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回肠炎的防治

2018-02-22 06:57王久媛
现代农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下痢肠炎猪只

王久媛

(辽宁省朝阳市畜牧兽医监测预警中心,辽宁 朝阳 122000)

1 疾病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较为少见,病猪厌食、精神沉郁、虚弱,下痢呈血水样,病程长的排血样粪便或黑色粪便,极少数突然死亡,死亡率不高约为5%~8%。慢性型多见于8~17周龄的保育猪,病猪食欲废绝,消瘦,被毛粗乱,呈轻微下痢或水样下痢,粪便糊状,有时混有血液,生长发育缓慢并形成石头猪。回肠炎典型症状是小肠黏膜增厚,危害最大的是发病于6~19周期间的育肥猪,症状轻微,生长速度下降,食欲降低,饲料利用率减少20%~40%,出栏时间延长两周多,据估计中国回肠炎造成每头猪经济损失达15~35元。

2 猪回肠炎的预防与治疗

根据猪群疾病的发病状况及剖检特点,初步诊断为回肠炎,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对发病猪群立刻进行隔离,对可疑患猪和健康猪分群隔离;严格消毒,选用正规厂家的消毒剂,回肠炎的病原在空气中能存活两周,对季铵盐类和含碘类消毒剂敏感,可以用季铵盐类消毒剂或碘类消毒液对猪舍及生产用具进行彻底消毒,隔天1次,连用3次,之后一个月消毒一次即可;增强抵抗力,减少外界应激,合理的饲养密度,舍内适宜温度在20~24℃,夏天不超过30℃,温度过冷、过热、昼夜温差过大、湿度过大,猪群都会感到不适应;提高饲养管理条件,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避免频繁接种,转群,坚持自繁自养,对外来引入的种猪,先隔离一个月再进入猪场,采取全进全出制,不同阶段的猪只饲养在不同圈舍,全部出栏后空舍一周后再进入新的猪群,避免疾病交叉感染[1];加强粪便管理,本病主要是直接接触性传播,传染源主要为病猪和隐性病原携带者,通过粪口传播,猪粪便中带有病原菌,应定期及时清除猪舍垫料和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另外,啮齿类动物老鼠也是本病的传播媒介,灭鼠对防止本病感染也有着重要作用。猪舍门口的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药,猪舍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消除传染源。有条件猪场饲喂粗纤维含量高的青绿饲料,降低肠道病原体,减少回肠炎的发生[2]。哺乳母猪带毒的,仔猪断奶后由于母源抗体已经消失,则较易发病,本病的发生与猪只的个体差异也有关系,免疫力强的不容易得病,反之则发病较多。

疫苗方面,至今尚未研究出PPE可用的疫苗,但在国外已有疫苗可以预防。

药物防治:药物预防是目前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本病对很多药物都敏感,如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等都比较敏感。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妙立素,50g妙立素搭配0.51g水,连用一个月,可以有效控制本病。每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500g和亚甲基双水杨酸杆菌肽30g,饲喂两周观察症状后可酌情减少剂量[3],也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葡萄糖粉、电解质和维生素类,提高猪只免疫力。

猪回肠炎发生部位主要在小肠,影响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猪只临床表现为生长速度缓慢,并伴有腹泻、下痢,最终导致生产水平下降。近几年PPE在我国规模猪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此病应引起养殖者的重视,以预防控制为主,提高猪只饲养管理条件,对猪舍、垫料、生产工具等定期消毒,预防隐形感染个体散播病原,从而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1]陈春雷,陈春艳.猪回肠炎的特点及防治[J].养猪,2015(7):86.

[2]陆春延,胡金平,李菊峰.猪回肠炎的预防与控制[J].养猪,2018,(2):118-120.

[3]刘占利,于小川,于晓云,王俊卿,刘洪明.猪回肠炎的诊断与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2,(33):85.

猜你喜欢
下痢肠炎猪只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中药喂产仔母猪防仔猪下痢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仔猪下痢综合治疗技术
仔猪下痢鉴别诊断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