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运用于ERCP护理管理中的价值评价

2018-02-24 05:26陈燕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6期
关键词:常规护理

陈燕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ERCP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显著地减少并发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ERCP术;常规护理;護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6..02

ERCP术虽然对胆系与胰腺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术后却易于产生多种并发症,从而对患者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为ERCP术患者采取更好的护理措施对确保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ERCP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我院收治的100例ERCP术患者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ERCP术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2~74岁,年龄(54.9±3.7)岁。观察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3~73岁,平均(55.1±3.8)岁。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健康教育、心理辅导、讲解围术期注意事项、术后禁食1 d以减少胆系与胰腺分泌而促进其恢复等。

观察组选择护理风险管理,其具体内容为:(1)制定ERCP术风险评估方法:护理人员需查阅ERCP术的相关资料以详细了解ERCP术中的危险因素,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同时咨询风险管理专家与相关医疗机构,从而制定出ERCP术风险评估方法;(2)术前危险因素评估: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以评估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身体状态、心理状态以及合并并发症等,及时解决患者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向患者讲解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3)术前准备:向患者详细讲解围术期注意事项并告知其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术前6 h禁食,护理人员提前准备好手术器械,为其做过敏试验、合理用药并安排好合适的手术体位;(4)术中配合:护理人员需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在保证手术效果的条件下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呼吸通畅程度,若患者出现躁动或焦躁不安现象,则需为其给予鼓励与安慰以平复其情绪,从而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操作;(5)术后护理:术后由手术室护士送患者至病房,保持24 h绝对卧床休息并禁食,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以了解其有无腹胀、腹痛以及恶心等反应,若发生以上不良反应则及时给予胃肠减压药物,术后24 h后若各项生命指标均已恢复正常即可进食,先予以流质饮食,适应且无不良反应后转为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当身体恢复且可以下次活动时可以采取适量活动,活动需循序渐进,忌过度活动。

1.3 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急性胰腺炎例数+急性胆管炎例数+迟发性出血例数)/总例数*100%;②护理满意度。

1.4 判定标准

为患者发放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值为100分,85分以上代表满意,60~85分代表比较满意,不足60分则代表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来比较数据,以x2检验和率(%)表示计数资料,若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胆系与胰腺疾病患者常常采取ERCP术进行治疗,此种手术方法具有不需采取全麻、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的优点,然而术后却易于引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手术效果[1]。因此,必须为ERCP术患者采取更好的护理方法。

对于ERCP术患者而言,以往常常采取常规护理。这种护理方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护理效果,然而其内容比较简单,对患者的关注程度不足,因此其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何红贞等人[2]的研究表明,对于ERCP术患者而言,采取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显著地减少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升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管理主张以整个围术期的风险预防为前提,通过制定ERCP术风险评估方法、术前危险因素评估、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等护理服务而全面地确保整个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3]。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ERCP术患者而言,采取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显著地减少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升护理满意度,属于一种安全且受欢迎的护理方法,因此有必要将护理风险管理推广应用于ERCP护理管理中。

参考文献

[1] 田海燕,余 靓,张丽君.不同护理模式对ERCP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兵团医学,2016,50(4):68-69.

[2] 何红贞,宁 波.护理风险管理在ERCP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5):223-224.

[3] 许丽英.护理风险管理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7,16(24):50.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常规护理
探究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结核性胸腔积液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