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网络背景下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调查与研究

2018-02-24 02:35高蒙夏园明
青年时代 2018年34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高校

高蒙 夏园明

摘 要:本文通过相关理论资料的整合以及对河南省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的部分高校学生走访调查,旨在得到目前河南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可行性措施。以期能够促进现如今的大学生群体形成更为科学的网络道德价值观,对其网络道德行为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促进大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的养成,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对全社会网络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媒介素养;高校;媒介素养教育

一、引言

与西方发达国家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关注媒介素养教育相比,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直至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了第一篇系统论述媒介教育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媒介素养教育才在我国学术界受到应有的重视。大数据网络背景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公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评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造就出具有较强批判能力、能独立思考媒介信息的优质公民。此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公众群体中普通而又特殊一类,其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研究者主要依据河南省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现有学校性质及专业特点,编制高校学生对于媒介素养教育了解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级、专业等;第二部分是对大学生平时接触媒介情况的调查,涵盖了使用最多的媒介、经常使用的媒介聊天工具、能接受不接触网络媒介的期限以及一天和一个月不接触媒介的反应等问题;第三部分是了解被试者选择、解读、利用、判断媒介的情况,从喜欢观看的电视节目类型、使用手机上网的目的、是否会有被网络媒介打乱原本学习计划的情况、能否熟练使用网络媒介进行学习、是否会用媒介窥探别人隐私以及对目前流行的“真人秀”、“网红”的态度等问题来了解大学生使用媒介的基本情况;问卷的最后一部分是了解被试者对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认知,主要包括两个问题:是否了解“媒介素养教育”和当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二)调查的实施

本次问卷调查范围较广,面向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所有大学生,这其中包括工业类院校、农业类院校、水利水电类院校、财经类院校等。为了调动学生填写问卷的积极性,研究者对此次问卷设置了红包奖励,以求增大样本容量,使得问卷结果更有更具信度和效度。参与者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等网络媒介工具进行问卷填写,因问卷调查以电子版为主,故不计发放总数,调查结束时,共回收调查问卷1187份,有效率为100%。

三、研究结果及现状分析

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梳理,参与调查人数为1187人,其中男生412人,女生775人。从年级分布来看,参与调查的大一新生为638人,占53.75,,大二学生为146人,占12.3%,大三学生为126人,占10.61%,大四学生为173人,占14.57%。大五学生为6人,占0.51%,其他(推测可能为研究生)为98人,占8.26%。从所学专业领域来看,理科121人,占10.19%,工科249人,占20.98%,文科279人,占23.5%,农学34人,占2.86%,医学36人,占3.03%,经济学7人,占0.595,管理学44人,占3.71%,其他(因研究者所在学校专业设置,故推测这一部分艺术类专业学生居多)417人,占35.13%。

本問卷共有18道问题:1-3题为被试者基本信息调查;4-8题调查被试者媒介使用情况;9-16题调查被试者选择、解读、利用、判断媒介情况;17-18题为了解被试者的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认知情况。

(一)平时使用最多的媒介是手机

本次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基本全部为95后和00后,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原住民”,在参与调查的1187个大学生中,有1117人选择了使用最多的媒介是手机,比例高达94.1%。选择电脑的有42人,比例为3.54%。虽然这道题目不出所料选择最多的选项是手机,其次是电脑,但仍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对这一结果还是比较出乎意料的。90.65%的大学生表示使用手机上网的目的是“使用QQ、微信等与人沟通交流”,而用于手机上网的目的中包含学习的学生人数比例为仅为21.4%,这一结果表示现在的大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娱乐的目的远远大于学习。因为使用手机多用来聊天,所以毫无意外使用微信和QQ聊天工具的人数比例84.67%和77.09。由此可见,手机依赖症是现代大学生的通病,没有手机就恐慌的状态也屡见不鲜。

(二)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介的自律能力有待提升

在对大学生喜欢观看的电视节目类型(多项选择)进行的调查显示,53.66%的大学生喜欢看综艺类节目,44.48%的大学生喜欢看电视剧电影类节目,而观看电视课堂类的电视节目仅占24.01%。49.71%的大学生表示偶尔会有本打算去自习看书,却被电影、电视、游戏等媒介产品所打乱而不能控制的行为,20.89%的大学生表示经常会有上述行为发生,而仅有10.61%的人选择“基本没有这种情况发生”。67.48%的人表示自己可以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学习,但不是很熟练,还需要深入学习。有17.69%的人表示不会使用网络媒介进行学习。以上数据表示现在的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介的自律性较弱,没有达到控制网络媒介来辅助自己的学习,而是慢慢变得被网络媒介控制,因为娱乐而放弃学习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网络媒介,把媒介当做工具,而不是变成媒介的奴隶。

(三)信息辨别和判断能力较弱

现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的成长环境比较单纯,几乎没有进行过挫折教育,所以他们这一代普遍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和判断能力有限。问卷中涉及“您认为在使用网络媒介时需要选择和辨析吗?”一半以上的人表示“同意,但在使用时会不自觉地沉浸其中不加选择”。还有少部分人表示“不同意,认为海量的信息都是可以浏览的”。当问到对“网红”的态度时,1.68%的人表示很关注“网红”,甚至想过自己是否也能成为网红。2.78%的人表示非常喜欢看“真人秀”,因为通过这样的节目能更了解自己的“爱豆”。这表明在广泛接触和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大学生对媒介中展现出来的信息和内容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对毫无营养的节目和一些不正确的“现象”也不能果断地拒绝。

(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亟待提升

在调查过程中,虽然有70.4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从来没想过使用媒介窥探别人的隐私,但仍有12.8%的人表示会经常或偶尔使用媒介窥探别人的隐私。79.69%的人表示不知道“媒介素养教育”的含义,只有3.54%的人表示非常清楚“媒介素养教育”的含义。最后研究者列举了7项媒介素养应该包括的方面让被试者来进行多项选择,毫无意外几乎所有的人都选择了全部的7项,分别为:媒介实用技术、媒介选择能力、媒介批判意识、媒介环境交往能力、媒介道德伦理观、媒介心理素质和媒介法律意识。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特别注意去提升媒介素养,这就需要高校通过课程设置、开展讲座等方式,以一种强制性的力量更系统全面的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

四、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及策略

(一)开设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系列课程,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的网络素养课程并没有跟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这无形中造成了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普遍偏低的现象。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的摇篮,可选择把媒介素养课程作为通识课程在全校开展,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选择合适的教材或案例,选择媒介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循序渐进的开展媒介素养通识课教学,逐步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水平。

(二)提升教师队伍的媒介素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不具备一支从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想学生的媒介素养有所提高,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名师才能出高徒。高校可选择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讲座学习相融合的方式,多渠道提高任课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继而让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授課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

(三)多校联合举办校内外媒介文化实践活动

河南省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主要由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警察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等15所高等院校组成。龙子湖高校园区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高校类型及专业,在如此广泛的校园活动区域里,多校可联合通过知识竞赛、风采展示、辩论挑战等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知不觉中增强媒介使用意识和责任感。

由于研究时间较短,本次调查问卷容量有限,未能全面涵盖龙子湖高校园区的所有专业学生,部分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项目后续会深入研究,争取得到更有利的数据,提出更切实可行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邢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

[2]陶赋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7(22):51-53.

[3]王宁.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4):283.

[4]郭子凡,李锦芳,陆蕴珊.媒介素养调查与研究——以广州高校90后大学生为例[J].新闻窗,2016(06):61-63.

[5]匡立波,黄渊基.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传承,2016(11):79-81.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高校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