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民歌音乐风格探析

2018-02-22 12:32袁云霞
戏剧之家 2018年35期
关键词:曲式结构

袁云霞

【摘 要】静乐民歌植根于黄土高原,是晋北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静乐民歌曲调朴实优美,语言简单朴素,久唱不衰代代承传。本文从静乐民歌的音乐特点方面进行理论的梳理和研究,试图真正体会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进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晋北民间非物质文化。

【关键词】静乐民歌;音阶特点;旋律特征;曲式结构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5-0049-02

静乐县地处晋西北汾河上游,春秋时期属晋地,战国为赵地,秦属太原郡晋阳邑。西汉初年置汾阳县,隋大业四年(608年)改为静乐县,取“静和颐乐”之意。今天的静乐东邻忻州,西连吕梁,北达大同,南接太原。悠久的历史渊源、便利的交通条件、险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广泛交流并汇萃八方民间文化的沃土。相对独立又融会贯通的文化氛围,使得静乐的民歌风格也和其他地方相比既有地域性区别,又有脍炙人口、喜闻乐见的一面。静乐民歌最明显的表现特征是简单明了,琅琅上口,这与当地憨直的方言息息相关,更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民歌风韵。

民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同,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也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要了解民歌内容的表现,就必须掌握民歌音乐形式的表现方式。为此,笔者对静乐民歌从具体的音阶、旋律、节奏节拍、歌词、演唱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静乐民歌的音阶特点

静乐民歌以上下乐句平行,相互对称为最常见的曲式结构,音阶以徵调式居多,核心音为5-1-2-5, 常见的曲调由五声音阶居多,如《卖菜》,此种旋律音阶最为常见。此外六声音阶的曲调也很常见,如《一担箩头两头空》,这种由清角而形成的六声音阶也是静乐民歌的一大特点,而且“4”处于旋律中的强拍位置,是典型的六声音阶。

二、静乐民歌的旋律特点分析

民歌的旋律由乐句组成,乐句在旋律中的进行又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静乐民歌旋律的进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乐句的重复。乐句的重复是静乐民歌最为典型的特点,其中好多民歌都用了这样的手法,如在《想哥哥》这首歌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表达的是情绪和语气的一种加强。

二是乐句的模进。静乐民歌中还有另一种变化手法,称之为模进,即保持节奏型和音调相似的前提下,以某种特定度数向下或向上进行变化重复的艺术手法。较典型的作品是《热五更》,在这首乐曲中,“添油拨亮灯”这两小节比“听闻樵楼”这两小节要高四度,是上四度模进,整首歌给人的感觉是逐层上行模进,平添了一种激动亢奋的语气感。

三、静乐民歌的节奏节拍特点

一首作品,最重要的骨干是节奏和节拍,静乐民歌的节奏比较简单,多为四分,八分的节奏居多,节奏比较简单规整。此外节拍上,最常见的节拍是四二拍居多,如《撇白菜》《拦半村》等,除了这种最常见的节拍,也有部分三拍子的歌曲,更有别样的韵味和特点,如《害男人》这首歌将方言与情感有机融合,更使它有种直抒情谊的意境。此外也存在少量的混合拍,如静乐的经典民歌《咱二人好比鸳鸯一对对》四二拍与四三拍的交替融合,让音乐形象更加地丰满。

四、静乐民歌的曲式结构

静乐民歌的典型曲式结构为上下句结构的分节歌,一般由四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八小节构成一首乐曲,且多为平行结构,后四小节往往是前四小节的换尾重复,上句的终止音常落在属音上,最后一句的尾音一般落在主音上。如《泪蛋蛋滴在枕头上》。也有下句是沿着上句的动机发展而成的歌曲,占的比例不是很多,如《想妹妹》。

五、静乐民歌歌词特点分析

在静乐民歌中,歌词的整体特点是朴实中带有诙谐的特点,由于静乐民歌大部分都是以男女爱情为主要体裁,大都是劳动人民即兴演唱,所以歌词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更生活化和口语化,如《发誓》这首民歌中“铜瓢铁瓢水瓮上挂,至死也不说拉到的话。”能感受到歌曲结合当地风俗与方言,唱出的词朗朗上口且講究押韵。

此外,虚词和衬词的运用也是静乐民歌的另一个特点,如《小寡妇上坟》中,整首歌有四个乐句,其中有三句就用了虚词“呀哈嗨”这些词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意义,但这些词的运用使静乐民歌的地方色彩变得更加的浓郁,男女之间委婉而细腻的情感也因此更加形象。

此外叠字的应用也很多,如《热五更》里的“罗罗罗嘣”,歌词中运用这些叠字再配合方言的夸张和拟人等艺术手法的合理运用,表现力大大增强,让静乐民歌在朴实无华中透漏一种诙谐风趣的特点。

六、静乐民歌的演唱特点分析

民歌的演唱也是分析民歌特点的一个重要部分,静乐民歌不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演唱者结合当地的方言,形成了特有的地方特色的民歌演唱特点。

(一)独特的衬词和衬腔的唱法。静乐民歌中,衬词的运用不仅仅是歌词文字上的要求,也是歌曲整体表现和结构的需要,运用衬词和衬腔对歌词加以润泽,使音乐变得更加细腻。从歌词来看,衬词不过是一个陪衬;从艺术表现看,衬腔的演唱让歌曲更加丰富。如静乐民歌《卖菜》中“咳咳喽”,结合当地方言用独特衬腔的唱法唱出别有的韵味。

(二)叹气式唱腔。在静乐民歌的演唱过程中,尾句长音常常用叹气式的唱法用下滑音唱出,接着再唱下一句,这是结合静乐方言使歌曲的长音变得有层次感,如《苦言苦语苦在心》里第一句的尾字“根”和“心”都用这种唱法,将人物内心的悲苦刻画得更加细腻。

(三)真声唱法。静乐民歌由于大部分歌词都较为质朴,口语化、生活化为歌词的主要特点,所以搭配的旋律大跳进较少,以旋律级进为主,在演唱方面,歌者一般用真声唱法表达情感更加真挚、朴实。

七、结语

总之,静乐民歌历史悠久,传唱久远,现存的民歌内容也较为广泛,形式多样,题材丰富,作为晋西北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静乐民歌结合当地方言及民俗民风,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本文抛砖引玉,以期对研究静乐民歌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静乐县志[M].红旗出版社.

[2]静乐民歌[M].山西省农科院印刷厂印刷.

猜你喜欢
曲式结构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