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CK视阈下中学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2018-02-23 12:07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中学教学法教学内容

我国于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该文件明确提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不断影响着学校教育形态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教育领域内,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形式的课堂逐渐被人熟知,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地理信息技术是中学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版)》也指明,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教师的教学活动。

国外学者Koehler和Mishra基于舒尔曼教授提出的“教师学科知识”,研究了教学和技术的整合框架。他们认为这个知识框架中包含了3个核心要素,即CK(教学法知识)、PK(学科知识)、TK(技术知识),四个复合要素,即TCK(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PCK(学科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以及一个境脉要素(学生的特点、教学环境等)。这就要求教师群体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扎实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

TPACK作为一个整合的知识结构,其中三个核心要素、四个复合要素和一个境脉要素缺一不可,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一同构成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型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体系,为教师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TPACK视阈下中学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中学地理教师包括刚入职的新手型教师、资历深厚的专家型教师以及正在不断进步的成熟型教师。他们接受的学校课程的系统学习包括地理学科的专业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知识。其中,信息技术知识一部分来源于“现代教育技术”、地理课件制作等相关课程的培训学习,另一部分来自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积累。笔者以前文所述的TPACK内涵为理论基础,结合在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近两个月的实习经历,通过访谈、课堂观察等调查方法,发现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如下几点:

1.地理教师TPACK整体水平不高。笔者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结合国内外已有的TPACK测量方法来衡量地理教师TPACK水平。衡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学地理教师能否通过使用PPT、交互式电子白板、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软件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遇到问题时(如网络无法连接,PPT中无法插入动画以及上课时未带课件等),教师能否及时有效地解决。笔者对启秀中学的地理实习生进行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大多数地理教师仅熟悉对计算机简单功能(如PPT、Word等)的使用,极少会采用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软件(如Google Earth、ArcGIS等)呈现教学内容;并且鲜有教师借助微信、QQ与学生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进行课后答疑等。

2.缺乏对各维度知识的整合意识。地理教师在学校接受过专业的学习,有良好的教学法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的知识,但是缺乏对各维度知识的整合意识。这主要表现在:其一,不能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其二,未能采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进行创新(如采用Google Earth讲解初一上册地球的经度纬度这一知识点能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但笔者发现极少有教师会在课堂上使用这一件软辅助教学);其三,教师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不是为了优化教学;其四,教师很少采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延伸、扩展,缺乏整合意识,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整合各维度知识。

3.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教师在实行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明确强调了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而地理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很少考虑这些问题,如:采用这种信息技术,学生能否接受?选择这种教学方法,能否使学生参与其中?诸如此类的重教轻学现象尤为突出。

二、TPACK视阈下提高中学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

针对中学地理教师TPACK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教师自身发展、学校管理和教师培训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及发展策略。

1.加强教师专业学习,增强整合意识。首先,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地理教育教学目的、理论、方法等知识。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刻、清晰的认识,地理教师才能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次,为了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融入21世纪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因此,中学地理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多使用技术或软件进行教学,而且更应该尝试在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中使用信息技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强化对TPACK各维度的整合意识,充分将整合意识付诸于教学实践之中,在教学中增强地理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掌握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问题,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2.加强学校管理,促进教师成长。学校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园地,但学校的信息化设施建设常常并不完善,投影仪、教室音响设备发生故障等,这是教师TPACK水平发展的重大阻碍。因此,学校管理处应该加大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的人才、财力、物力的投入,加快建设步伐,为教师运用技术进行教学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其次,学校还应努力为教师创建和优化教学资源平台,一方面,教师之间要互相合作,特别是“新手型教师”、“成熟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之间应加强学科教学交流,刚刚入职的新老师可以帮助老教师接触到更多新型的地理信息技术,如ArcGIS、Global、Mapper等;而资历深厚的老教师可以将好的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方法分享给教学经验欠缺的新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地理教师TPACK探讨交流会,组织创建教师QQ交流群、微信群,积极收集、上传网络优秀教学资料包,共享高水平地理公开课,以使优质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3.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一方面要指导地理教师因材施教,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教学方法,利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软件进行教学;另一方面使网络培训与实地培训相结合、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由此改进和创新培训方式。“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因此,中学地理教师的培训工作应该改变过去单一的以教师技能为主的培训模式,提供以兼顾地理教学技术、地理学科素养等多层次的培训指导。同时,教师培训过程中有关技术知识、地理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三者整合的部分不可忽视:一方面要增加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法知识指导下讲解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培训过程中要增加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不同地理教学情境内容以辅助教学项目的实施。

中学地理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TPACK意识,将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发展TPACK能力。这不仅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中学教学法教学内容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在多解中学创新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