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分层导引”模式探究

2018-02-25 02:42
新课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内容数学

马 丽

(大石桥市建一镇中心小学)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依据教育体制的要求,实施分层导引模式,依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合理分层,并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快速理解数学知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运用“分层导引”模式的意义

在以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性,不注重因材施教,一味地灌输数学知识,不仅使学生长期被动学习,还使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一时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势必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对此可以运用“分层导引”模式,改变这一现状,进而根据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合理分为三个层次,对于数学成绩不高以及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应设计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促使其顺利完成,逐渐使学生不再感觉学习数学很吃力,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和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应适当增加学习任务的难度,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做到因材施教,能够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进而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出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导引”模式的重要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分层导引”模式探究

1.按照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合理进行分层

当前,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分层导引”模式,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全面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而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在分层次过程中,应依照一定的标准划分,需根据学生理解能力、数学成绩、学习主动性,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的学生,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结合数学成绩较高的学生,应在训练内容中多增加一些附加题,并适当增加数学题的难度,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对于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应在数学题中多增加基础题,重点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针对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应多设计一些提升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题型,深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由此可见,通过合理分层,能够推动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和提升。

2.分层设计教学内容,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成绩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分层导引”模式,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在学习新课之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分层设计任务和学习内容,进而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一课时,要意识到应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分层划分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分层划分教学内容,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还应清楚如何求解多边形面积,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解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注重进行拔高训练,使学生有所突破和进步。针对学习能力一般以及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应重视开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运用分层导引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成绩[1]。

3.分层设计作业,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分层导引”模式,不仅要分层设计教学任务,还应注重分层设计作业。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在布置作业之前,应全面分析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距,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分层设计数学作业,对于计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应加强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所布置的作业应以加减法数学题为主,逐渐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加减法应用题,对学生进行拔高训练,使学生成为优异的尖子生。而对于中等生,应布置一些综合性的分数加减法数学题,促使学生计算得更精准,不断提高学生分数计算能力和计算的准确性,充分体现出运用“分层导引”模式,分层设计作业内容,能够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进步,使中层学生和数学成绩差的学生逐渐向尖子生队伍发展,从而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深入落实“分层导引”模式,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分层,并依据不同层次学生,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数学作业,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并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全面掌握数学内容,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敏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导引”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5(21):152-153.

[2]米玛卓玛.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9):50-51.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内容数学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