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式创新视域下的媒体生存法则

2018-02-25 10:49张桂杰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3期
关键词:盲区持续性竞争

张桂杰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1 颠覆式创新理论

从创新方式来看,创新可以分为持续性创新和颠覆式创新两种,持续性创新指的是持续性改善原有产品的特定性能,满足客户需求,而且越做越好。起初,市场上对特定产品性能的需求会特别高,但随着持续性技术的发展,一定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最终甚至超过市场需求[1]。而颠覆式创新恰恰与其相反,颠覆式创新也称破坏性创新,指的是一方面降低原有的性能指标,不求改善或提高原有的主流性能特征;另一方面则进入新的性能改善曲线,这个新的性能改善通常更方便、更实用、更便宜、更简洁、更易操作[2]。

与持续性技术所引起的微创新相比,颠覆式创新一改常态,从边缘异端切入,反其道而行之,可以说是“另辟蹊径、大刀阔斧”的裂变式、破坏性变革。我们可以形象地把持续性创新比作力量累积的“相扑战略”,而把颠覆式创新比作以小博大,妙用巧劲的“柔道战略”,两种完全不同的创新方式将重写新时代媒体的生存法则。

在当今移动互联时代,传媒领域的竞争呈现出白热化趋势,传媒行业的激烈厮杀与其说是不同媒体之间的“较量”,不如说是两种时代之间的“角逐”。在以往的媒介环境中,持续性创新的确能够使部分媒体在竞争中保持优势,成为行业巨头。但在移动互联时代,传媒领域的生存法则被彻底颠覆,持续性创新所创造的单一功能供给逐渐在时代更迭中到达失效边界,陷入发展瓶颈,取而代之的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颠覆式创新。

2 媒体生存窘境

2.1 陷入遮蔽盲区

一直以来,媒体固有的思维方式对其发展影响巨大,在不同时代媒体具有不同的生存结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而媒体的既定思维往往落后于时代发展,很容易在内部逻辑完全自洽中获得一个看似完美的合理性,而恰恰由于这种事物本身的合理性,使媒体无法突破自身窘境,陷入合理性遮蔽盲区。合理性遮蔽盲区有五方面,一是主流客户遮蔽盲区,二是收入增长遮蔽盲区,三是运营计划遮蔽盲区,四是核心能力遮蔽盲区,五是技术优势遮蔽盲区[3]。这些看似完美无暇的内部逻辑恰恰束缚了媒体发展,许多媒体都深陷遮蔽盲区,无法自拔,既跳不出既有的思维定式和发展战略,也逃不过时代前进所引起的行业竞争,因此,媒体很难在全新的时代找到发展的突破口。

2.2 创新方向迷失

如今,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创新成为各大媒体的至理名言,媒体纷纷将创新视为突破重围的法宝,夺取胜利的武器。的确,创新固然重要,但光靠喊口号毫无价值,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契合时代发展的创新模式。以往的媒体都将宝压在了持续性创新领域,认为只要将信息产品的某一特定功能做到极致,满足受众对这一类产品的高要求就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正是这种固有的创新思路使不少媒体遭遇灭顶之灾。

毫无疑问,在受众地位不断上升的时代,受众需求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当受众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时,媒体还一味发展持续性创新,盲目追求技术进步,无限提高特定性能,形成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递进,这种做法势必会加速到达受众特定需求的临界点和饱和值,一旦媒介产品的某项性能超过了受众需求,媒体将失去价值,最终的结果必定是不战而败。

因此,媒体应注重创新方向问题,将目光从持续性创新转向颠覆式创新,从技术进步转向产品功能进步,从更简单、更方便、更便宜、更可控的角度出发,运用“与其更好,不如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索新时代媒体生存法则。

2.3 竞争维度变化

竞争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涵盖众多因素和领域。在当今移动互联时代,传媒领域的竞争维度已发生变化,并呈现出不对称趋势,传统“硬碰硬”式的竞争已无法取胜,盲目赶超其他媒体的成熟领域,用以卵击石的武断思维进入媒体混战当中,最终换取的结果必将是“头破血流”。

如今的许多媒体仍然坚持以往的固有观念,看不清行业形势,混淆主流与异端,中心与边缘,在不具备核心优势的情况下仍然选择正面出击的激进做法,忽视变换竞争维度,从侧翼作战,从边缘切入的竞争策略,最后酿成满盘皆输的后果。

3 媒体生存策略

3.1 变换系统

基于颠覆式创新视角,媒体生存策略可以分为“打补丁”和“换操作系统”两种,“打补丁”指的是对已有的模式进行升级和修补,没有产生内在的“质变”。而“换操作系统”则截然相反,它强调的是脱胎换骨的变革,而绝非细枝末节的修改。如果将“打补丁”比作“休养生息”,那么“换操作系统”就好比“开疆扩土”。

在如今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换操作系统”远胜于“打补丁”,媒体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进行“换操作系统”全面改革。当受众需求转变,时代发生变革时,以往仅限修补而不另求他路的“打补丁”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因此,媒体极需更换一套既符合受众需求又适应时代发展的“操作系统”,力图在新的个性边缘领域取得突破。

3.2 自我颠覆

如今的时代,是既有优势迅速更迭的时代,媒介产品更新急速加快,生产周期迅速缩短,媒体兴衰起落成为常态,一旦媒体将某种产品特定性能发挥到极致,而受众需求却又恰好发生变化时,媒体发展将会陷入僵局。

在传媒领域,许多龙头媒体起初遥遥领先,而后却难保长盛不衰,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最重要的因素则在于缺少自我颠覆。当媒体沉迷于发展某项信息产品特定功能时,往往会缺乏“自我更新”的内生动力,长此以往,即使不被其他媒体住所超越,也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媒体需要进行自我颠覆来获得重生,摒弃原有的思维理念,避免画地为牢,故步自封,尝试通过自我颠覆激发媒体内生动力,生产更优质的媒介产品。

3.3 价值网重构

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曾提到“价值网”概念,它指的是一种大环境,企业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确定客户的需求,并对此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征求客户意见,应对竞争对手,并争取利润最大化[4]。传媒领域的竞争也是如此,表面上看似是媒体之间的竞争,其实质则是媒体所在价值网之间的竞争。

价值网并非无边无界,它往往存在一定界限,且处于动态变化中。当媒体所处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价值网也需要随受众需求的变化而进行更新。因此,媒体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要顺应时代发展,并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进行价值网重构。

4 结语

时代对时代的颠覆才是最高级别的颠覆,媒体作为时代大背景下的“沧海一粟”,要想在时代变迁中站稳脚跟,就要转变既有的思维定式,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开启颠覆式创新理念,努力探索未来媒体发展新范式,力图在媒体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盲区持续性竞争
盲区50米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交叉感应环线通信盲区分析和应对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以“江歌案”为例
产能不足、去向不明,危废监管盲区依然存在
感谢竞争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重庆事件与医保盲区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