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前置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18-02-25 02:42
新课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前置长方体错题

张 起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坝墙子学校)

前置性学习,是指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学习,体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目前我市全面推进了“分组教学、有效作业”的教学模式,通过前置学习、分组教学、有效作业这三方面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潜力,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孩子日有所进。下面,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教学中的感悟,与大家共享。

一、课前——前置学习

1.计算类的知识——尝试法

对于计算类的学习内容,可以先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审题、解答例题,然后与教材上给出的方法进行对比。例如: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

(1)试着用竖式计算85+143+126,然后打开课本,检查一下,自己算对了吗?

(2)思考一下,连加时怎样写竖式比较好呢?理由是什么?

(3)尝试完成课本中“想想做做”第1题。

2.概念类知识——阅读法

对于概念的教学内容,则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提前知道将要学习的知识,明确大致的学习方向。例如,教学“比例尺”之前,可以布置如下任务:

(1)你听说过比例尺吗?见过比例尺吗?

(2)什么叫比例尺?它有什么用处呢?

(3)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阅读课本或上网查询,把你了解到的知识和想要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4)想一想比例尺和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有联系。

3.图形与几何知识——操作法

“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主要运用操作法,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前,可以布置以下任务:

(1)先准备好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把“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标在六个面上,再动手沿着棱剪开,看一看剪开后的形状。

(2)观察你展开的长(正)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什么叫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怎样计算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课上——分组学习

1.科学分组

按学生的近期成绩编排座位表,采用“F”或“E”型排座。每个小组都有个性化的组名并自己自定口号和组训,明确小组奋斗目标。组内进行职责分工。

2.巧设环节

分组教学模式继承和发扬了魏书生老师“六步教学法”的特色,轻松、灵动地进行教学,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1)定向。结合前置学习,学生交流本节课想要学习的知识,师生共同商议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2)自学。结合前置性学习内容,教师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学生在自学指导的指引下,独立思考,寻求答案。

(3)讨论。自学时个人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体现生生互助,组长负责综合小组成员的意见,准备小组展示。

(4)答疑。组内未解决的问题,请其他小组帮忙,组间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帮忙解决。

(5)自测。自我检测,教师设置易、中、难三个层次的题目,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自选题。找准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相对于之前的自己,都有进步。

(6)自结。学生自我总结,梳理知识,结合前置学习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收获,明确课后努力的方向。

分组教学模式体现了因材施教,实现了分类推进。课堂上实行对2错1的积分原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后——有效作业

课前教师通过前置性作业了解孩子的知识起点,课上依据学生的知识起点展开教学,课后则根据学生的课上表现,设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效作业。有效作业包含五个部分的内容,依次是:当日学习内容要点提炼;基础训练,即必做题;综合训练,即选做题;拓展探究,即自选题;错题纠正,摘录练习或测试中的错题,分析错题原因。

有效作业的“有效”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针对性,学什么留什么。

2.差异性,不同学生做不同的作业。

3.科学性,减少机械的训练。

4.连贯性,测试从作业中选题。

5.整合性,筛选资料、整理错题集、出考试题。

6.实用性,教师精选练习内容。

有效作业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现高效学习,在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用前置性学习引领学生初步探究,用分组教学引领学生深入学习,用有效作业引领学生自我检测,如此三步走,定能打造出鲜活灵动、减负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前置长方体错题
拆拼长方体
『压强』易错题练习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笑笑的错题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圆”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