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教育中隔代教育和对学生过度保护多视角透析

2018-02-24 11:55杨成金
新课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隔代祖辈过度

杨成金

(射洪县青堤学校,四川 遂宁)

一、隔代教育

(一)隔代教育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年轻家长因为某些原因(或工作繁忙,或因为离婚等)而把孩子的生活、教育等责任全部推给了他们的上一辈,即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为隔代教育。我国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隔代教育现象将成为常态。据相关统计,我国的隔代教育比例已占50%以上。年轻的父母在社会中,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这已成为一个大的社会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需求。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过一项调查,九成五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孩子这门学问,而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则接近100%。

(二)隔代教育的几种类型

类型一:过分关注型。孩子能自己做的,祖辈家长无微不至,事事亲力亲为。这样就剥夺了孩子锻炼自己能力的过程。

类型二:过分监督型。任何事情都要督促孩子,常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因此,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而且造成孩子缺乏信任感和成功感。

类型三:严厉惩罚型。此教育方法遵循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对孩子以批评、责罚为主,使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自闭、自卑甚至叛逆心理。

类型四:民主、温暖和理解型。在祖辈家长中也有采用这种科学方法的,只是数量偏少。

(三)隔代教育一些有利因素

1.充裕的时间和精力

不少祖辈家长没有承担家庭的主要重担,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也愿意和孩子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力所能及的指导,而且还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

2.老人有着平和的心态

祖辈们已经远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时代,他们的心态相对平和,这十分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

3.拥有十分丰富的生活经验

祖辈们已经成功地带大了自己的孩子,那个年代的人,绝大部分都不止一个孩子,有的是好几个,可谓经验十分丰富,这为小孩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4.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

由于血脉的原因,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个人能替代的,他们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付出使得父母免除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工作。

5.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老一辈保有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有他们的参与,孩子们不仅可以接受先进的文化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和美德。

(四)隔代教育的不良情形

中国从没有家长将教育孩子作为一门学问,全凭自己摸索出来经验或借鉴他人经验来育人,社会在进步,而过去的育人经验部分甚至很多已不适应现在的育人,从而产生很多弊端,据统计,60%的失足少年是由老人带孩子不当造成的。

下面是我梳理出来的隔代教育产生的8种不良情形:

1.亲情淡漠,像陌生人。

2.早恋、网恋严重并影响了学业。

3.固执任性,时常与家人吵架或对抗。

4.爱发脾气,情绪控制能力差。

5.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

6.不善表达,缺乏自信心,自卑封闭。

7.沾染不良的行为习惯。

8.做事拖拉、粗心、学习不主动,不按时完成作业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当出现问题时不能放任不管。以下是我搜集的几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孩子的父母和祖辈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思想认识应统一。两代人往往对教育孩子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如祖辈家长看重做人的道德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而年轻父母则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这就需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分歧,两代人要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

方法二:祖辈家长不要墨守成规,要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抚养教育孩子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

方法三:两代人商量建立切实可行的家规,也要给孩子一定的独立性和自由度。

方法四:祖辈家长要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控制感情,爱得适度。

方法五:年轻的父母要多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尽量多陪陪老人和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

方法六:孩子的父母,是祖辈家长和子女的桥梁,要经常与祖辈、孩子沟通,协调好两方的关系。

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以子女教育为重,父母双方或一方一直或长时间陪伴子女读书,古有孟母三迁传为美谈,我们今天更应该效仿。

二、过度保护

孩子的成长聚集了所有作为父母的焦点,孩子的健康又是焦点中的重点。有的家长过于关注健康,但不能正确理解健康的真正含义而走入了“过度保护”误区。下面就此问题谈谈看法。

“物以稀为贵”,当今的独生子女,自然成为家庭成员的焦点。当今社会也提倡“生命第一”“以人为本”等,从而促使绝大部分家长深信“安全第一”。这是社会的进步,但也有的家长过了尺度,进入了“过度保护”的误区,由此产生了许多弊端。

(一)孩子自身成长受到影响

1.过度保护是对孩子的一种忽略和侵犯

在家庭中,过度保护的现象处处都有:追着孩子喂饭、洗脸、穿衣,收拾床铺、玩具等。家长完全渗透进了孩子的生活,包揽了孩子的一切事物及细节,没有给孩子留一点空间或留的空间很少,孩子的想法经常成了泡影,根本没有隐私权。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自认为好,却不知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这种伤害还是以爱的名义进行的。

