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 用美的方式来推动“儿童化解码”
——无字绘本的基本特征及教学策略

2018-02-22 16:34朱水平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无字书评图画

朱水平

有这样一类绘本,全书几十、上百幅画面,不着一字,却道尽人间冷暖;作者那喷薄涌动的情感已无法用文字承载,全部用图说故事,“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无字绘本。

因为,儿童天生是读图的高手,无字绘本恰恰为儿童打开了另一扇观察世界的窗。郝广才说:“达·芬奇的密码并不是藏有什么宗教的大秘密,而是他如何创造了‘美’,让我们的眼界大开,学会一种观察,来发现新世界。”适切的无字绘本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绘本的“技艺”世界,发现层层丰富的“意象”,发现作者是如何通过图明显地传达信息,让孩子懂得,阅读与写作可以以这样的一种视角和方式进行。

当无字绘本被吸纳进课堂,作为一种阅读材料进行教学时,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其教学策略又有哪些呢?

一、极简主义的艺本:无字绘本的四种基本特征

无字绘本的基本特征是用图说故事。对于已经习惯通过文字来获取信息的成年人来说,刚接触无字绘本时会有一点为难,好像失去了聚焦点,无法把握其中的含义。但对孩子们来说,无字绘本更具吸引力,尤其是还没识字的幼儿,无字绘本反而会吸引他们看得更认真仔细,注意力不会被自己不认识的字所影响。

因为不再是图文合奏,少了一条文字的叙述线,所以无字绘本叙述故事的功能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图画身上。而要以纯粹的图画语言演绎出一个精彩而又完整的故事,无字绘本的图画就必须具备足够多的信息,让读者在创作者的安排下,把信息组织起来,构成完整的故事。因此,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暗示性”的表达。无字绘本会使用一种特定的绘画语言。它的精神就是:每一个对象都不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背后有更深层次的东西,等待我们重新发现。在这种绘画语言中,我们会找到很多“暗号”,就像一个个有特殊含义的字母,藏在字里行间。除此之外,它还会运用透视、形状、色彩等来制造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从而产生“双关语”。

第二,“动感化”的叙述。图画要画什么才能吸引人的眼球?动作,就是在动的东西。名著里但凡人物动作多的都容易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如《水浒传》故事动作多、动作大,武松打虎、林冲夜奔……《红楼梦》的趣味多在语言中、对话里,每个人物的动作都很细微,难以描绘。无字绘本不光靠角色人物来做动作,整本书的结构设计也能产生流动的“动感”,如绘本叙述的韵律和节奏。它还常常借用电影运镜的手法。运镜的语言也是一种动作,通过镜头的切换或舞台式的运镜(即把书当作一个舞台,角色一一上台,入境表演),让观众的视觉也跟着起伏变化。

第三,“解说性”的画面。无字绘本中常常会出现一种类似电影分镜头或是多格漫画型的分割小图,这就是最常见的解说性画面。作者大量运用分割的画面,将一个一个的动作分解在一幅一幅的小图中。把这一格一格的画面连起来看,读者就仿佛在看一部动画片,不用太费脑筋,一看就明白。当然,这些画面和画面中间,还存在着一种镜头的连接,就是电影里常说的蒙太奇。蒙太奇将一幅幅解说性的画面组合成一个动态的系统,从而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流动的故事。

第四,“叠加式”的惊奇。无字绘本在创作时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借助一定的动感形式来制造惊奇,吸引人的注意力,并由此形成情节的跌宕美。它常常先抛给读者一个“?”,翻页再给他一个“!”。这里的“!”要引发下一个“?”,再给下一个“!”……故事就在“?”和“!”交叠下向前发展,惊奇逐步堆高,直至最后给一个最大的“!”。

二、立体卷入的解码术:无字绘本的三种适用教学策略

小说家和小说批评家沃尔夫曾经说过一段话:要学会读小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写小说。有“用法”才能深入,有深入才知“用心”。无字绘本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用图说故事。带领学生进行无字绘本的阅读,就是引导学生进入绘本的“图艺”世界,发现层层丰富的“意象”,从而学会一种观察的角度,来发现新的世界。下面,笔者就借助无字绘本《疯狂星期二》谈一谈无字绘本的教学策略。

