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中小学汉字书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25 10:16苏美霞郭立顺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规范性写字书写

苏美霞,郭立顺

(1.甘肃省古浪县裴家营中心小学,甘肃 武威;2.甘肃省古浪县裴家营职业中学,甘肃 武威)

21世纪,我国步入信息时代,传统书写形式逐渐被键盘输入所替代,良莠不齐、缺乏规范性的网络语言更是给汉字的规范化带来不良影响。规范书写、正确掌握汉字不仅是对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写字教育应该从中小学生抓起,加强写字教学,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新课标明确将“学写规范、通行的汉字、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在书写当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列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受农村教学条件限制、单一教学方式以及信息社会汉字输入方式转变的不良影响,当前农村中小学写字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的现状分析

当前农村写字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为中小学生对汉字书写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汉字书写不规范、不端正;书写姿势不正确、缺乏良好汉字书写习惯和书写态度等。当前许多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汉字书写缺乏重视,他们认为写字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还对他们成绩的提高没有助益,书写的规范与否无关紧要。中小学生自身也对书写缺乏重视,他们的执笔姿势、书写姿势都缺乏规范性,既不利于书写水平的提高,又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很容易造成脊椎畸形、视力降低。农村中小学生在汉字的基本笔画书写、间架结构等方面也缺乏规范性,并且写出来的字辨识度低,书写潦草。我国语文新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楷书书写要求、中学生提出的行书书写要求都不能落到实处,学生汉字书写速度慢、规范性差。

二、提高农村中小学写字教学质量的对策

1.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写字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写字兴趣。对那些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小学生,语文教师可以采取讲古人练习写字的趣味性故事,如大书法家颜真卿以碗为砚、以刷子做笔、以黄泥浆作墨苦练书法终于成为一个大书法家;米芾一直练字但是没有长进,一名秀才为了帮助他提高写字水平假装高价卖给米芾纸张,米芾为了节约细细琢磨应该如何把字写好,不急于落笔,结果在“观其形、悟其神”的基础上练出了好字等故事,激发小学生写字兴趣,他们从古人勤学苦练、用心练字的精神中受到启发,这对他们良好书写态度的养成不无裨益。对初中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写字竞赛、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等形式提高中学生书写兴趣,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教师还可以带领他们观看全国汉字听写大赛初中组的比赛,并鼓励他们积极参赛,激发他们的汉字学习热情。

2.语文教师要加强对中小学生写字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水平,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齐心协力,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书写训练,在不同学段确定不同的训练侧重点,帮助中小学生掌握写字方法和技巧。小学低年级的写字教学应该从执笔的姿势、书写时的坐姿、笔画的规范性书写、汉字间架结构的合理美观方面做起,用“田字格”帮助低年级小学生摆正汉字各个组成部分的位置。教师要在小学低年级就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在汉字书写中强调规范、端正、整洁。小学阶段的汉字书写训练要从规范性入手,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的楷书书写技巧的指导。升入中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写字速度,语文教师可以将训练重点转移到行书书写上面来,通过训练让中学生写一手好行书,既提高写字速度,又兼顾了汉字的规范、美观性。通过循序渐进的书写训练和技巧指导,农村中小学生的写字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3.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齐心协力、严格要求有效提高学生书写水平

汉字书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断积累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书写水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书写习惯,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书写基础提出不同要求,严格要求和鼓励表扬相结合,增强农村中小学生写好汉字的自信心。教师要让学生做到课上课下一个样、作业练习一个样、校内校外一个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在汉字书写当中对自己严格要求,教师还要联合家长齐抓共管,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书写习惯,有效提升他们的汉字书写水平。

总而言之,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当中出现的问题,语文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写字训练从娃娃抓起、从兴趣培养做起、方法指导和严格要求相结合,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确定不同书写训练目标,从而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书写水平。

猜你喜欢
规范性写字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我学写字
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学写字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我国知识产权判例的规范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