2.增强孩子的自卑意识

人与人交往,难免产生磕磕碰碰,更何况孩子们。在磕磕碰碰中会产生一些小伤害,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有的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呵护自己的孩子,夸大伤情。动不动去医院做检查,拍CT,照脑电图,造成大家都怕与他耍了,一个人在一边,十分孤单,易产生自卑心理。

3.不利孩子健康体魄和勇敢品质的形成

外部环境的过度保护,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以至他自己非常的在乎,遇到一点点的小困难会大惊小怪,见一点点的血也会直嚷嚷……以此来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得到特别的照顾。这不利于孩子独自面对困难,形成了依赖心理,在挫折面前手足无措,不利于孩子形成勇敢的品质。更有之,过度保护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身体素质下降。

4.封闭孩子的交际圈,减少孩子交往经验的积累

从小多与人交往,是孩子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获得进入人类社会的金钥匙。但不少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安全”,为尽可能地避免碰撞,常常主动教育孩子少与人接触、交往,这会影响孩子的生活,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的交际技能,使孩子孤独不合群,进而可能导致孩子语言障碍,甚至行为异常。

(二)对教师形成压力

《2017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第(三)条提到关爱学生。“所谓关爱学生,简而言之,就是关心爱护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身为人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也关爱他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关爱的大忌是体罚心罚。“体罚”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心罚”通常指教师用不适当的语言或行为对学生施行的心灵惩罚,如讽刺、挖苦和歧视学生等。这两种行为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文禁止的,是一道红线,教师绝不能跨越。

几乎每次周末例会学校都会向教师传达“安全第一”。教师就在领导和家长的精神关怀下“舍教求保”,少让孩子活动,体育课也偷工减料,为的就是减少孩子的磕碰,向家长好有个交代,让家长满意。这样的结果是,老师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照看孩子,患得患失,而孩子呢,得不到应有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交往技能的锻炼。

1.要想走出过度保护孩子的误区,父母不要用“爱”的名义控制孩子的一切,以“爱”为借口,包揽孩子的一切,孩子的一切想法做法都必须过父母这一关,口口声声都是“我是爱你的”,“我是为了你好”。这样的父母表面上看“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实际上是扼杀了孩子的进步与生存的能力。这样的父母应该早点改变,有的是该为孩子做的,而有的是该孩子自己做的,父母一定要分清。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应该是生存能力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提高生存能力,是为了让长大后的孩子更好地保护这个地球,孩子的父母不要走入过度保护的误区。

2.父母要想走出过度保护的误区,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许多孩子是渴望独立的。可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总是会说“无论你长多大,在父母的眼里你还是个孩子”,作为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应该把这句话换了,换成“在父母的眼里,你已经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小大人,我相信你能把这件事做好的”,给孩子做事的机会,只有动手,孩子才能长大,也只有父母首先相信孩子的能力,才能培养出有能力的孩子。

3.父母要想走出过度保护孩子的误区,要经常和孩子沟通,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在做事的时候会经常出错,更多的时候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个时候,父母要和孩子沟通,把注意事项细致地讲给孩子,做事前应该给孩子把一些细节讲明白,让孩子明白做事的规则和方法,并且要相信孩子独立完成的能力。婴儿学吃饭一定会把碗摔得一塌糊涂,但学哪件事不是这样呢,允许孩子失败,而不是父母包办起来。当然父母更不要训斥,这样会伤害孩子做事的胆量和降低做事的能力。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否则孩子永远走不出父母保护的圈子。

4.父母要想走出过度保护孩子的误区,就要给孩子“动手”的机会,从婴儿期开始,父母做事的时候,孩子都喜欢插手,而父母总是阻拦,一是怕伤着孩子,再是“帮倒忙”。其实这是孩子学会独立的最好机会,只是大多被父母的“保护”给扼杀了。

5.父母要想走出过度保护孩子的误区,应该采取扶着走的态度,让父母认识到过度保护的后果不好,也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放任自流,一切都由着孩子,最后一定会出现孩子受伤害的结果,以至于又给孩子保护起来。因此,要采取扶着走的态度,遵循由简到难,分步进行的原则,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一只手扶着,一只手放开,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动性,让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学会自理,学会生存的本领,学会脱离父母而独立。

总之,农村教育是教育板块当中最薄弱的地方,总会面临着诸多困难,近几年来,中国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农村中小学的走向和面临的问题。作为学校应做好整个教育体系的领导工作,作为教师应做好教育的引导工作,作为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的协调工作,而作为学生应选择正确的思想理念,拥有良好的品德意识。

猜你喜欢
隔代祖辈过度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调查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