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问题研究

2018-02-24 05:06李菲朱先洋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李菲 朱先洋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环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道德观的重任。然而,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不利于研究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论文从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分析研究生教育重视专业课程的原因,探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融合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分析当前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存在的困境,并对二者融合的路径展开思考。

【Abstract】 Establishing  a moral character and educate future generations is the central link of high-quality talent trai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bears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morality.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valuing intelligence over morality in education,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 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beauty of postgraduat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ttaches importance to professional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postgraduate courses, probes into the inevitability and possibil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courses education, analyzes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of bring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to play, and  thinks about  the way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关键词】研究生;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Keywords】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12-0127-02

1 研究背景

1978年,我国正式恢复研究生培养教育,自此开始,研究生教育重新开始发展,截止到1979年全国范围内培养机构共录取一万余名研究生。全国人大常委在1980年审议通过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立法来规范高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水平,来年全国诸多高校和培养机构开始招收硕博学位研究生,自此,我国研究生教育迈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进入新世纪后,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教育逐渐出现了脱节现象(即重智育轻德育现象)。

2013年启动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自2014年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以及教育部印发一系列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相关文件,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总书记说道,“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就是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力争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与全员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呼应人才强国战略。对我国研究生制度来说,课程学习是整个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础,也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1]。基于学生价值观培养需要和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需要,各高校纷纷开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教育滲透性融合的探讨。

2 当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

2.1 学科本位

学科本位的课程价值观主张课程的基本功能是传授、研究和运用知识,课程设置要根据知识的分类和逻辑来进行,以满足学问与技艺等系统知识发展的需要[2]。学科本位的价值取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该学术领域中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能够接受本学科最基本的规训,掌握学科研究的工具和方法,具备解释学科难题的能力,最后形成在此学科领域内“破旧立新”,作出推动学科发展的原创性的突破。单一的以学科本位的价值取向来作为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的标准,虽然在专业教育方面对学生有深入的培养,但偏离了教育的社会效应,无法和社会产生的巨大需求相契合,即使在学科领域高屋建瓴,却无法用在实践生活中指导社会发展。

2.2 社会本位

王传毅、黄俭两位学者将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定义为: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设计课程,侧重于课程对于国家利益与社会发展的促进。课程有义务敏感地反映统治阶级与社会对于教育的各种要求,依据对国家与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评价课程设计[3]。这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则旨在使研究生课程体系依照社会工作需要、发展需要来进行配合性设置,将课程同社会实践、工作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将学术能力转化成生产能力,达到所学有所用,所用有所成的效果。这种仅以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来设计课程的做法值得商榷,研究生教育除了能够兼具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更要通过探索科学规律来引领社会的发展,因此,单以社会本位作为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的价值取向,某种意义上是将研究生教育作为更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这样研究生教育也就失去了探索科学规律,推动社会发展的应有内涵[4]。

3 思政教育同专业课教育的融合困境

3.1 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锻炼是专业课程的主要目标,其本应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步引领学生的价值导向,发挥课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要作用,形成立德树人的教学风范。然而,现实中往往会专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也由于部分教师往往专业教育工作就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因此,不会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只重视了技能的传授。

3.2 专业课程当中的“思政因子”未被充分挖掘

专业课程不仅是授予学生相关知识的平台,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战略阵地。无论是文科综合类课程还是理工类课程中都蕴含着广泛的思政因素,当前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较少挖掘其中的思政因子,只注重到专业知识的讲解和训练,这一方面是因为某些专业课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很少有合适的角度去探讨背后的思政要素,比如高分子材料专业等一系列理工类专业,探索背后的思政因子则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在于专业课教师本身可能由于非思政教育背景的影响,对于本专业内的知识了解充分,但对于内含在其中的思政因素理解就比较贫乏,在能力上容易陷入瓶颈。

4 思政教育同专业课教育的融合探索

4.1 树立德育与智育教育并重的理念

教育理念是整个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领航旗帜,其影响着高校培养怎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所有的教研工作都是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开展的,因此,要培养高素质人才首要因素就是改变教育理念[5]。作为社会较为顶尖的教育水准,研究生培养不能仅限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他们的品德水平,努力避免学生成为有智而无德的人才,在专业教学中逐步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建设现代化社会。

4.2 提升研究生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当前我国主要的研究生教育侧重于专业性教育工作,往往理工类专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点偏向于本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是因为此类型专业课程很难挖掘出思政要素,另一方面,很多专业课老师思想政治教育素养的自我建设程度较低,并且普遍被社会所忽视。因此,专业课教师进修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应是题中之意,让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更深入的理解,于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品行培养、价值观树立、人文关怀等思想,担任好专业课程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双重角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润物无声,使得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时能够慢慢提高德行水平。

4.3 探索德育和智育融合的新方法

前文中说到过课程学习是我国研究生制度的重要载体,研究生培养期间专业课程的学习占据了主要部分,在这些非思政课程学习过程中挖掘思政因子,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直接的手段。因此,首先专业课程设置时可以在课程目标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即本课程学习除考察专业知识,还要考核在结课时是否达到培养学生价值观、品性修养的目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新手段和方式来教育学生,比如新教学改革中让学生走上讲台,从学生的自我准备到课程讲解,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开放分享性格的目标。在实验或是实践过程中,以学生团队为主力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韩鹤友,侯顺,郑学刚.新时期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25-29.

【2】亚瑟·埃利斯.课程理论及其实践范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王传毅,黄俭.基于价值取向分析的我国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7):42-47.

【4】匡江红,张云,顾莹.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8(01):119-122.

【5】童潇.非思政课专业教师应特别增强授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J].红旗文稿,2017(14):24-25.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