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是五湖四海、交流交融

2018-02-22 00:03刘海飞
西部学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五湖四海交融倡议

刘海飞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当前国内外的形势而提出的,旨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世界愿意参与的其他国家共商共建共享,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1]28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关于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有必要精准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所在,本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是五湖四海、交流交融。

一、“一带一路”的历史形成根源于五湖四海、交流交融

“一带一路”倡议并非凭空而来,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可以用“五湖四海、交流交融”八个字来概括。

(一)五湖四海

仔细考证的话,“一带一路”的历史来源包括三个内容: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当然,除了丝绸之路之外,茶马古道也可以算作“一带一路”的历史来源之一。

陆上丝绸之路,一般来说,是指西汉年间,由汉武帝刘彻派遣的使者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开辟出的一条道路。这条道路以当时西汉的首都长安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关中地区为起点,到东汉的时候变成以东都洛阳(今天的河南洛阳地区)为起点,途径今天甘肃的凉州(古称姑臧、休屠)、酒泉(汉代河西四郡之一)、瓜州(现为酒泉市下辖县)、敦煌等地和新疆地区,再到达今天的中亚国家和阿富汗、伊拉克、伊朗等国家,最远到达今天的地中海沿岸相关国家地区和非洲部分地区,地中海地区以意大利的古都罗马作为终点,总路程达到6440公里。

当然,关于丝绸之路更为一致的看法是,它不只是一条道路,而是一个综合的道路系统。在从汉朝的首都长安或者洛阳出发,途径狭长的河西走廊,到达今天的甘肃敦煌一带后,开始分成北线、中线、南线三条主要道路:第一条称之为南线,从敦煌出发后,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全世界面积第二大沙漠)的南面,经过若羌(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县)、且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部)、于阗(今和田地区)、莎车(隶属于喀什地区)后到达喀什。第二条为中线,从敦煌出发后,途经吐鲁番、焉耆(今焉耆回族自治县附近)、库车(属阿克苏地区东端)、阿克苏、喀什,到达喀什后与南线道路会合,然后翻过天山经过浩罕(古大宛国地),到达撒马尔罕(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第三条称之为北线,从敦煌出发,途经新疆的哈密、乌鲁木齐、伊犁后,进入中亚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托克马克(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北部的城市)、塔什干(乌兹别克十二个州份之一),最后到达撒马尔罕。三条路线在此会合后再继续往西,进入西亚、欧洲和非洲等地区。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之外,陆地上还有“草原丝绸之路”。这条路线从中国北部途经蒙古高原,之后往西到达天山北麓再进入中亚等地。最近又有了“冰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其含义和“草原丝绸之路”含义大致是差不多的。“冰上丝绸之路”这条线路大致是:经珲春到达吉林和长春两个城市,然后进入满洲里地区,之后进入俄罗斯,最后达到欧洲。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国家进行经贸和文化交流往来的海上通道,主要有宁波、广州、泉州这三个主港。海上丝绸之路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北上线,从明州(今宁波)出发往北到达新罗和日本等;一条是南下线,从中国东南沿海的港口出发,途经中南半岛(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和当时的南海诸国,再经过印度洋海域,穿越红海之后,最终抵达东非和欧洲。具体来说,是从明州(今宁波)出发,经过温州、泉州、台湾、广州、崖州、交趾、麻逸(在菲律宾)、占城、真腊、三佛齐、暹罗、奎隆(今印度南部地区)、记施、西拉夫(今伊朗境内)、米罗国(今科威特)、勿巡(今阿曼境内)、佐法尔(今也门境内)、亚丁、吉达(位于沙特)、勿斯里(位于西奈半岛)、埃得哈布(位于埃及)、摩加迪沙、基尔瓦、克利马内。可以看出,海上丝绸之路直通今天的非洲,所以比陆上丝绸之路更长更远。

还需要一提的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大概分陕甘、陕康藏、滇藏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抵达西亚、西非及红海沿岸。

从上可以看出,“一带一路”的形成是五湖四海名至实归。从“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区域来说,如果是以处于当时的中国政治中心区域——中原地区为中心的话,确实包含了东南西北四方;包含了亚洲、欧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红海等;包含了三大洲的数十个国家。如果说陆上和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体现了“五湖”,海上丝绸之路则可以体现为“四海”,联结起来,就是五湖四海。

(二)交流交融

“一带一路”开辟的过程中,得到了沿线国家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响应,这是因为中国并不是要炫耀武力,而是要和这些国家开展经济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交融。

在当时来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有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铁器等,而引进的有葡萄、核桃、胡萝卜、香料、石榴、胡椒、亚麻、琉璃等,“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2]

