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实证与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的融合探究

2018-02-25 10:16黄俊伟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辨性辛亥革命辨析

黄俊伟

(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福建 福州)

当前不少教师并未认识到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的重要性,本文旨在从史料实证和思辨教学融合的角度探讨和改进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培养史料实证素养,要求对史料有“实证”意识,辨别史料的价值,运用逻辑分析。思辨性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考、辨析、辨别能力的教学,要求学生多角度有条理地分析问题,同时也要求运用逻辑进行推理。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把史料实证意识融合在思辨性教学中,是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着眼思辨性教学特性,注重史料选择

高中历史思辨教学的开展,必须借助客观真实的事实资料进行论证,以让学生在感知“真实”的基础上,强化对历史基本事实的认知。本文认为,要想基于史料实证进行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必须着眼于史料的特性,注重史料的选择和辨析,尤其是要关注一些与现实认知有冲突性的史料,这是实践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的重要突破点。

例如,在《辛亥革命》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这一课时中辛亥革命的评价形成全面的理解,我遵循真实性、有效性、思辨性三个原则来选择相关史料。出于最大限度并准确获得史料的考虑,我将搜寻范围扩展到了教材以外,最终采用了一则摘自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的史料:“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中国之情况不但无进步可言,且有江河日下之势。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首先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鉴别,辨别史料的价值,重视“实证”意识,同时因该材料提到“无进步可言”的观点,与学生初步认知的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一定冲突,这就为历史思辨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途径。通过学生对材料的阅读思考、辨析等,实现了辛亥革命评价的深入理解。

二、立足思辨性教学对象实情,选择可操作的方法

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让学生独自根据史料实证的方式进行思辨,进而培养自身思辨能力,超出一些学生的能力范畴。因此,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性、性格特征、知识储备等各方面的特点,采取有区别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史料实证,融入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中,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好目标与现实之间的有效衔接。

例如,在《太平天国运动》教学中,学习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大纲领,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我为学生提供了史料实证的路线和方法,让学生根据路线和方法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开展史料搜集、史料辨别、史料整理、史料解读等各个环节,我则负责给予引导。学生按照该方法,找到相关史料对比理解,过程渗透“实证”意识,这就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两大纲领的相同点,同时又找到了两个纲领的矛盾冲突之处,引发思辨思考,进而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思想。

三、通过合作探究,提升思辨性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个体的思辨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学生思考、辨析的主动性、习惯性很难形成,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本文认为要想结合史料实证意识来促进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的开展,必须借助合作探究模式,提升思辨性教学效果。

例如,在《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中国军民抗日史实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立足史料实证,开展思辨性教学。我组织学生分组而坐,在进行充分自我思考的基础上,与小组内其他成员聚焦本课时的抗日主题,分享基本历史事实。我设定了合作学习模式: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进行分工和汇总,最后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引用史料存在矛盾之处,注重实证意识,通过合作交流、思辨探究,一些学生更正了自己原来的错误理解,内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促进了对知识点的思辨性思考。

四、立足实证报告,强化思辨性讨论

史料实证,与一般方式不同,其对于结果呈现有着较为明确的要求:一般而言,需要有实证报告作为具体文本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强化、认知、理解和掌握。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的实现,更是需要这种成果转化,只有将自身思辨的内容进行固化,才可真正成为内心衍生的成果。

例如,我在进行《百家争鸣》的教学中,就借助上述理念展开教学。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了实证报告,学生将自己对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进行了报告。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借助史料所得结论进行了论证,然后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了研讨,促进了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和思辨性教学的开展。

总之,史料实证对于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应善于从意识和举措两个层面出发,以史料实证引领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猜你喜欢
思辨性辛亥革命辨析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