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国内图书馆智库前沿演进与趋势分析

2018-02-20 14:34王洪娟
出版广角 2018年23期
关键词:智库文献图书馆

【摘要】 智库问题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科学把握图书馆智库研究的演进历程和热点前沿,将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论研究提供借鉴。本文利用CiteSpaceⅢ软件对CNKI数据库2009-2018年所收录272篇图书馆智库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发文数量、研究作者及机构、关键词共现、研究前沿时区等因素进行多角度计量,并绘制知识图谱。分析得出,高校智库图书馆、智库图书馆服务、信息技术影响为当前研究热点;研究缺乏持续性、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策略缺乏实证性是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家战略进行图书馆智库建设、“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智库研究、从实证角度展开图书馆智库机理分析将是未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  键  词】图书馆;智库;知识图谱;热点领域;文献计量

【作者单位】王洪娟,绥化学院图书馆。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研究项目(2016KYYWF0919);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项目(2017D007);绥化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HSK2017008)。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23.024

在互通共通数据驱动的技术背景下,智库是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引,以战略导向与国家政策为研究对象,以构筑服务网络和公共政策决策为宗旨的咨询组织,是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标准之一。智库建设需要相应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智库决策制度,构建智库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建立海量智库数据库、智库共同体、智库联盟,掌握高端智库动态管理平台,不断引导多元参与,体现智库服务公众、创新思维、统筹协调的本质,这与图书馆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和提供文献资源的职能相一致。在提升公共政策质量与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的前提下,智库对图书馆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使得图书馆迫切需要拓展情报服务功能、转变阅读方式并构建决策咨询智库图书馆。为直观呈现图书馆学界智库研究关注度和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1],本文借助CiteSpaceⅢ软件,利用科学图谱方式对CNKI数据库2009-2018年所收录272篇图书馆智库研究文献的发文年度分布、研究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聚类及时区视图时空动态演化历程加以分析,以期把握当前图书馆智库研究的基本特征,为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有效建议。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Ⅲ是一款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2],以知识图谱展示某科学研究中蕴含的潜在知识、知识结构、发展规律和分布情况。本研究则借助CiteSpaceⅢ软件,以样本文献为数据源并利用知识图谱客观挖掘图书馆智库的演进历程和研究热点。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为文献数据下载。通过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以“智库”并含“图书馆”为关键词或主题进行高级搜索,作者、作者单位、发表时间、文献来源、支持基金均设置模糊状态,检索时间为2018年11月11日,剔除会议通知、报纸、博硕士论文、增刊等无关数据,得到有效文献272篇,以导出/参考文献方式,点击“Refworks”,保存为.txt格式。第二阶段为绘制知识图谱。运用CiteSpaceⅢ软件,将time slicing设置为“From2009To2018,Years per slice=1”,其他参数使用默认设置,对图书馆智库研究进行关键词聚类及时区视图分析。

二、文献基本特征

1.时间分布

文献数量的变化状况是衡量某一学科或者技术领域研究进展的重要指标[3]。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见表1),图书馆领域与智库研究相关的文献,发文数量自2015年以来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这表明,随着国家政策与理论研究的深入,图书馆领域开始重视并积极参与智库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图书馆智库研究可划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奠定阶段(2009-2014年)。该阶段的图书馆智库研究在文献数量上年均呈个位数,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于对智库内涵、理念及服务方式等理论的引介。通过探讨分析组建信息服务小组、创建特色数据库、收集特种文献资源、提供竞争情报服务、构建协同创新等模式来实现图书馆智库服务功能,完成向智库咨询服务模式、知识库馆藏文献平台、信息数据资源采集等方式的转型[4]。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此阶段研究文献的数量逐步增长,学术界对智库的关注度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5],极大地激发了图书馆智库研究热情,发文态势与政策节点呈现高度契合,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特征。与此相应,国家加强对各类基金项目的扶持力度,统计显示,272篇论文中近38%标注了各类基金项目。随着国家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强,图书馆智库研究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空间分布

科学研究的复杂性促使学者、机构之间相互合作,合著特征已成为目前探索领域发展不可或缺的指标。利用CiteSpaceⅢ软件对文獻的作者合著、机构合作两个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图书馆智库研究文献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就发文作者而言,赵雪岩、张冬梅、黄长伟、姜晓婷、吴育良为图书馆智库研究领域文献高产作者。发文研究者中极少存在长久合作关系,仅有赵雪岩、彭焱与张晓彤、侯明秋存在2次以上合作发文。总体来说,作者合作关系呈现出明显的离散状态,未能形成合作性作者网络,没有形成较大的研究共同体,研究者之间合作程度不高,尚未将该领域内的科研力量整合成为体系化的科研系统。就发文机构而言,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信息管理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市图书馆是图书馆智库研究文献的主要产出机构,共计34篇,占比12.5%。图书馆智库研究机构群体内,大部分合作属于高校图书馆间的合作研究,其他机构之间没有较强的直接或间接合作关系,拥有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图书馆学机构间合作较少。在整个机构合作网络中,未能达成普遍的机构间合作,分散了研究发展的合力,不利于领域的交流与共同发展。未来研究需要各机构之间通力合作,力求实现一定范围内科研成果与科研信息共享的目的,推动图书馆智库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科学化与可持续性。

三、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是随学科演进进程变迁而变化的一个动态的量,它反映了该学科在某一时段核心的研究主题。本文运用CiteSpaceⅢ软件对272篇图书馆智库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词频共现分析,根据统计结果(见图1):高校图书馆(102,0.51)、智库建设(40,0.29)、智库服务(29,0.04)、信息服务(21,0.13)、新型智库(21,0.24)、党校图书馆(21,0.08)、高校智库(16,0.06)、服务创新(11,0.03)、智库理念(11,0.06)、知识服务(11,0.19)、服务模式(10,0.08)、参考咨询(10,0.06)等为重要关键词,图书馆智库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智库图书馆、智库图书馆服务、信息技术影响等三方面。

