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经典讲授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8-02-22 12:54海南省委党校
新教育 2018年32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原著党校

□海南省委党校 郑 敏

20世纪初,西方哲学通过罗素的新实在论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传入中国。[1]哲学传入中国以后,梁启超、胡适、冯友兰等中国学者,开始尝试用哲学去重新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史料,并以哲学的方式研究和写作,从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及其历史。[2]此后,1912年,北京大学创立了中国高校最早的哲学系,创建之初为北大文科哲学门,亦称“中国哲学门”。1917年12月,成立的北京大学哲学门研究所,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学术团体。[3]至此,中国建制化的哲学教育和研究机构正式成立。建国以后,高等院校和各级党校普遍开设哲学课程,各级党校都非常重视哲学教育。

党校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主要阵地,主要任务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党校哲学教育遵从于党校的教育目标,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局观教育以及学员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入哲学课堂,以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及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领导干部克己奉公,勤政为民的公仆精神和奉献精神。为了达到这个教育目标,笔者认为,党校哲学经典讲授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哲学备课须研读原著

党校培训与高校科班不同,哲学经典授课多以专题形式展开,授课专题确定后,一般由授课老师自行查找资料备课,新开的专题课,需先通过教研部门的试讲考评,然后才能上讲堂。

由于哲学经典著作版本多,篇幅大,内容多,研读经典不但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还可能因为学识背景、著作背景等原因,出现一些理解、引用方面的偏颇,所以,不读原著而以原著的各种简读本、参考资料备课的情况,时常存在。但简读本为了精简,总要根据编者的理解和喜好,删除一些章节或注释等内容,这对全面理解和把握原著造成不利的影响,而参考资料中编者的主观意识、理解角度就更难统一,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对原著理论精神的正确把握。所以,哲学经典备课须阅读原著,直接地、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原著精神,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以简读本、参考资料做为补充和参考。只有这样,才能深透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掌握哲学经典的精髓,才有可能把哲学经典讲授精透。

二、讲授理论须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教学的基本要求。党校的培训对象主要是领导干部,他们既需要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学识素养,更需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授课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时政,善于发现教材与时政、与社会、与学员相关的可讲点,比如改革开放的大局观、问题意识、责任意识、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等等,都是很好的可讲点。通过相关可讲点,引出问题,阐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循序渐进展开课程。并将理论联系实际,贯穿到课堂教学,贯穿到自学讨论等各个环节,引导学员将哲学理论,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实际,培养学员学以致用的实用意识。

三、班次不同须调整授课内容

党校培训,多以学员的行政级别或工作类型划分班次。不同班次的学员,工作职责、工作环境往往大不相同。同一专题课,须根据不同班次,调整授课内容,尤其要调整与实践相关的内容。

以省级党校为例,党校培训对象从乡村的两委干部到厅级党政干部,他们的工作环境、服务对象、学识水平等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两委干部行走在田间地头,他们的工作环境是在最基层的农村,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村民群众,厅级干部多在机关,偶尔才会到基层考察调研。如果不分对象,所有班次都授课一个版本,那就如同一个尺码的衣服,穿在不同的人身上,有的人感觉紧了,有的人感觉宽了,各自不合适。理论部分应该区别不大,但实践部分、案例部分则须做较大调整。教学案例应当契合学员的实际工作情况,比如对县级机关学员,应当多选择基层的实证材料作为案例,这样既可让学员快速进入情景,还可以让学员从案例中获得与其工作需求密切相关的有益启发。

四、着重强化干部的问题意识

领导干部的问题意识,包含发现问题的敏锐度、正视问题的清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强化领导干部的问题意识,通过学习哲学经典的理论、方法,提高领导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党校哲学培训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哲学授课,坚持问题导向,根据相关理论,设计相关的问题案例,以案例问题,引导领导干部带着问题去听课,包括发展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迫切问题等等,在充分阐释哲学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同时,注重提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领导干部的工作,其实都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遵循着这样的基本过程,就可适时地找到和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为民众、为社会谋福祉,做贡献。

五、着重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

领导干部担负着重大职责,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是党校培训的目标之一。讲授哲学经典是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哲学经典是其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本质和规律的探究和总结,其中蕴含着作者推动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的强烈责任意识,作者立足于广大劳动群众的现实生活,关注他们的呼声,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寄寓着作者实现社会和人类全面发展的理想。

讲授哲学经典中的责任意识,须深入分析经典著作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原因、发展过程和作者意图,才有利于引起心灵的共鸣,收获成效。学习哲学经典,将其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并传播经典理论,也是领导干部的责任之一,有利于引导领导干部形成学习哲学经典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讲授效果。

当前正处于一个深刻改革,快速发展的时代,领导干部的工作环境、肩负责任也都在改变和发展中。哲学授课须与时俱进地精选章节和案例,扬弃一些不合时宜的理论观点,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适应任务的变化,传递正能量。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原著党校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拔牙
党校教学应重视党性教育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水家乡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