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旖旎踏青时

2018-02-24 17:01
学苑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春心游春春装

春游,在我国古代称之为“踏青”,此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晋书》记载,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到初三日,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去游赏春景。到了唐、宋时期,此风更为盛行,人们到郊外时或携酒肴相聚而饮,或插花簪柳,或放纸鸢打秋千,或策马野外,或探花名园。

历代文人墨客在踏青时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例如唐代杜甫《绝句》:“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宋代陆游《出城踏青》:“天晴山雪明城廓,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清代邵关蘅诗曰:“二月春始半,踏春邀女伴。小桃虎丘红,新柳山塘短。”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年到郊外游春踏青,看到春光明媚,蝶飞鸟唱,桃红柳绿,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首别致风趣的《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又只见几个农人笑开口:‘春短,春长,趁此春日迟迟,开上几亩春荒,种上几亩春苗,真乃大家春忙’。春日去观春景,忙煞几位春娘,头插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装,兜里丢的春菜,篮里挎的春桑,游春闲散春闷,怀春懒回闺房。郊外观不尽阳春烟景,又见一个春女,上下巧样春装,满面淡淡春色,浑身处处春香,春身斜倚着春闺,春眼盼着春郎,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春心结成春疾,春疾再把春心腹内藏。大家装上一壶春酒,唱上几句春曲,顺口春声春腔,二月仲春鹿鸣,忽的一声春雷响亮。”全词中共嵌入了六十八个“春”字,自然流畅、生动贴切地描绘了游春踏青时的旖旎风光,令人读之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别有一番情趣。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受气候的影响,南北各地踏青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在广东、四川一带,人们把农历的二月二日定为踏春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清明前后,陕西一带在农历的三月三日,北京及东北地区则要到农历的五月五日。现在春游活动在全国各地已成一种时尚,届时大都组织出游,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给神州大地增添了几分春色和欢乐。

猜你喜欢
春心游春春装
海棠花
初春
霓裳掩春心——周昉《簪花仕女图》品鉴
风鸢图诗
风莺图诗
采野菜
晨起观草尖露珠
老乞丐
浪漫春装
谷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