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在高中《政治生活》中的运用探究

2018-02-23 12:07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政治生活辩论公民

对话教学是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对教学内涵的丰富与超越,具有民主与平等、互动与生成、内化与体验等特征。对话教学这一“改课”样态发生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中,它一方面注重教师的引导与激励,另一方面强调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表达与知识建构,化解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结构性沉默”的现象。对话教学的核心精神是倡导师生共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学课堂,形成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讨的合作氛围,最大限度张扬学生主体个性的师生互动。[1]

《政治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必修模块之一,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感与政治自信,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教学目标的实现与课堂教学模式密切相关,下文以“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的教学为例,对构建“真、情、趣、思”的对话课堂加以阐述与分析。

一、话题选择生活化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世界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必须植根生活,开展对话教学也必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与生活相得益彰。只有从生活出发并回到生活的课堂教学才是富有活力与生命力的,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政治生活》的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我们的政治生活,在进行对话教学时必须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坚持课堂教学生活化。

如在教学“当代国际社会”这一框内容时,可以引入当前的热点“中美贸易冲突”“一带一路倡议”等话题,引导学生就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的实例展开对话与讨论,思考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有哪些特点,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等问题。师生、生生之间可就这些问题进行对话,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对话,使学生掌握主权国家的相关知识,了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有更加清晰的判断。这样的对话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能引导学生睁眼看世界,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社会连接起来,还能帮助学生在关注社会热点中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国家观、公民观,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时代素养和公民素养。

二、话题创设情境化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将教师定义为课堂的主宰者,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增强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情境体验式的教学对话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舞台,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真实、具体的情境可以柔化《政治生活》教材内容的生硬和专业化,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通过对话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如在教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这一框内容时,教师可选择“江苏高考方案改革”这一话题作为情境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新的高考方案如何才能为大家所认可接受并具有可行性。可就这一话题设置一场主题社会听证会,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利益主体,从自身的角度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必须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并且要适时作出调控与点拨,在师生与生生的对话中,学生理解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处于真实的情境下,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更能体会每一项决策出台都要考虑众多的利益主体,理解决策机关作出决策的不易,增强对参与决策的热情心、对政策出台的包容心,从而做一名理性的公民。

三、话题形式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对话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究动机。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感兴趣的对话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对话之中,进而产生思想的碰撞与交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时政播报、热点评议、课堂辩论、社会实践等对话形式。其中,课堂辩论是对话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就一些思辨性的问题开展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等。[2]在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观点与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处组织课堂辩论,引导学生陈述、维护己方观点,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对方观点进行驳斥,这一过程就是语言交锋、思想碰撞的过程,借助辩论的形式促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达到释疑解惑、达成共识、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

如在教学“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这一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运用权力可以造福社会,滥用权力则会滋生腐败,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权力,教师可以以“权力是魔鬼还是天使”作为辩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以往所学政治知识,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进行回答。真理越辩越明,经过辩论的环节,学生会更加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也会认识到加强对政府监督的重要性,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

四、话题设置思维化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应深浅、难易得当,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以此建立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最近发展区”处于学生现有水平和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将对话设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会因为难度过低而使学生感受不到挑战,从而丧失对话的积极性,也不会因为难度过高而使学生力不从心,从而丧失自信。思维发展区的挖掘与利用是对话教学的助燃点,这样的对话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理解,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3]因此,将话题设置在“最近发展区”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对话展示自我思考成果的冲动,开展思维化的对话是对话教学顺利进行的必然选择。

如在教学“公民的政治生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重点把握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与途径等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还应着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根据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实情况,分析其对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影响,与学生展开对话:在“互联网+”背景下,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方面的知识进行对话讨论,同时开动脑筋,将知识点加以整合,从而得出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在互联网等社交平台上行使这一权力时,必须尊重他人权利,不能编造谣言、发表危害社会的言论这一结论。而这一结论的确立也是学生通过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的过程。

在基础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导向下,开展对话教学有助于构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课堂,这是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一项有益的实践探索。对话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讨论,教师在教学中应从“真、情、趣、思”等不同维度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的对话话题,让教学走向对话,让学生在政治教学的课堂中更具发展的过程性、思维性与生命性。

猜你喜欢
政治生活辩论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优化路径研究
《政治生活》中几个难点问题的破解
巧抓主语归类设问5招玩转《政治生活》主观题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