《疯狂星期二》是美国作家大卫·威斯纳勇夺绘本的奥斯卡——“凯迪克大奖”的名作。全书只有三句话,全部是用图在说故事,丰富的画面中传递着丰富的信息。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寻找与发现的过程,就是解开作者用图说故事的密码的过程。

1.悬读策略,走向“卷入式”的无字绘本阅读。

悬读法又叫悬测阅读法,就是在阅读无字绘本的过程中,读到紧要处停下来,有意识地卖一个“关子”,对后文的画面内容作预想猜测,然后将后文的实际内容与猜想的内容作比较。这种阅读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读、思紧密结合。无字绘本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一种奇特的经验,作者用图画的符号间接叙说故事,所以读者才是主要说故事的人。悬读法要求读者在阅读中插上联想、猜想的翅膀,一方面提高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参与作品的“二次创作”,让作品完成最后的写作行为,成为完整的作品。《疯狂星期二》主要写了一群青蛙在一个星期二的夜晚,飞上天空所发生的一系列疯狂事件。下面,笔者就结合《疯狂星期二》的教学案例谈谈悬读法的操作步骤。

教学案例一:

师:阅读改变人生。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特别的绘本,它就是美国作家大卫·威斯纳创作的——(板书课题:《疯狂星期二》)。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根据题目,聚焦封面,大胆地猜测一下。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神秘的故事,因为画面整体是黑色的。

生:我觉得这肯定是一个让人紧张、惊心动魄的故事,因为故事发生在晚上。

生:题目是《疯狂星期二》,我估计在一个星期二的夜晚一定有什么疯狂的事件发生。画面上有荷叶还有青蛙的一条腿,我猜测这个疯狂的故事是跟青蛙和荷叶有关。

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堂课,我们就从书的封面开始,带着想象与猜测看下去。(出示:星期二晚上8点左右……)

看,故事就从这里正式开始了——

首先,教者要确定猜想的起始点。悬读,就是要设置悬念,就是要猜想。但这种猜想不是凭空乱想,而是要以无字绘本中原有的画面作为依据,从有关的画面出发来进行猜想。《疯狂星期二》一共出现了四个空白页,上面注明了时间,它们分别是:星期二晚上八点左右;晚上11点21分;凌晨4点38分;下星期二晚上7点58分。这四个注明了时间的空白页不仅仅是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还形成了四个段落。四个段落环环相扣,一个高潮引出下一个高潮。于是,读者不断地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直至最后留下一个大大的悬念。根据整本书结构设计的特点,教者将猜想的起始点确定在封面和每一个高潮之前。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将学生的情感吸纳到故事中来,并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而跌宕起伏。

其次,联系语言环境,合理推想。图画语言的主要功能在于将抽象化的东西具体化,将无形的变为有形的,将埋藏在心理层次的变为可见的。它通过颜色、线条、道具等传递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情感。教者在出示封面后来了个“急刹车”,暂时打住故事内容的揭示,让学生根据封面大胆猜测:在这个星期二的夜晚,到底会有什么疯狂的事件发生?猜测与推想要合理,学生必须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具体的图画环境。因为没有文字的旁敲侧击,学生会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绘画的语言上来,关注画面的“背景”“气氛”“道具”“伏笔”等等,大胆地运用自己的联想和猜想能力,合理地发现更多的“暗号”传递出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和情感。

第三,将原文内容与猜想内容作比较,对照阅读。把自己猜想的内容与作者的创意进行比较(学生的猜想也许是对的,也许不完全对,也许大相径庭,这都无所谓,因为这都纯属猜想),就更能够深刻地了解已经读过的那部分画面在全文中表达的作用和结构上的作用,也更能读懂作者埋藏在画面中的伏笔和暗号,学生的阅读视野也能与作者的创作视野更加贴近。

2.比读策略,走向“立体化”的无字绘本阅读。

比读法也叫比较阅读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同时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字材料,或就内容,或就形式,或就作者写作意图以及阅读者感兴趣的其他方面,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一种最朴素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好的插画家,好的绘本,都会在图中隐含许多讯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引导孩子产生更多的好奇与探索的欲望。平滑的表面留不住水滴,单调的图画留不住记忆。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藏在图画里的秘密?