1.面向智库的高校图书馆研究

智库是以政策策略、文化影响、科学技术等为主题进行研究的机构,高校图书馆与高校智库研究紧密结合,高校图书馆为智库研究提供丰富的馆藏知识信息资源,对海量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利用,有效地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6]。高校图书馆具备文献信息资源、学科服务、数据挖掘和情报分析等诸多优势,充分利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开展个性化、深层次、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极大地拓展了参考咨询服务的范围[7]。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以面向用户、服务纵深、资源联动的特征嵌入智库服务中,形成知识网络创新平台,扩大智库型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整合能力,建立基于用户信息的需求模型。

2.基于智库的图书馆服务研究

相关学者积极探索公共图书馆、科学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以提升图书馆对智库信息服务的保障张力[8]。以用户需求为问题导向是当前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的新趋势,将信息服务延伸到管理和决策领域,需要重新规划业务管理方式,将智库型图书馆建设作为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新的增长目标[9]。当前,图书馆智库服务方面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服务内容、现状、可行性及对策策略研究,未来服务模式应重点关注需求分众、共享机制和新媒体传播等影响用户感知绩效的形式因素,从而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提升智库服务品质,打造中国特色高端智库,为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智库研究的作用

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智库研究一则在用户需求分析、数据信息挖掘、情报智库搭建等方面进行协同创新来提升图书馆智库的整体能力,借助数据挖掘工具与方法,将大数据资源转化为智能决策[10],二则,图书馆借助信息资源提升思维,构建以丰富且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智能可辅助的技术平台、舒适能互动的空间环境、多样可参与的服务内容为支撑的信息技术知识创新服务框架,拓展图书馆服务内容,实现服务转型[11]。在大数据及“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应注重专题性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提高馆员数据采集与信息分析处理能力,搭建图书馆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平台,提高智库型图书馆信息数据的积累能力。

四、存在问题与未来展望

1.存在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学界已从多角度对图书馆智库进行研究,且已产生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但从总体来看,当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研究缺乏持续性。图书馆智库研究领域虽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文献数量较少,没有出现井喷式增长状态,缺乏具有典型意义的作者,尚未形成良好的作者合著与机构合作模式,研究内容比较分散,未形成理论体系。

其次,研究内容不够深入。图书馆智库研究主要聚焦在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模式创新与组织框架、公共图书馆智库政府决策情报创新体系、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智库嵌入科技决策的个性化动态化知识化服务机制等角度,在内容分布及研究方向发展上较不均衡,缺少创新性观点。借助大数据技术、“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等开展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情报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

再次,策略缺乏实证性。目前,图书馆学研究者提出的对策建议大多围绕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参考咨询、馆藏资源建设等方面展开,在服务模型、网络技术、决策政策的实践上局限性较大,更深层次的问题研究不多。

2.研究展望

图书馆智库研究在内涵式的本体研究、政策导向、资源与机制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均进行探讨。随着学界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持续关注,笔者认为未来的图书馆智库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索。

第一,面向国家战略进行图书馆智库建设。以决策咨询与全面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的智库在国家战略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者们对图书馆智库的研究,其实际意义是为高校智库、教育智库、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供支持。在未来研究中,人才培养及学术研究能力、运行机制与服务模式构建、數据情报信息分析、转变决策咨询模式等将成为图书馆智库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智库研究。将数据技术与知识信息的集成、融合与跨界相结合,以重构传统产业与社会力量聚集等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为图书馆智库情报分析与数据挖掘提供了技术支撑。图书馆智库的未来发展,要依托大数据、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信息技术,建立起跨学科、跨平台及跨区域的协同机制,构建具备智能、智慧、智识等智力信息优势的资源聚合体系、社交媒体沟通体系及电子政务体系。

第三,基于实证分析角度,将决策咨询机制背景下教育智库及高校智库的角色定位和运行机制转化到图书馆智库机理分析当中,将是学者们接下来研究的重点。在图书馆智库研究中,探讨知识信息转化和数字化采集相关技术指标,将使对策模型更接近实践环境,推动图书馆智库领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蓉英,魏绪秋. 基于文献数据的国内外智库研究动态分析[J]. 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3):6-14.

[2]范桂红. 基于Cite Space Ⅲ的大数据档案研究综述[J]. 山西档案,2018(3):25-27.

[3]邓晶晶. 关于中国古代日食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D]. 沈阳:东北大学,2014:20.

[4]吴玉,刘苏宁,王玉香. 基于地方民营企业情报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J]. 情报科学,2013(2):72-77.

[5]张志强,苏娜. 国际智库发展趋势特点与我国新型智库建设[J]. 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1):9-23.

[6]吴凯媛. 微博用户参与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意愿研究[D]. 合肥:安徽大学,2015:35.

[7]刘芳,陈芳,万乔. 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工作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18-23.

[8]黄长伟,陶颖,孙明. 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7):11-14.

[9]杨友清,陈雅. 基于智库理念的图书馆咨询服务模式研究[J]. 图书馆杂志,2012(10):44-46.

[10]秦宗和. 基于数据挖掘的图书馆智库情报服务构建研究[J]. 图书馆学刊,2018(6):43-47.

[11]陶丽,顾烨青. 基于智库知识管理模式的图书馆知识创新服务框架研究[J]. 图书情报导刊,2018(10):45-52.

猜你喜欢
智库文献图书馆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