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绽放语文课堂精彩

2018-02-24 09:07广东省东莞市常平第二小学刘淑琴
学苑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草船借箭文本思维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第二小学 刘淑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最好的途径。”但是看看我们现在的课堂,思维能力的培养被无情地摞在一边,浮躁代替了思考,课堂虽有“温度”,却没有深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止于表面,课堂也因缺少思维的力度而变得低效。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思”的训练呢?

一、读中“思”

阅读的过程就是和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在不断地分析、判断、吸收、消化文本信息,在不断地与文本、与作者发生情感的撞击,在撞击中又不断地将思维推向更深的高度。所以真正的读书就是思考的过程,那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读书思考的能力呢?

1.保证“思”的时间。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该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在提出问题时,请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不要像走过场一样装模作样;在学生读书时,请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而不是摆摆形式,糊弄课堂。保证了学生“思”的时间,就保住了课堂的有效性。

2.培养“思”的习惯。

(1)培养默读的习惯。

默读是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如果离开了这个基础,课堂的讲解、议论、感悟等就失去了根基。学生只有通过默读,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文章的情感,感悟文章的内涵,与作者、文中人物“三心相通”,从而自然积淀了丰富的情感,自然能读出自己的“情”,传递出自己的“悟”。所以,要培养学生默读能力,无论在课前,还是课中,或者课后都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默读,在默读中思考和质疑,不断地将文本内化为个体的体验。

(2)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学生在默读时就应该教授学生方法,写批注是读书思考的很好的途径。学生在语文书上的批注大多是以简单的符号为主,有时只是圈了一些好词,有时只是划了一些好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批注,强调学生从内心思考出发,敢于写下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个词,更可以是一个标点符号……养成批注的习惯,就是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能帮助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二、问中“思”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有效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

1.老师善问是“思”的根源。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曾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基本控制手段。”可见,教师的提问对学生思维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没有有价值的问题引领,没有充满新奇的精神历险,学生怎能享受思考或表达的欲望与冲动?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研究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让学生能随着老师的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思维一步步拓展,最终走向思维的深度,对文本的理解也变得鲜活起来,开阔起来。

例如《草船借箭》,为了锻炼学生的正向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因为……所以……”说出草船借箭成功的理由,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通过“假如……就……”说说草船借箭如果没有具备哪些因素就不可能成功,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最后提问“假如你是曹操,看到诸葛亮的船驶近时,你会怎么做?如何才能击退诸葛亮的兵马呢?”来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学生的思维被一个个问题激发出来,变得异常活跃,课堂也因为有了思维而变得精彩。老师的善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观察、分析等思维能力,每一个“好”问题的背后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

2.学生会问是“思”的升华。

“问题是思维的路标”“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其中“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生能问说明学生在阅读时在不断地思考;学生敢问说明了课堂中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学生会问说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并不是无的放矢。记得《草船借箭中》,我的学生曾问了几个让我记忆犹深的问题:为什么题目叫草船“借”箭,而不是草船“偷”箭呢?为什么诸葛亮能想到三天后必有大雾呢?为什么诸葛亮去取箭时要带上鲁肃呢?每一个问题都是在不断地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问、会问、敢问,在发问中将思维推向高潮。

三、写中“思”

“写”是学生深层思维的体现,是学生知识内化的形式;“写”不仅是生命的真实体现,还是学生心灵的释放。那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写”的思维训练呢?

1.于“情深”处抒真情。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读了让人潸然泪下的文章,这时学生的情感一触即发,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就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例如在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学生必定对小女孩充满着同情,教师就要及时抓住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可以以“假如小女孩来到我身边”为题表达自己的善良等。

2.于“精彩”处学迁移。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理解和感悟是无法形成的,还必须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欣赏语言和判断语言的能力。教材中有许多描写精彩的地方,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天长日久,学生不仅学会了语言表达的方法,更训练了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匆匆》中“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此处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感受时间的匆匆。

3.于“空白”处展想象。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包含着许多“不确定”和“空白”。这种“空白”令人遐想。如能对这些“空白”给予补充,进行写的训练,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穷人》一文在桑娜揭开帐子后戛然而止,情节的“空白”让读者意犹未尽。此时,教师要关善于抓住这个空白,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想象桑娜一家在已经很困难的情况下收养两个孩子后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阅读教学中的“补白”,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还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发展。

托尔斯泰曾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语文教学如果能以“思”为源泉,学生在“思”中吃透了教材,在“思”中扎实了基础,在“思”中勇于去创新,就必能绽放出语文课堂的精彩,释放出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文质.窦桂梅.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成败探究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2]王云峰,马长燕.语文教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5]王崧舟.诗意语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猜你喜欢
草船借箭文本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思维跳跳糖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缩写《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