再以茶马古道为例。茶马古道最早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在当时来说,康藏是位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寒地区,这些地方的藏民平时主要吃的是牛羊肉、酥油、奶制品、糍粑等,而吃不到蔬菜。这些食品脂肪含量高,有的还燥热,脂肪在人体内难以消化分解,而茶叶可起到这个作用,并能够防止燥热,所以藏民慢慢形成了晚上饮茶的习惯,但康藏地区并不生产茶叶,需要从外地引进。而在内地则盛产茶叶,但却缺乏劳作和军队使用的骡马,而藏区及川、滇边这些地区却盛产良马,这就恰好形成了互补,于是茶和马的交易便产生了,形成了“茶马互市”的现象。沿着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藏区和川、滇边地区出产的骡马、药材、毛皮等不断输送到内地,而内地和川滇出产的茶叶、盐、布匹以及日用的器皿等等,则源源不断运送到康藏高寒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地区变得更加繁荣,而且在地域上甚至延伸至南亚、西亚等地区,从而形成了一条延续到现在的茶马古道。[3]

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这个国家最后神奇地消失了。但是根据古书记载,在当时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地带,中西不同背景的文明在这里交汇碰撞,所以十分繁华,这就是交流交融的效果。

中华民族的形成历史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交往交流交融有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在马克思看来,交往体现了人类总体活动的关系性,人类通过象征性社会互动保持彼此之间的联系。社会互动的过程就是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则指出,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即“三交”,同时各民族之间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体现了五湖四海、交流交融

“一带一路”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五湖四海、交流交融并没有随着时光流逝而永远尘封起来,而是在21世纪的今天,被习近平总书记从传统文化的记忆中挖掘出来,并且在外交、经济等领域广泛运用,从而重新放射出熠熠的光辉。

(一)从“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和顶层设计来看

“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2013年9月和2013年10月提出,该段时间内习近平分别出访了中亚和东南亚等国家,首先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后访问东盟时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应该说,该倡议提出之后的3年间,“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从无到有、由点及面铺开,并且其进度和成果超出了预期。全世界有超过一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进来,其中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达成了共识。

从地理上来看,“一带一路”贯穿了亚非欧三大陆,连接着两个经济发展很活跃的经济圈。其中一个是包含中国、日本、韩国等在内的东亚经济圈,另外一个是包括一些老牌西方发达国家英国、法国、德国在内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则是中亚、南亚、东欧等腹地国家包括非洲地区国家,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从发展战略上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要畅通三条线路,这三条线路都是从中国出发,一条是经东南亚、南亚到达印度洋,这是南线;一条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波罗的海),这是北线;一条是经中亚、西亚到达波斯湾、地中海沿线各国,这是中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从中国沿海港口城市出发,拟打通两个重点方向,一个是经过南海到达印度洋地区,之后再延伸至欧洲,这是西线;一个是经过南海到达南太平洋地区,这是东线。总的说,是要在陆地和海洋上共同打造,形成一个闭环。因此可以说,从方位上讲,“一带一路”倡议完全是体现了五湖四海。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中国首先倡导,旨在促使沿线各国推进开放合作以实现经济大发展的宏大愿景,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和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要这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海陆空交通形成网络,从而实现互联互通上的方便快捷;其次,沿线国家和地区要在贸易投资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很高水准的自由贸易,增进政治互信、促进经济交流;最后,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人文交流和环境上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交流和和谐相处。可以看出,贯穿其中的理念还是五湖四海、交流交融。

2013年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6年正式开业,成员从最初创立时的57个扩大到77个;2014年虽然命名为“亚投行”,但是它的创始成员却涵盖了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五大洲,可以说是真正体现了五湖四海。

(二)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的相关工作来看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是央企。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100余家,与银保监会、证监会直接管理的100多家金融央企,它们承担着大量“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的任务,比如地面丝路(13个重点建设项目,承包给中铁公司、中交集团、中电建)、能源丝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20个建设项目)、电力丝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信息丝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35个国家开通58个TD-LTE商用网络)、海上丝路(四大海运公司业务遍布全球,中海运、中远、招商局和外运长航)、空中丝路(国航、南航、东航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开通“一带一路”航线)等。[4]

以上央企项目开展以来,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的沟通磋商,不仅仅是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上合作,而且要在产业投资、经贸、金融、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深层次的重点合作。过去,中国积极参与和开展了亚洲公路网、泛亚铁路网规划和建设,同时在东南亚、东北亚等国家和地区修通了多条公路、铁路线路。此外,还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光缆传输、油气管道、输电线路、跨界桥梁系统等建设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应该说,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发和建设打下了牢固的物质基础。今后,最重要也是最现实可行的通道路线是:从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出发,经过日本海域到俄罗斯的远东大港扎鲁比诺港,到达中国黑龙江的珲春、吉林省的吉林和长春等地,再到达内陆国蒙古国,途经俄罗斯最终到达欧盟各国的高铁和高速公路规划。可以看出,实施的工程项目集中在交通、电力、通信,形成跨越国界的网络,其目的是为五湖四海、交流交融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和硬件支持。

