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策略

2018-02-25 10:16崔民生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责任感教师应中学生

崔民生

(山东烟台海阳市第一中学,山东 烟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学生来说,具有道德素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在中学阶段,学生主要通过学习政治课程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一、社会责任感的概念

社会责任感是每个人在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并由此产生认知、情感和信念,以及承担并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与态度。高中政治教学是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由于学生对社会责任感认知的不足,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高中政治教学应对学生承担这个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

社会责任感隶属于道德情感,高中政治课程对中学生来说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为日后的健康成长做铺垫。但目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政治教师社会责任感意识淡薄

有相关数据显示,高中政治教师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识淡薄。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没有以身作则。陶行知先生曾说:“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品德修养,更是政治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高中政治教师不仅需要拥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拥有高尚的道德素养,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学习的对象,学生具有向师性,大部分学生会向教师看齐,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在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时候,首先自己应做到身体力行,让学生接受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和道德认知。但目前很多高中政治教师自身道德素养欠缺,这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有必要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教学方式单一

政治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错误的教学方法将抑制学生的成长。传统的政治教学一般都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政治理论知识,课堂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使教师讲得非常有道理,也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盛放知识的容器。这与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悖。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无法调动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学习兴趣。

从古至今,教育学家和思想家一直在探究高效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帮学生理解理论知识。高中政治教师应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可以接受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三)教师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忽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校和教师为了名誉和利益,追求升学率,过于关注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致中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高中政治课本中涉及的社会责任感内容较多,但高中政治教师只是对学生讲授表面理论知识,并未深挖情感因素,以致学生未形成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是为考到更好的学校,都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忽略了对知识本质的认识,这种教育不具有实质意义。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最终目标。

三、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一)提高政治教师的综合素养

1.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新课改的核心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知识,勤于思考。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不应坚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应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为自身认知,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

2.教师为人师表,应以身作则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教师是学生与家长的希望。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因此,高中政治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由此可见,教师有必要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有必要与学生创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应尊重、关爱自己的学生,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把自己作为心中的依靠对象。遇到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获得新知。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全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弥补。同时教师应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应过于死板。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下文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指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的场景中,然后把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展现出来

教师利用这种方法教学的前提是向学生说清楚具体要求,防止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恶作剧,同时还应注意合理掌控时间。若运用得当,学生会深爱上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进而主动学习知识,完成教学目标,反之,将走马观花,忽略教学内容,无法实现角色扮演的真正价值。

【案例】高一经济生活第二课《价格变动的影响》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一家人逛街时的对话,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开教学。

妈妈:现在是国庆节,但大米、鸡蛋和油这些产品的价格一点也不便宜,还一直涨,都快买不起了!

儿子:妈,我们可以不吃鸡蛋,反正我也不喜欢,咱们可以吃其他的啊。我喜欢的那个手机现在搞活动,比平时便宜300多呢,咱们买了吧!

爸爸:儿子呀,爸妈挣钱不容易,你手机可以用,咱们先不换了,你妈上次看中的金项链搞活动也没买啊,咱们的目标是买车。

妈妈:现在油价贵,买得起车也养不起,再说吧!

儿子:都这样想,人家生意都该关门了。

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日常,利用生活中真实的场景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学生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抢着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榜样示范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这也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学习

教师在选择榜样时,应注意选择比其他同学素养高的学生,但每一位同学都可以通过努力达到。当然,教师也应以身作则,而非言行不一。

【案例】高二哲学生活第十二课《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理想人物的形象,简单了解下他们喜爱的类型。然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视频,尤其是关于这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可以了解震撼全国人民的英雄事迹。

这一节课非常适合利用榜样示范法,若单纯地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则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用真实的人物事迹感染学生,可以让他们被感化,增强社会责任感。

3.讨论法,指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让学生讨论一个指定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讨论法可以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学习新知。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时应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讨论题目,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然后总结学生的看法,并给出学生客观评价,提高学生个人成就感。

【案例】高一经济生活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基本分配制度,教师可以利用讨论法让学生讨论“按劳分配VS按需分配、平均分配”问题。

讨论分组:利用讨论法的教学方式,根据就近原则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讨论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的优缺点,然后两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

讨论法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相互交流学习。然后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

(三)实施体验式教学,组织实践活动

体验式教学需要准备充实的资源,改变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途径,但并非唯一的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应坚持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活动为辅。教师组织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可以轻松自由地感受整个学习过程,接触大自然,去社会中实践,逐渐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或者工厂去参观,让学生扮演买方或者卖方,去体会社会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总之,目前高中政治教学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为进一步提升全国人民的整体道德素养,高中政治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并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责任感教师应中学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