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俄罗斯学派对中国芭蕾舞发展的影响

2018-02-22 12:32韩丹
戏剧之家 2018年35期
关键词:芭蕾舞中国化

韩丹

【摘 要】在文化艺术多元化的今天,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快,艺术的发展更是如此。中国艺术也深受着世界文化艺术发展的影响。芭蕾舞作为一种高雅艺术被引入到中国,并在中国这片有艺术氛围的富饶的土地上开出累累硕果。

【关键词】中国化;芭蕾舞;俄罗斯学派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5-0113-01

一、俄罗斯学派芭蕾的风格特点及代表

当今中国芭蕾舞的发展,既继承了俄罗斯学派的一些传统风格,也在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地创新和延伸、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风格。中国几代的芭蕾舞老一辈艺术家,都在努力不断地发展中国的芭蕾舞事业,不断地使芭蕾舞与本民族文化的融合贡献应有的力量。

在18世纪,芭蕾舞由法国宫廷传入俄罗斯,借由俄罗斯音乐、美术、舞台剧等艺术形式不断创新,并形成了很强的俄罗斯风格。芭蕾舞的演员不单是以一个舞蹈者的身份出现,更多了一层剧中人物的身份,芭蕾舞的技术技巧已经不仅是为了完成某种技术条件,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对于剧本矛盾的揭露,以及对于戏剧行动性的体现,这就大大的丰富了芭蕾舞的肢体表现能力以及内外张力。

正如我们大家都了解的《睡美人》,取材于法国诗人沙尔·佩罗的名作《沉睡森林里的美女》。而恰似柴科夫斯基音乐与舞蹈的完美融合造就了俄罗斯19世纪末神幻芭蕾的顶峰,这一时期的舞蹈很具有代表性,代表了这一时期世界芭蕾舞的最高水平。中国也不断引进和排演了相关的作品,无论哪种形式都使中国的芭蕾舞在编排,技巧上都得到了进步和发展。

二、俄罗斯学派芭蕾来到中国

1954年,新中国成立五周年之际,莫斯科大剧院首次访华演出是中国老百姓对“俄罗斯芭蕾”的首次接触。当时上演的世界经典剧目《天鹅湖》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中国也很快成立了一个芭蕾培训班,从此有了自己第一批芭蕾舞演员,并以此为基础在1954年底创办了第一个芭蕾舞专业学校——北京舞蹈学院,许多苏联芭蕾大师还亲自来华执教。当时俄罗斯学派的严谨的治学风格,以及形成科学体系化的芭蕾舞教学方法被带到中国来,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属于中国的独特的芭蕾舞风格。

在接受了俄罗斯专家的培养之后,中国于1964年,1965年独立创作并演出了反映现代生活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到了1978年以后中国的芭蕾舞创作空前活跃,题材、风格、形式多样,并且不断探索“民族芭蕾”的发展,陆续出现了《祝福》《雷雨》《梁祝》等优秀作品,再到近几年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朱鹮》等作品都标志中国芭蕾舞学派也走上了自己的历史行程。

这40年来,中国的芭蕾舞艺术家们,致力于与国际芭蕾舞界的广泛交流,频繁邀请外国教师、编导来创作,并且介绍了大量的外国作品,有巴兰钦《小夜曲》、丹麦学派《仙女》、英国风格《睡美人》等,努力探索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文化的结合,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芭蕾作品。

中国的芭蕾舞发展已经从一味模仿的雏形期,到照搬的发育期,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中国芭蕾舞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自由化,人文化。不断的借鉴俄罗斯学派的特点,不断交流,不断学习,为中国芭蕾舞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民族性元素是我国芭蕾舞发展的特点

现代的芭蕾舞发展,可以追求舞蹈之间的借鉴和融合而忽略民族性本质特征,这样会使芭蕾舞在中国得不到良性的发展,长期下去这种艺术形式会越来越失去了民族的精髓。现代的一些作品,特别注重了现代的编舞技法,却忽略作品的思想内涵,也忽略对中国人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这些作品并不去注重心理和事件过程的表述,自认为深刻,却又达不到观众的审美需求,进而离观众的平常心越来越远。这样就使舞蹈艺术失去了本民族文化作为积淀的艺术土壤,再丰富的舞蹈形式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优秀的作品应能给社会有所启示,能较深刻地揭示人类的心路历程,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为最终发展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芭蕾舞艺术而不断探索和创新。

以我国独立排演的著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张艺谋的同名電影改编,是一部用最短的时间被世界接受所喜爱的中国芭蕾舞剧。该剧把芭蕾舞的规则和传统艺术,把民间舞和芭蕾混合在一起,作品显得既活跃又生动,将京剧、红灯笼、麻将、锣鼓点等具有强烈视觉或听觉效果的中国文化与芭蕾元素融合得非常巧妙而且自然。该剧的独舞、双人舞等舞蹈表演在形式上既不完全同于古典的芭蕾舞,也不同于传统的中国舞蹈,而是具有强烈的创新色彩。在芭蕾舞剧中红色成为了很强烈的符号,在古典芭蕾舞的基础上,融合了京剧的神韵元素,以谋求对于整个风格的反映,来表达当时的民族特点,将中国特有的民族服饰元素、红色、民间舞、京剧等融合在芭蕾舞剧中,把整个舞剧的内涵提高,实现了创作主体所追求的民族性的融合,实现了对芭蕾舞的创新和融合,成为中国民族性的芭蕾舞走向世界的重要的里程碑。

纵观当今中国芭蕾舞的发展,俄罗斯学派的影响依然比较重。它既为我们芭蕾舞的发展提供养分,又为我们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依据。没有俄罗斯学派,就没有中国芭蕾舞的发展。这种水乳交融的结合,是俄罗斯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的追求,更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芭蕾舞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圣经》经文中国化
芭蕾舞女
跳芭蕾舞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