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8-02-22 23:58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白猫课堂教师

陈 萍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中学 四川 攀枝花 617100)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经常会遇到年级愈高,课堂愈沉静的尴尬,不用说提出问题,就是回答问题都变少了。现在正在大力提倡”问题导学法“,主张质疑、探疑、释疑的过程主要由学生来完成。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克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但要点燃这颗火种,就要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要让学生意识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养成问问题的习惯,会问呢?

1 创设开放的课堂让孩子敢问

刘国正先说:“语文教学……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氛围和安全的心理空间,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逐渐生根萌芽。记得一次在教学《猫》这篇课文时,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在关于第二只猫的来历这个本来看似很简单的问题时,有学生说是从舅舅家抱来的,马上就有学生反驳到:“课文里只是说三妹怂恿二妹去舅家抱一只来,但没说母亲就是从舅舅家里抱来的啊。”我首先肯定了该同学的细心,然后让大家找到相应的原文来一读。经过一翻争论,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把文中“母亲回来了”这句话改为“母亲从舅舅家回来了”意思更明白,也不会让人产生误解了。这虽然不是一个什么大问题,但学生这一争论,明白了表达要严密的道理,真是一举两得。

2 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敢想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就会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或者当一个记录老师话语的录音机。对于问题,则可以灵活地处理:有的让学生课前预习去发现;有的课后问题让他们课前自己去寻找佐证;有的课上组内共同探讨……同样在教学《猫》时,在有人提出一贯的结论—黑猫吃了黄鸟时,又有学生质疑了:“小白猫也有吃鸟的可能!”一石击起千层浪,课堂一下变得非常活跃,有的说白猫有作案动机;有的说白猫肥胖懒动,可能不会吃了现成的再去吃鸟;有的说白猫看鸟是可怜它,不会吃它……大家分成两派,纷纷找理由反驳对方,争得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我干脆卖了个关子:“这个问题大家下去自己找答案,等学习了下一篇课文后我再作答。”在后来学习的《斑羚飞渡》时,对飞渡的事实性这个问题上又发生了分歧,在同样争论一翻后,我再联系前面的《猫》,让学生猜摸作者的写作用意,使学生明白: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了文学欣赏的常识。

3 鼓励求异思维,让学生对阅读对象敢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当学生提出了与教师不同的看法时,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点燃学生质疑和创新的火把。在教学《故乡》时,学生对有个细节提出了疑问:“碗碟究竟是谁偷的?”很多学生认为是杨二嫂,因为她爱贪小便宜,而且有“前科”。但也有人认为是闰土,因为是他在装草木灰,而且准备运回家。这样更表现了残酷的现实是怎样把一个善良淳朴的人变成这样,讽刺的力度更大,也更深刻。姑且不论对错,但初中学生能有如此的思考,的确很让人意外,也说明他们有很大的思考潜能待我们去开发。再比如《孔乙己》的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有的学生认为他必死无疑,列举了他生活的环境中的种种冷酷的现象就是置他于死地的罪魁祸首;有的则认为他可能活了下来,理由是他的生存能力强,他自己本身在那种环境中已经习惯了,具有了“免役力”;还有的认为他的遮羞布---长衫已经被夺去了,他的精神支柱已经垮掉了,他也就离死不远了……凡此种种,各说不一。到底谁对?其实都不重要了,关键是学生能质疑并从文本中去揣摩体会,这才是最重要的。

4 开发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品尝思考的乐趣

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虽是范本,是相对标准、典型且具有规范性的,但也并非无懈可击。旧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词五首》中,有一幅《武陵春》的插图,构图很不错,但有学生在欣赏时发现有与内容不符之处,于是我发动全班分组找,结果收获不小:图中繁花满枝之景与词中“风住尘香花已尽”明显不符;图中缺月高悬与“日晚倦梳头”也不符!任何人都可能犯错,那是不是也该不怕让自己犯错呢?”结果此后课堂气氛活跃多了,连平时胆小的也敢大胆发表“高见”了。

5 丰富的活动提高孩子创造的兴趣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在课前,我们开展了一个口语系列活动:学生轮流上台由读到讲再到说,其间可以自己有机地设计问题,以检测大家的专注与理解程度。于是有的设计内容语句的理解;有的让大家猜情节的发展;有的考生词的读写……不一而足。受杨振宁的“猜读法”的启示,在课前读书活动中,我有时选取一些情节曲折的故事,在学生正听得最专注、情节最关键处戛然而止,让学生猜后面的情节,并讲明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设想非常积极,各种不同的结局让故事变得更加有意义,有生命力,再让学生和原文比较,孰优孰劣,各抒己见。这样也锻炼了学生构思、想象、推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6 广阔的视野为孩子的思维插上腾飞之翼

俗话说:“见多识广。”学生的视野直接决定了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一般来说,一个见识广博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望往往要有意义得多,理解能力也胜出许多。因此,我常常利用阅读课,讲故事比赛,名著大家读、朗读者等活动来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空间,不囿于单一的语文课本,避免出现“一本语文书读半年”的现象。

7 巧妙的设问让文章纲举目张

在教阅读课文时,为了体现文章的整体性,我常常从文章中抓出关键性的句子,从而衍生出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就弄清楚了,同时也还原了作者的构思及意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乐问、善问、多问,“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么,语文课堂也将会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猜你喜欢
白猫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女巫和白猫
美在课堂花开
黑猫白猫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