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能力

2018-02-25 02:42
新课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辩论注意力情境

殷 荣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郑梁梅小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客观事物选择的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的先导、理想的桥梁。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余文森教授认为:“知识的情境化让知识感性起来、形象起来、鲜活起来、生动起来、智慧起来、丰富起来,让知识的营养价值大大提升。”引人入胜的情境能唤起学习的兴趣,能产生“我要学”的需求。在课的开始,教师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好奇、好胜、好问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些学生喜爱的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被你吸引,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可以用讲故事、猜谜语、创意境等方式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就以故事导入: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你会接着把故事讲下去吗?通过学生接着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在学生情趣高涨之时,对故事内容进行分解,逐个引导学生理解了“依次”“不断”“重复”,不经意间扫除了本课新知认识上的障碍,借助有趣的情境将学生引入新知的学习,学生兴趣盎然。

二、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动、好奇,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性地设计直观演示、游戏、竞赛、辩论赛、电化教学等一系列新鲜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1.直观演示

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鲜明形象的实物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适当采用直观演示的手段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具体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进行演示,让学生画线段图注帮助理解题意,师生就地取材,共同制造教具、学具,教师通过直观演示,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2.游戏教学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难持久,理解力差、逻辑思维弱、形象思维强,针对这些情况,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组织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思维最集中、情绪最佳的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发展能力。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要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若天天单调地重复,势必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于是可以采用找朋友、相对击掌、对口令、摆小棒、放投影等多种方法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训练,教学效果很理想。

3.利用竞赛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具有明显的争强好胜心理倾向。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利用竞赛等激励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有意注意得到加强,思维更加灵敏,使学生在竞赛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可进行个人之间的竞赛,课堂上也经常进行“谁是速算能手”、“哪组能抢到红旗”、每周的组与组之间“谁是周冠军”、每月的“学习之星”评比、每学期的“比比谁的红花多”等。

4.引入辩论

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有些知识学生很容易混淆,经常有同学为此争论,我们也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在与别人辩论时,为求使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往往大脑活跃,神情特别专注,会想办法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不管结果如何,双方对所辩论对象的认识都更深一层。如,在《认识比》的教学中,对于足球比赛中的“2∶0”有的学生说不是比,有的同学说是比。我立即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通过正反双方的激烈辩论,双方对比的本质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发现比赛中的“2∶0”是记录比赛过程中双方成绩的一种方式,表示的是双方比分的差距;而数学中的比是反映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2∶0”形式上像数学中的比,但本质上不是数学中的比,数学中的比的后项不能为0。

5.电化教学

数学是枯燥无味、抽象的,小学生因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分散。故而会导致一些学生对此学科不感兴趣,导致数学教学质量低下。如果把电视、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运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使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充满整个课堂,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还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和课业负担。

三、沟通知识与生活联系,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解决一些常见的生活问题,这无疑会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在学生认识了钟表后,让学生给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在学生认识了人民币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独立购物;在学习了在“厘米、米”后,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卧室的长和宽;在学习了储蓄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将自己的零花钱拿到银行储蓄等等。

猜你喜欢
辩论注意力情境
让注意力“飞”回来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