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发现汉字之美

2018-02-25 02:42马小红
新课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字学吉祥中华文化

马小红

(甘肃省民勤县北街小学)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和提升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进行的教学活动也非常多,在此,我就自己在识字教学中,从文字学角度解说汉字,让学生发现汉字之美,在轻松有趣的故事中识字的一点感悟和做法跟大家分享。

灵感来源

那是在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时,有一个生字——“卸煤”的“卸”。根据经验,我知道学生容易把“卸”写错,所以特意强调并指导了书写笔顺,但是很遗憾,批阅作业的时候,我仍然看到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写错了。巧合的是,转天,我在翻阅一本教育杂志时,看到了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老师是这样教学生记住“卸”的:“卸”字中的“午”代表的是车马,“止”的意思是车马到达目的地停止了,“卩”就像一个人在停车后解去马身上的东西。这个字就是“卸”!我深受启发,从来没有想过识字教学可以这样做——从文字学的角度去解说,并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以后,我就特别注意搜集一些汉字故事,常用这样的方法教学生识字,屡试不爽。

故事识字

“册”“典”“删”的来历

说起来,每个汉字都是有来历的。在造字之初,我们的祖先赋予每个汉字以生动的故事或深刻的内涵。正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册”“典”“删”的来历》一课所讲,“册”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典”字表示重要的文册放在架子上;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叫“删”。我相信,学习了这篇文章,知道了这几个汉字的来历和演变的故事,孩子们就不会记不住,也不会再写错。真的是这样,学完这一课,我再也没有发现学生把“典”字的上半部写成“曲”,因为他们知道了“典”字中的长横代表着放置文册的案子或架子,不写长一点又怎么能撑得起文册呢?

“礻”和“衤”

我曾经为学生经常把“初”字的“衤”写成“礻”而苦恼,其实是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初”字的偏旁必须是“衤”而不能是“礻”。后来我开始查资料,当从《说文解字》上读到“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我茅塞顿开。也就是说:“初字,从刀从衣,会意字。衣服要从运用剪刀剪裁开始做起,因此从刀从衣可以表示初始的意思。”以后再教“初”字,我就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买了一块布,她想做一件衣服,第一步应该怎么做呢?对,拿刀裁剪。所以你们看,‘初’字就像一个人拿着一把刀裁剪衣服。与‘初’有关的词语——初一、初次、初夏、初出茅庐……都是表示开始、初始的意思。”这样一讲,孩子们写这个字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个小故事,肯定不会写错了。

反过来,学生也经常把偏旁是“礻”的字写成“衤”,究其原因,就是不明白“礻”和“衤”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其实,“礻”是“示”作为偏旁的变形(“衤”是衣的变形),“示”是“神”的本字,偏旁是“礻”的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比如“祥”“禅”“礼”“祷”等等。而“示”取象于祭祀时的供桌,以“吉祥”的“祥”为例,“祥”就是祭祀时把羊放在供桌上,表示祭献,祈求吉祥、和和美美的意思。而古人为什么要用羊来祭祀呢?这是因为古人从实用和功利出发,把羊视作大吉大利的吉祥征兆,所以羊就成了祭祀时的珍贵祭品。最初的时候,“吉祥”也写作“吉羊”。

关于“羊”

关于“羊”衍生出来的汉字和故事就更多了。“美”字是以“羊”和“大”构成的会意字。上古的先民们非常崇拜羊,所以“美”既可以理解为“羊大为美”,也可以理解为“人大健壮如羊”。而金文里的“美”字,就像一个头戴羊角类装饰品,正面而立的人。所以,在学习“美”字的时候,我这样讲:“在远古的时候,由于生产力水平低,而美味的羊肉可以吃饱肚子,羊皮羊毛又可以御寒保暖。可以说,羊,浑身是宝,所以人们特别崇拜羊。在造字的时候理所当然是‘羊大为美’;一个人身体高大、健壮如羊也是‘美’的;那时候缺少装饰品,人们把羊角戴在头上,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事实证明,听了这样的故事,学生再也不会搞不清楚“美”字到底有几个横画,各个笔画代表什么意思。

学习传承

我们常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精髓,我们也为汉字能传承中华文明几千年不中断而骄傲,可是汉字演变到今天,在很多人的意识中,甚至于在我们这些语文老师的眼中,也往往只剩下横、竖、撇、捺这些程式化的符号,识记起来也就觉得枯燥乏味,了无生趣,还容易写错。汉字的魅力去哪里了呢?作为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之责任的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充电,了解一些文字学知识,把文字背后的故事讲给学生,让孩子们从小就滋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文字学吉祥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说文解字》部首文字学原则解析
文字学与中国语言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文字学”术语的早期使用
放飞心中的吉祥鸟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