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讨论成为课堂上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2018-02-24 09:07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黄海峰
学苑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观点意见老师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黄海峰

随着讨论式教学的广泛应用,逐步发现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有着它无可替代的长处,如: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热情;激发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思想和观点的信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懂得彼此尊重、相互倾听等。

尽管有这么多的优点,但讨论式教学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无一定的准备和思考,讨论时不热烈,不投入;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机会不均等,有的滔滔不绝,有的沉默是金;分组不当导致学生松散,讨论交流成了形式主义;老师面对众多的观点应对困难。总之,要想充分发挥讨论的功效,把讨论式教学法用好,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讨论前要充分准备

必须保证学生能提前获得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充分地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前向学生布置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了解这一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另外,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应提前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并在上课前把这些资料提前印发到学生手中。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材料,并接触到一些不一样的观点,进而激发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为讨论做好准备。

二、过程中要学会评价和激励

学生在讨论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应该对其发言进行及时点评,或者请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这能让学生感受到大家都在聆听自己的发言,而且自己的发言也是受到重视的。对于那些发言较好的学生要进行表扬,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讨论中来。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更要加以鼓励,他们往往害怕说得不好会招来同学的嘲笑,会让老师失望,所以他们在讨论中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承受着压力,所以他们在发言前会特别谨慎,会花较多的时间来斟酌自己的语言,在头脑中不停思考待会他们要说些什么,该怎么说。因此,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允许他们在发言前有足够时间的沉默,并且让他们明白,主动参与是讨论的第一原则。如果学生在发言时有些结巴,思维不连贯,不断重复或者是讲着讲着无话可说,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来帮助学生化解尴尬,并且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讨论中来。

三、正确对待讨论中的沉默

教师在上课时,尤其在各类公开课中,非常害怕沉默,觉得沉默是讨论失败的表现,为了打破沉默所带来的紧张,他们往往会迫不及待地自己回答自己给出问题的答案。其实这是非常有害的,学生会认为老师并不是真的想要讨论,而且他们会觉得,即使自己不思考,老师最终也会给出答案,这就降低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不要对沉默产生畏惧。讨论刚开始,学生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问题有难度,学生可能会出现较长时间的沉默。不要认为学生的沉默表明他们反应迟钝或者故意不合作,要知道,讨论是充满曲折的,学生在发言前的犹豫、思考和尝试都会以沉默的形式体现,所以沉默并不表示讨论进行得不好。从某种意义上说,沉默也是讨论的形式之一。

四、处理好个别学生的滔滔不绝

在所有的讨论中,我们都希望参与的人越多越好,但是个别学生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以至于阻碍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对此,教师必须要进行调控。首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要为如何参与讨论做示范。教师要尽量控制自己发言的时间,并确保经常给小组其他成员发言的机会。其次,教师平时就要告诉学生参与讨论的一些基本原则,其中就应包括支持并鼓励别人发言,积极为别人创造发言的机会,不可以个人长时间把持讨论。最后,教师可以定期要求讨论停下来,大家保持沉默,反思刚才冗长的发言。学生可以就这些观点写出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在下一阶段讨论开始时,要求那些没有发言的学生念他们刚刚写下的意见。

五、教师的发言要保持适度

教师在讨论中应该是一个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能说话太多,也不能过于缄默。教师在讨论前介绍一些知识背景时必须以一种对话的简明的方式进行,教师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必须以一个参与者的口吻说出,教师的发言应注重于启发学生提出他们的独到见解,而不是为了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同时,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讨论的指导者,不能过于沉默寡言,过于沉默寡言,学生就会盲目猜测老师的见解和观点,也使学生的讨论缺乏有效的组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邀请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给出肯定或批评性的建议,对学生的讨论作出回应。

总之,讨论是民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与别人共同讨论解决的能力。它还能激励我们思考他人不同的意见,并反思自身观点的不足之处。当我们以坦诚、真挚、尊重以及谦逊的态度与他人进行讨论时,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但在课堂上恰当展开讨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从而让讨论成为课堂上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猜你喜欢
观点意见老师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观点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