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中寻找文本细读的出路

2018-02-24 20:23
新课程(中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白菜文本课文

(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这样的阅读意义决定了学生、教师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但如果面对的是一群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如何进行文本细读的教学,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文本细读强调文本语言和思想的关系,文本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可以体现在思想、感情、语气和意向等四个方面,若能够准确把握语言的这些因素,我们就能够解读作品对的意义。”其中两个词“感情、语气”,让我眼前一亮,对呀,你让学生直接去达成“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言,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等这些新课标上的目标很难,但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接触时间最久,从朗读入手,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于是,从上学期开始,我就尝试着从朗读上手,带着孩子们开始进行文本细读的尝试。

一、教师引领,间接体验

开始,我不敢直接让学生自己朗读,我采取的是老师范读的方法,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用最贴切的语气语调去表达句子想表达的感情,需要细品的字词,我会重读得比较明显,让学生在听中去感悟,句子中哪些字老师是重读的,老师是带着什么感情去读的,你觉得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

如在教授莫言的《卖白菜》时,学生对卖白菜的老太太的理解,仅停留在“挑剔、吝啬、精明”等贬义词,为了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个老太太,我范读了些老太太挑白菜的一段话:“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把重读放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孩子们听出来了,通过分析,大家对老太太的形象一下改观,不再是单纯的厌恶。

二、自读自悟,渐入佳境

慢慢地,我开始让学生自己读,读同一句话,不断重读的字,看看,重读改变了,体会自己朗读时情感的变化。

教学《七颗钻石》时,我让他们仔细朗读“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初读时,大部分学生都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干涸、干枯、焦渴而死”这些词语上,也感受到了旱情的严重,但朗读时,语气却比较平淡,我笑着说:“看样子旱情严重的程度还不深啊。”可他们又不同意我的看法,利用他们的好胜心,我又让他们再想想办法,重读哪些字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旱情严重的程度。他们马上知道该重新找重读词,于是找到了“所有……都……也……都”这些字。

三、交流体会,相互启发

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开始要求学生交流朗读体会。学生个体自读时难以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有时找不出感觉是在所难免的。而在读中相互比较、相互启发,个体的体会会立刻感染群体,使大家豁然开朗,我再及时点评,以点带面进行指导,有针对性地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课文中对百草园的描写十分精彩。这一次,我仍从朗读入手,但我开始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果然,同学们都收获颇多。他们从“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找到了“窜”字,“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中的“按”字……孩子们的细心,让我看到了我一直以来努力的成果,可惜,鉴于学生的能力问题,学生对这些字词的理解不够到位,好在,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准确地理解了这些字词背后的情感,也能更好地抓住这些重点词语进行朗读了。

四、入境感知,移情体验

移情是朗读指导的重要方法,朗读指导需要通过课文言语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情境中的文字原本是有声音、有色彩的,学生读着读着会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特别是写人物的课文,要在情境中揣摩人物的个性及其言行和神情,进而才能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灵魂人格。

联系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来。在教学中,我会适时启发学生回忆类似的生活经验,甚至再切身体验一下,从而在朗读中自然流露真情。

如上事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窜”“按”背后的情感,我让学生进行角色代入,毕竟文章的作者当时也是一个小孩子,他的情感体验与我们的学生类似。果然,当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再读课文时,他开始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感受了,他们开始说出“羡慕”“好奇”“轻巧”等词,紧接着,我就带着他们总结:“窜”写出了鸟儿的轻灵,又写出了孩子的羡慕之意;“按”体现了孩子好奇逗乐的心理……

朗读,是帮助学生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的有效方法;同时,又可以锻炼用语言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上只是我一学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小小的尝试,也许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并未得到很大的提高,但至少他们在体会文章情感的时候,有了找关键词品味的意识,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成功?

[1]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2]余映潮.这样教语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黄晶星.牵一发而“解”全文[J].语文教学通讯,2013(9).

[4]黄厚江.语文课堂寻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白菜文本课文
一棵白菜
白菜长黑点还能吃吗?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开水白菜
神奇的“白菜换装”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