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

2018-02-24 05:26韩艳秋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6期
关键词:睡眠质量应用价值护理干预

韩艳秋

【摘要】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是否进行认知行为护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药物治疗结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周期为2个月,通过使用本院自制的健康問卷调查表于患者出院第3个月进行遵医行为及睡眠质量评估。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质量PSQI评分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冠心病;认知行为护理;睡眠质量;效果;应用价值;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gnitive behavior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ervening period was 2 months. The patients'compliance behavior and sleep quality were evaluated at the 3rd month after discharge by using self-made health questionnaire.Results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SQI score of sleep qual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Cognitive behavior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Cognitive behavior nursing;Sleep quality;Effect;Application value;Nursing intervention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以及生活节奏的改变,导致冠心病的发生率日益增加,由于较多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往往治疗效果差强人意。随着病情发展,可发展为心肌梗死,甚至引发猝死等危急情况,现亦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首要致死原因[1]。近年来,随着对疾病认识程度及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较多患者对于疾病的诊疗已采取积极的态度,但冠心病患者仍以老年人为多,对于多年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难以加以纠正,时常存在消极态度。认知行为护理干预通过纠正冠心病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及认知错误,协助患者采取积极态度及科学方法,进而改善生活习惯、提高诊疗依从性,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控制疾病进展的良好状态[2]。本研究通过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是否进行认知行为护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纳入标准:冠心病诊断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心脏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临床专科医师确诊。排除标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相关脏器功能不全及药物过敏患者。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7.64±6.78)岁,病程5月~22年,平均病程(5.58±2.26)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9.03±7.36)岁,病程9月~19年,平均病程(6.46±2.3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参考既往的研究[3],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相关行为认知护理,干预周期为2个月。具体内容包括①饮食方面护理:针对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内容进行干预,提高高蛋白饮食物、新鲜水果及蔬菜的摄入,减少盐及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量,戒烟限酒。②行为方面护理: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作息规律,适当身体锻炼,并遵医嘱按时定量服用药物。③睡眠方面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睡眠障碍评估,针对睡眠障碍者进行睡眠知识宣教,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及计划,例如避免在床上进行睡眠以外的活动、待有困意的时候再躺到床上休息等。④心理方面护理:通过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耐心解答相关问题,疏导负面情绪,建立积极治疗的心态,提高治疗的配合度。⑤后续方面护理:患者出院以后,通过电话随访及登门拜访等形式及时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及良好行为执行结果,对于执行较好者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支持,对于执行效果较差者,加强医护人员及家属的监督,并进一步进行沟通,解决其相关问题。通过彻底改正不良认知,提高和保持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参考既往的研究[4],通过使用本院自制的健康问卷调查表于患者出院三个月后进行相关效果评估:①遵医行为方面:通过评估患者情绪、饮食、遵医嘱用药、运动及定期复查加以评价。②睡眠质量评估:通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5]对患者出院第三个月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量表内容包括5个同伴问题和19个自我判定问题,总分为0~21分,分數越低则显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遵医行为良好率比较

观察组遵医行为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睡眠质量(PSQI评分)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心血管类疾病是引发人类死亡重要疾病之一,其中又以冠心病位居首位,其为多种危险因素导致的心血管供血动脉发生狭窄或堵塞,继而引发心脏的缺血缺氧性表现。既往的研究[6]显示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减缓或阻止其进展以及复发。随着我国居民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严重危及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临床工作中,在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诊疗方面,不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而且亦需要积极的、高效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7]。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病程较长,需要进行长期治疗,且容易伴发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亦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8]。如果冠心病患者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专科治疗,将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9]。既往的研究[10-11]认为:患者的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对病情发展及结局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科学的护理模式现已经成为冠心病患者诊疗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认知行为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估,针对患者的饮食和生活行为进行纠正和干预。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同时通过改变患者错误理念,纠正负面情绪,医患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关系,提高协作有效性,让患者在心理上对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以肯定。

睡眠是个体必需的生理过程,睡眠不足严重危害人体的心理生理健康,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但冠心病患者往往普遍存在睡眠质量差的问题,导致患者出现焦虑,乃至抑郁的状态[1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护理模式,遵医行为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睡眠质量(PSQI评分)亦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美芳,史 琳.认知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4):40-42.

[2] 侯 冬,鱼菊萍.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9):88-89.

[3] 李美荣,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8):174-175.

[4] 马玲玲,封群慧.认知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8(16):169.189.

[5] 邓立波,徐志文,温丽慧.低温等离子治疗成人打鼾及对患者psqi评分的影响[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AO2):237-238.

[6] 周莹莹,于 水,丰小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6,23(12):5-8.

[7] 李晓瑞,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0):1540-1541.

[8] 李建英.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106-107.

[9] 丁美华,苏 齐,童燕青,等.社区护理干预对居家养老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27):3374-3376.

[10] 林 红.行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6):1134-1135.

[11] 康 霞.多样性护理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6):814-816.

[12] 王 华.系统化失眠护理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失眠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195-196.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睡眠质量应用价值护理干预
16周太极拳锻炼及停练8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志护理干预配合针刺对急性面瘫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浅谈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