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奥尔夫教学法在农村中小学运用的策略

2018-02-22 10:47魏韡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奥尔夫乐器节奏

魏韡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风格是“元素性音乐”,所谓“元素性音乐”是原始的、基础的、元素性的、自然的、富有生命力的音乐,奥尔夫把这种风格逐渐发展成为他教育的基本核心理念,即用元素性的、朴素的音乐素材和元素性的教学工具,初级乐器,初级舞蹈动作,初级曲式结构,自然的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音乐素质。作为一名农村音乐教师,在多年农村音乐教学中,笔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有了系统的认知和自己的见解。基于此,笔者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论、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并进行了实践研究,旨在通过节奏、乐器、音乐、舞蹈、语言等综合能力的实验,验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解决硬件设备不足的问题

针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许多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其中就包括引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理论指导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大多数教师认为,从引进我国的几大外国音乐教育体系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比较适合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它完全不受场地的限制,只要投入少量的资金,配备简易的乐器,甚至以自身为乐器就可以进行教学。

对于农村音乐教育来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可以解决两大主要问题:资金不足问题和教学方法问题。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充分运用简易的乐器,如三角铁、沙球、响板、锣、鼓等。这类乐器能够发出多种音色,可以简易地演奏许多音乐作品,且造价偏低。另外,奥尔夫所创立的身体乐器(拍手、捻指、拍腿、跺脚)也可以运用在课堂上。在农村音乐课堂上运用这些乐器,不仅能解决农村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在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情况下演奏出旋律,甚至和声,使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二、加强师资力量

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最大的阻碍就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师资水平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所以要想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首先要解决师资问题。

不仅如此,在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同时,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过硬的专业知识、极高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教师充满爱心。因此,农村中小学要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艺术素养,加深教师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解,促进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节奏

奥尔夫说过:“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就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脱离节奏而存在。”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就是节奏。人的呼吸、心脏的跳动、日出日落、春夏秋冬……节奏无处不在,对人类来说,节奏犹如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看似没有规律的拍手、跑跳、跺脚等,在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其实都是有节奏的。

因此,音乐教育家往往把常用的节奏作为训练音乐能力的突破口,调动人的全身器官协调参与。对农村中小学生来说,通过动作来体验和感受节奏,是最直观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游戏,引入动作,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并感受节奏,为掌握节奏知识打下基础。

如图1所示,笔者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律动运用到节奏教学中,通过律动表演加强学生节奏的创造力,训练学生的肢体表演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节奏的练习,能锻炼学生运用肢体参与音乐的协调能力;通过演唱,学生可以感知音乐的节奏,体验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教学法,让学生以识别音乐不再是沉闷的。不仅如此,运用肢体表现节奏能使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亲切感,也能更容易、更自然、更巧妙地掌握节奏,产生更持久的记忆。由此可见,在枯燥的理论知识中插上音乐的翅膀,能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节奏。

2.简易乐器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打击乐器的运用是十分生动活泼的,打击乐器强烈的节奏感最能突出奥尔夫音乐以节奏为第一的目的。同时,强烈的节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不仅如此,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奥尔夫打击乐器,可以做到自由演奏,并在不受技术程度的影响,将打击乐器运用到各种歌曲和器乐曲中。在练习中,学生还可以交换乐器,进而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不同于城市学校丰富的音乐教学设备,农村学校的音乐器材有限,这正是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最佳场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选奥尔夫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做沙锤、瓶子盖做手铃,用木块、竹片、饮料盒等发声物制作成简单乐器,并随着音乐进行演奏。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美妙。

如图2所示,笔者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合奏曲《圆舞曲》中,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索、创新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了学生团结共事、默契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不仅如此,把奥尔夫乐器带进课堂,能提高学生合奏曲的演奏、创作与鉴赏水平。

3.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奥尔夫认为:“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及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只是听众,而且是作为表演者参与其中。”许多农村中小学生不能像 大城市的学生那样,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兴趣班,所以音乐素养方面比较薄弱。这时,音乐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如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的多样性、舞蹈的律动、歌唱表演等,将学生带入丰富的音乐世界。

现今,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让学生“动”起来。如模仿大自然的山和水、花和草,模仿动物的走、跑、跳,模仿蝴蝶、小鸟、蜻蜓,模仿农民劳动等,这些都是舞蹈中的律动。而这些简单的模仿动作在农村中小学生身边都比较常见,也更贴近农村中小学生的生活,教师只要鼓励学生,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就能让他们在模仿中提高音乐素养。

如江西民歌《斑鸠调》表现的是乡间田野春耕繁忙、动物嬉春的热闹景象。《斑鸠调》节奏欢快,描绘了一幅人与动物亲密相处、诙谐调侃的热闹画面。民歌演唱讲究字正腔圆,表情生动形象,形体动作富有生活色彩。农村大部分学生对于民歌不太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语言、噪音、舞蹈动作和道具的配合,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歌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朗读歌词,有节奏地朗读。接着,教师跟随歌曲酝酿眼神表情、设计舞蹈动作,并指导学生跟随音乐的内容辅以脸部表情、眼神与形体动作演唱。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纸盒、木条、布片等物品制成青蛙、小鸟等各种象征动物的道具参与表演,组织学生头戴相应的道具,按照教师设计的舞蹈动作,跟随音乐尽情歌舞,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通过语言、形体动作、绘画等多种形式与音乐产生共鸣,还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四、结语

通过对农村音乐教育进行实践及调查研究,笔者深感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还处于启蒙状态,在这条教育路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还要摸索和学习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农村中小学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在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法的同时,构建最适合学生的音乐教学体系。如要想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农村学生需要什么、厌倦什么、喜欢什么,怎样设计课程才能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以新鲜愉快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于长悦.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多维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版),2005,(11).

[2]陳庭星.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新,采用教具新一谈谈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4).

(作者单位:抚州市广昌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奥尔夫乐器节奏
我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那些年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传播
节奏
乐器
轻快漫舞
乐器也疯狂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奇妙乐器
探索艺术综合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