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析

2018-02-23 12:07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切实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从而逐步实现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升。小学生正处于成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个性将逐步形成,教师要完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在课堂上适时渗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第一,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并非只是简单的数字符号与抽象的数学公式,其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且数学这一学科有着很强的逻辑性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琐碎事物,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上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形成逻辑性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

1.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认识较浅,只是停留在简单数字表达上,在面对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知识时,往往会觉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将数学核心素养等同于数学技能。一些教师在认识上发生了偏差,一味增加学生练习量,让学生反复做习题以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技能的目的。[1]这样即使能够让学生学习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但却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师生之间很少进行沟通交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他们掌握的知识有限,学习能力无法获得提升,学习效率也非常低效。

4.学生缺乏较强的数学应用能力。学生主要在课堂上获取知识,但他们的年龄偏小,学以致用能力不强,并不能将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小学数学教育大纲明确要求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逻辑推理能力,这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应创造机会,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可采取讲解习题、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等方式,确保学生懂得如何进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及类比推理。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推理,为他们创造更多展示、探究和发现的机会,这样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类比,如商不变的性质、分数基本性质和乘数基本性质等,这样学生可以自己将小数乘法的基本性质推理出来,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类比推理方法,实现逻辑推理能力提升,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2.挖掘教材内容,培养数学建模能力。所谓数学建模能力,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将学生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提出生活化问题,指导学生采取列方程式等方法,灵活地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得到提升。[2]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化场景:“小明吃了3个苹果,小红吃了2个苹果,还剩2个苹果,则原来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画图、摆木棒等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牢固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知识。接下来,教师可以增加难度,即通过a、b、c等字母代替数字,帮助学生建立模型,转换数学语言,即“a-x=b,a+b+c=d”等模型,以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数学问题。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以此提升他们的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持肯定的态度,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而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有创新性问题,教师还要及时表扬学生,并注重与其他学生一起进行思考,在交流中得到答案。[3]例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提问:“动物园中猴子的数量为所有动物的1/4、河马的数量为2/7,梅花鹿的数量为1/5,请结合上述问题提出问题,并计算答案?”这样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激情,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猴子和河马在所有动物中占据的比例是多少?猴子比梅花鹿多几分之几?”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认真思考问题,在活跃了课堂氛围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转变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着课堂主导地位,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让学生被动听讲,这样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效率也不高。教师应转变自身观念,发动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引导他们去发现与探索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复习“轴对称图形”等知识,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展示图形平移的过程。学生在直观了解了图形移动方向与距离后,对平移和旋转的知识会有更深的感知。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先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图形画在纸上,并沿着水平与竖直两个方向进行移动。学生亲自参与到平移与旋转现象的探究中,既发展了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5.引导学生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在思维方式、理解能力上有很大差异,虽然经常提出比较幼稚的问题,但是教师不能取笑学生,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与鼓励。[4]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探索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先将34+23、23+34,73+12、12+73、42+11、11+42等简单的题目展示出来,让学生分析上述几组加法结果有怎样的规律?这样学生可以总结出加法交换律这个知识点,教师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总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这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保持足够的耐心,在课堂上抓住有利时机,在确保教学效率提升的基础上,也让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确保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也让每个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培养,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