注。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科技出版集团利用自身优势,探索了一条以专业和原创为主的科技出版道路,促进科技出版“走出去”。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位于自身的专业,在做好国内科技出版的同时,也向国外输送了很多优秀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就通过版权输出的方式,对外输出了苏步青的《计算几何》、张家诚等的《中国气候》、于仲嘉的《四肢显微血管外科学》等图书。近几年,随着国内科技高水平的原创专著日益受到国际重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不断与时俱进,通过把握最新科技趋势、整合专业资源等方式,向世界输送了一大批中国科技出版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了结合我国西医案例多、发展快背景的《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展示生药学研究实践前沿进展的《分子生药学》。《2010上海世博会低碳技术研究报告》(英文版)也是以国内外同时推出的方式,向全球展示近年来我国在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已经取得的进步,对外起到了很好的窗口展示作用。

在科技期刊方面,中国优秀科技期刊也在不断吸引全球作者的投稿,比如《分子细胞生物学》、《中国物理 C》(英文版)的海外来稿量占总收稿比率均超过50%,这为我国的科技出版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内科技成果不断整合发展后,也可以通过向外投稿、吸引国外作者撰稿的方式,提升我国科技出版的影响力。

三、加快科技出版“走出去”的思考

随着新媒体、融媒体的发展,包括出版业在内的社会诸多行业都在进行转型改制,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科技出版也不例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韩建民表示,当前中国科技出版“走出去”,不仅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还要注意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首先,中国科技出版“走出去”,要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加快推动科技数字出版的发展。中国科技出版正在经历由传统出版模式向新型出版模式的转变,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出版是当务之急。所谓的科技数字出版并非简单地将科技成果内容电子化,而是运用更加整体的融合思维,对内容进行多层次开发,通过多平台的合作提升科技“走出去”的途径和形式,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科技出版“走出去”。与此相对应的是,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出版行业人才储备,不断深入地推行人才计划,加强领军人物的培养,还要着力培养科技出版的编辑、管理、经营等人才。

其次,加大中国科技出版品牌建设,提升竞争力。科技出版的品牌影响力主要受到出版内容质量、价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影响,要积极打造科技出版“高、精、尖”的特色。我国政府在宏观政策方面逐步给予更多政策、财政支持,科技出版集团要不断深化改革,用新时代的出版意识和品牌经营意识,找准出版定位,着力打造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出版品牌。

最后,在国际交流愈加普通的大环境下,科技出版应多借助国际组织、国际活动的影响力,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行业交流、出国考察、学者访问等,扩大我国科技出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我国科技出版“走出去”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春礼. 当代世界科技[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18-19.

[2]钱筠,郑志民.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 编辑学报,2015(4).

[3]潘云涛. 2014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

[4]赵刚,程建润. 中国科技外交析论[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5).

猜你喜欢
走出去科技成果出版社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