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8-02-24 19:01戴云峰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铁块电路图科学

戴云峰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学,浙江 宁波)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

一个有吸引力的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教师需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领学生去主动探求新知。情境的创设可以借助趣味十足的游戏、悬念迭起的实验、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促发思考的提问。例如,在“浮力”新课引入时,我把小铁块放入盛水的盆里,铁块很快沉到了盆的底部。我提出问题:小铁块为什么会沉下去?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回答:因为铁块重,所以会下沉。我接着追问:轮船也由铁制成,而且比小铁块重得多,却为什么可以浮在海面上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就被打开了,他们怀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开启新知的探求。又如,在光的折射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透过圆形金鱼缸看鱼有什么变化;并让学生把一根筷子斜插入水中,然后引导他们从侧面观察筷子在分界处弯折的现象,有趣的现象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解决疑问的思维动力。

二、积极开拓思路,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靠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是不够的,还要注意训练学生突破思维定式,进行思维的变通和发散。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明从超市买了一瓶白醋回家,路上他担心失手摔破,所以增大了握瓶子的力,问瓶子与手之间的摩擦力是否会增大?学生由于定向思维的桎梏,往往会认为摩擦力会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为消除这个错误判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去分析瓶子的状态,学生就会理解瓶子仍处于静止,摩擦力与重力仍然平衡。学生通过逆向思维法挣脱了思维的束缚,发散了思维的空间。

三、加强实验观察,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科学实验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获取知识的向导,是感受认知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思维创新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认真、细心地观察实验现象,尤其是那些与固有思维相矛盾的实验现象。如在水沸腾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水在沸腾前后有什么不同的实验现象。细心的学生就会观察到水沸腾前气泡会上升并逐渐变小,之后消失;而在水沸腾后,气泡却变大,之后破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由此现象产生的疑问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设疑:如果把烧杯换成纸盒,水放在纸盒中加热,水还会沸腾吗?纸盒会被烧坏吗?学生的探究热情被再次点燃,思维动力被再次促动,在实验和观察中,思维水平就会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思维品质得以不断提高。

四、注重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科学探究是初中科学的核心。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注重科学探究的开展,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动脑设计的机会,从而促进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思维水平的发展。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积极给学生创造机会: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我改变原来教师台上演示、学生台下观察的模式,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学生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进行讨论、交流,最终归纳得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这一重要原理。经此改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转化成了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

2.变测量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

如在欧姆定律学习过后,我并没有立即安排“伏安法测电阻”的测量实验,而是先让学生自行设计测未知电阻的电路图。学生运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自行设计出了好几种电路图,并上台进行展示,各组之间展开热烈、充分的讨论,在不断修正中逐步完善并最终设计出了正确的实验电路图。经此改动,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五、开发第二课堂,增强学生的思维独创

第二课堂是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的基地,也是学生发挥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比如组织学生进行题材广泛、材料丰富的课外实验,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如开放实验室、开设实验社团,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再如举行小发明创造、环保小论文、科技小作品、实验小视屏等多种形式的科学实践作品比赛,展现学生的思维创造成果。这些活动的开展,势必会促发学生的创造灵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今的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科技飞速发展,对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作为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堂改革,努力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更多创新型人才更多地涌现出来!

猜你喜欢
铁块电路图科学
“且”的真与假
第7讲 电路图与动态电路专题复习
铁 匠
铁 匠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比亚迪E6纯电动汽车系统结构原理(四)
第8讲 电路图与动态电路专题复习
科学拔牙
紧扣“不变量”灵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