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校本教研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2018-02-22 06:57邱守艳
现代农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新课程

邱守艳

(临沂市工业学校,山东 临沭 276700)

当今中国已迈进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校本教研”成为传统教研转型升级的新形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将示范课程与全省各地教师同步共享,是顺应共享经济时代要求,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标志性举措。当前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需要技术、资源,也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校本教研就给教育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便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和问题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校本教研建设来解决和提高,互联网+就恰好给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这个平台。从本质上说,校本教研是教师从自身内部开展起来并为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必须着眼于解决本校教师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必须与教师成长、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研究。因此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重点是通过全员参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校本教研建设为切入点,探求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方法。互联网+校本教研就给教师查阅文献资料、案例研究,与教育专家讨论、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径。

新的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才能逐步确立。通过实行重心下移,把新课程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改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位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以校本教研制度,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保证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促进互联网的发展,教育教研方式也发生了变革。由此出现了互联网+校本教研这种新的教研模式,其跨越时空的便捷的活动形式深受一些教师群体追捧。但从当前提出的一些互联网+校本教研来看,大部分都是非正式与“非官方”的背景,源于“草根”的一种自发的学习行为。而且一些教师互联网+校本教研也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被动状态,导致互联网+校本教研还停留在较浅层次,缺乏深度的互动交流。近年来网络教研盛行,使众多教师从中受益,也深刻地改变着许多教师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而很多地方也在利用名师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互联网+校本教研活动,使众多教师足不出户便可学习到全国各地的名师经验,借鉴到众多新颖的学科优质资源,大大推动了各学科“草根”教师开展课改活动。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课堂教学。

“互联网+校本教研”具有以下优势:

1 有利于教师发现研究问题

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为教师发现可以研究的为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室可以利用互联网聆听专家讲座,查找课程资源,观摩同行的教学案例,探究国外的教学情况。互联网环境的这种开放性有利于教师多角度、多层面的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容易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网络上的专家论坛、在线培训、教学博客等可以让教师及时得到专家引领。

2 有利于教师开展自我反思

网络中的社会性软件,如BLOG有利于教师培养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教师在BLOG上记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行动方案和思想变化过程进行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专业能力。

3 有利于教师进行互动互助

互联网平台的交互性更容易使教师得到同事的互助,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互联网作为网络交流的平台更容易组成兴趣共同体,使教师在共同体中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

4 有利于教师得到专业引领

互联网上有许关于各学科的网站,既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又有良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融入互联网+校本教研的方式。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