教学案例二: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本书,去发现作者藏在图画里的秘密吧。这一次我们要关注图画里的细节,前后比较比较,看看画面中反复出现了哪些景物、人物和动物。准备好了吗?(播放音乐,生快速翻阅整本书。)

生:我发现了反复出现的时钟,它在不断地暗示故事发生的时间。

生:我发现每次有疯狂事件发生的时候,天上总会有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出现。

师:月亮在哪些画面里出现过?

生:故事的开始、故事中间,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师:老师告诉你们,在西方文化中,又圆又大的月亮是具有神秘力量的。猜猜看,这个反复出现的圆月其实是在暗示什么?

生:估计是月亮具有神秘的魔法力量。

生:作者可能是想告诉我们疯狂事件发生的源头就是这个月亮。

想象的故事可以天马行空,但是天马如何行空?是因为它有翅膀还是因为它有装备?以上教学片断,教者就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前后不同画面中反复出现的事物,从而推测疯狂事件发生的合理性。有了合理的推论,才能让读者信服。

除此之外,无字绘本还常常运用色彩、人物动作、事物的大小、画面的构成方式、叙述的韵律等传递丰富的讯息。教者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在色彩、镜头角度、画面构成方式以及画面韵律当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前后比较探究,寻找作者是如何用图讲故事的。学生在前后画面的比较阅读中会发现色彩基调是表达情绪的重要手段,蓝色和黑色色彩的使用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性和魔幻性;发现绘本运用了许多电影的语言,镜头不断地切换角度、拉近、拉远、俯瞰、仰视……让读者的视觉也跟着起伏变化,镜头转换之间,动感应运而生。无字绘本最擅长用绘画符号“传递”深层次的内容,它里面的“布景”“道具”等有类似配乐的功能,可以提示读者故事将来的变化,可以营造氛围、渲染情绪。

3.合一策略,走向“情境化”的无字绘本阅读。

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他们说的都是学习不能停留在诵读和思考阶段,要真正能有“自得”,则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所谓“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也”就是这个意思。没有亲自实践,没有耳闻目睹,直接同客观实际相接触,所学的东西会总是像隔着一层纸似的。《疯狂星期二》一书中,作者用图说故事,根据无字绘本的基本特征,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入绘本的“技艺”世界,发现作者是如何通过图来传达信息,学会另一种阅读角度和表达手法。绘本中,作者用图说故事的密码比比皆是,引导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阅读策略进行实际运用,才能真正将其内化。

教学案例三:

师:最近,我们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在征集好书书评,现在向各位同学征集书评。今天我们走进了这本书,学习了它的绘画技法,作为一名优秀的阅读者,我们应该把这本书推荐更多的人。怎样推荐呢?老师从“情节”的角度为这本书写了一段书评。

(生读)

师:你们看,老师先总写了这本书中用到的技法,然后结合绘本中具体的内容进行举例,最后用一句话概括了技法使用后的效果。接下来,就请前后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试着聚焦“镜头”这个技法,在今天学到的三种镜头中选择一个镜头,也来写一段书评,将这本书的独到之处介绍给更多的人。

出示小组合作任务:

(1)认真阅读书评范例及合作单上的小提示。

(2)聚焦“镜头”这个技法,在“镜头远近变化”“镜头横扫”和“镜头特写”中选择一个镜头,结合具体的画面进行讨论。

(3)模仿老师的范例,组内创作一段书评,准备在班级交流。(学生创作后小组汇报交流。)

以上教学片断中,教者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网上征集书评,作为一个阅读者有义务将自己读到的好书介绍给更多的人),进行任务驱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课堂学到的技法聚焦“镜头”这一角度去鉴赏整本书,模仿教师的书评范本,小组创作书评,将课堂学习的技法真正地落实到实践中去。这种鉴赏性阅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体味,是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一种整体观照,是一种情感体验、一种审美活动。它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阅读无字绘本的策略,从表达形式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再到表达形式,反复涵泳,不但能识别出表达技艺的“高超”,还能说出“为什么好”。

猜你喜欢
无字书评图画
书评
书评
杨联陞《汉学书评》出版
《重读〈石头记〉》书评
叙事学视域下张洁小说《无字》的悲剧书写
无字的情书
不可思议的旅程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