(三)从“一带一路”倡议高峰论坛的举办来看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参加论坛的有联合国秘书长以及近三十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还有一些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参加论坛的正式代表分别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约一千余人,来自全球的四千余名记者报道了此次论坛。

在“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召开之际,为期六天的“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长沙拉开帷幕。“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84位青年相聚一堂,互相探索、了解彼此的文化。[5]闭幕式晚会各个国家的青年站在一起,不同着装、不同长相的青年站在一起,让我们真正感受了五湖四海、交流交融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所在。

对任何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来说,只要对“一带一路”倡议感兴趣,愿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项目,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利益攸关方。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非零和性的特征,不管是不是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只要愿意参与,都可以参与,这是一个开放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4]

在2015年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他强调,“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三大原则,即共商、共建、共享,所以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各个国家的合唱。[6]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闭幕式演讲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7]“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包容的,它输出的是友谊,是对世界和平的期盼,需要世界各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三、“一带一路”倡议今后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五湖四海、交流交融

从第一届“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束后,“一带一路”倡议就应当进入2.0时代。而在今后“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贯彻五湖四海、交流交融的原则。具体来说,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主要是要体现以下几个关键词,这是在今后的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指针和方向。

(一)开放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倡议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讲话时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充分展示了它的开放包容一面。目前我国成立了“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某种程度上是体现了中国主导,这在开创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本身是我们发起的。今后应当成立更加开放的组织,即可以成立更高层次的“一带一路”建设事务磋商委员会,这个组织应该有“一带一路”参与国的成员参加,对涉及的相关事务共商共决。五湖四海体现的是一种大国的胸襟、气度和担当,不仅是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建设中来,而且要让更多的国家有参与决策事务的权力。

(二)多元共存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阻力,这个阻力的根源是不同国家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利益代表的客观存在。在这一过程中,就应当提倡多元共存的理念。比如在“一带一路”倡议传播的过程中,应该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重视“六多讲、六少讲”,即多讲“倡议”和“合作”,少讲“战略”和“地缘政治”;多讲“共商、共建、共享”和“对接”,少讲“中国主导”;多讲“开放包容”,少讲“中国中心”;多讲“经济合作”,少讲“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多讲“惠及所在国民生”,少讲“中国海外利益”;多讲“中国是秩序维护者”,少讲“美国衰落”和“排挤美国”。[8]需要重视的是,讲好中国的丝路故事固然重要,但也应当要讲好沿线国家共同的丝路故事,推介中国文化、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是理所当然,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应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的文化,带领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找到共同的语言,探讨这些国家和地区共同关心的话题,共同建设作为公共产品的“一带一路”。使从中国主导推动发展到沿线国家自发自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是因为,国际公共产品应该是由大家来生产,而不是单靠哪个国家。

人类的发展存在着自然竞争法则,但也存在着和谐共存的信念和哲学,如果只强调自然竞争法则,人类可能在激烈地竞争斗争中走向共同灭绝。而“一带一路”则是贯穿人类和谐共存的信念和哲学,让经济贸易往来代替战争战乱,让文化交流代替互相猜忌防范,让沟通融合代替种族切割分裂。

(三)互利共赢

前面已经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各国都应当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因此,一方面,在实施“一带一路”中要实现国家本身的利益,树立中国在国际中的形象和地位;另一方面,要让沿途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真正获得实惠。“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刚刚开始实施,其效益的体现还有一个过程。是否证明其有价值,更多取决于实施若干年之后,已参与的各国的政府和民众是否从中获利,是否促进了地区的和谐稳定,是否最终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检验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指出:“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希望这种现象能够成为世界发展中的常态,而不是目前中东等个别地区出现的不稳定情况的长期存在。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时再次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言时强调指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国际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我们要通过中非论坛这个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四)互学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倡议高峰论坛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风俗习惯的各国人民之间要互相尊重和学习,在交流沟通中加深认识,这是倡议“一带一路”的初衷。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国人走出去的时候,还是要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要先学会听话,再对话,后讲话,这是基本要求。不要急于想表达自己,而是先去倾听别人,看看这些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的反应和态度,而且很关键的是,每到一个地方,都应当了解和掌握民族差异、宗教禁忌、制度差异和文化差异,不懂的地方就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9]“一带一路”倡议推行几年来,一些人对于我国实施这一战略的动机进行质疑,有的认为中国是借机进行产业转移,还有的以为中国的政策存在一厢情愿的地方,这些都警示我们,在今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要尊重沿途各国的意志、意愿和它们的历史文化,互相汲取优秀文化,互相学习提高,在求同存异中实现各自国家的利益,使“一带一路”倡议真正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最后,引用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他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中说的一段话:“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10]只要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始终贯穿五湖四海、交流交融的原则,不久的将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所到之处,一定会重新成为“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就具备了前提和希望。

猜你喜欢
五湖四海交融倡议
李政成:集名家名剧同堂,聚五湖四海之友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真美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陈娟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播五湖四海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交融的独特优雅
人无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