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小班额数学课堂激励性语言有效运用策略

2018-02-25 02:42冯发泉
新课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激励性小班语言

冯发泉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西滩小学)

在构建农村小学小班额高效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激励性语言的有效运用是构建农村小班额高效数学课堂的手段之一。激励性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即时、即兴地运用启发、期待、引导、表扬和鼓励等信手拈来、有感而发的课堂语言,是教师教学风格、文化底蕴、教学经验、教育智慧等的结晶。课堂激励性语言的有效运用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发展。

农村学校生源少,优质生源的流失,加之地处偏远,学生见识相对少,留守儿童较多,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课堂激励性语言的有效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能纠正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差,调整学习的方法,从而构建小班额高效课堂。

一、激励性语言运用的及时性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特尔福德研究认为:如果激励是及时的,就说明受激励的行为是正确的;反之,如果激励延时或拖延,激励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闪现智慧火花时,就应当毫不犹豫、及时地给予激励。这样就能使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同学承认的需要、被别人肯定认可的需要得到满足,也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朝着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如果这时不及时给予学生肯定、表扬,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学生稳定的学习情绪,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二、激励性语言运用的适度性

激励性语言运用的适度性就是说运用要适当、适量。“适当”就是准确无误、恰如其分。“适量”就是适可而止、勿滥精当。课堂激励性语言的积极作用在于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能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认可,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自信积极。课堂激励性语言还可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并促进他们各方面的良性发展,从而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继续追求更新、更高的目标。但激励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代替其他所有的教育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内在兴趣的活动是不需要外在激励的,外在激励反而会抑制人们对这一活动的内在兴趣,外在激励会损害内在动机。因此,这种廉价的、泛滥的激励性语言使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快乐,课堂气氛单调而沉闷,在课堂教学中,能不用则不用,能少用则少用。另外,过多的激励会使学生对激励产生依赖心理。依赖心理会导致学生把学习目标抛在脑后,而专注于教师对自己的表扬,课堂上学生关注的不再是学习活动本身。如果没有了激励,学生将不再努力学习,就会产生消极的学习行为。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激励性语言运用的引导性

丘吉尔说:“你想要一个人有什么优点,你就怎样去赞美他吧!”在教学过程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心理上的有力强化。激励性语言运用得当,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意识。因此,激励性语言一定要反映出教师的预期目的,要具有引导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得到应有的提高。

四、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艺术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离不开激励性语言,学生也需要教师激励性语言的赞美和鼓励。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掌握所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机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激励策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把教师的激励转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动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俞文钊.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任瑞杰.课堂激励性语言运用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2.

猜你喜欢
激励性小班语言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语言是刀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