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分析

2018-02-25 10:49饶泉梅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3期
关键词:灾区突发事件

饶泉梅

(作者单位:广南县广播电视台)

事前通过深入调研,积极监测各类环境并发生警示,即在公共突发事件即将来临之时,对现有信息加以分析与整理,及时向警告广大公众。例如:针对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事件,写成内参,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对于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率起到重要作用。第一时间传递真实可靠的新闻,维护群众的知情权,进而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1 5.12地震中主流媒体的行为及其影响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遭受了强烈的地震袭击,波及十多个地区。贵州日报大楼的同志皆深有感处,地震后,当天下午三点,媒体接到了当地民众的电话:灾区人们渴望媒体可以向社会广泛发布这里的消息。几乎同一时间,网络报道了有关地震的简单新闻。随后,央视电台第一时间对地震灾情信息与救灾活动进行了滚动播报。5月13日,《贵州日报》在一版的醒目位置登载了“贵州遭受强烈破坏性的地震可能性不大”的文章。接下来,新华快讯中又发布了“汶川地震贵州区域皆有震感,当前尚无人身财产受到损伤的报道,请群众勿信谣言,正常生活、工作。当天上午,在接受主流媒体大篇幅稳定人心的新闻报道以后,工作人员与其他灾区受到惊吓的市民一样,恢复了往日的生活状态。工作人员从这里看到了主流媒体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给广大群众带来的重要影响,媒体人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现阶段,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处理突发事件已成为广大媒体工作者的常态。例如:火车相撞、手足口病等。一般情况下,突发性事件很难预测,在事件初发阶段,有的工作还处于比较无序、混乱的状态。而且,突发事件的内容会比较复杂,影响较大,有时会带有一些不利的、黑暗的新闻。在此期间,非常需要社会权威媒体积极发声,担负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客观、公正地澄清事件真相,客观报道新闻,以达到稳定社会人心的作用。这也是考验媒体编辑工作者临场发挥、政治素质、应变能力的重要时机。作为主流媒体的记者,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受到事件的突然性与过程无序性的影响;第二,应保持政治责任意识与大局观,有效地筛选与分析各方面来源信息;第三,应快速发布新闻内容,及时消除突发事件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心理。当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工作者还需要对报道进行精心策划,从多个视角做好后期的新闻报道,进而构成强势的舆论效应,尽快排除突发事件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在5.12汶川地震中,央视电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很多权威媒体单位对地震灾情的报道无疑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例如:很多有关党中央公布的应急政策,积极开展救援活动等,中央各部委开启了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程序,奋勇支援广大灾区民众等相关报道,看到胡总书记、温总理在汶川灾区现场通宵达旦地部署相关的救灾活动,以及人民子弟兵从一片混乱的现场中亲手拨开泥沙、废墟,进而救出幸存者;再有白衣天使来往于大量的伤员中间忙碌……这些场面皆向人民群体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中国人民是密切团结的整体、凭借民族的伟大凝聚力必定会克服眼前的难关。接到了以上信息,每个人的爱国激情都会被点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会在受灾地区发光发热,人们没有理由不对灾区同胞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这也是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处理中担起社会责任的结果。这样,才会更好地体现主流媒体的社会公义。此外,因为我国权威媒体对5.12事件及时发布的客观报道,深刻影响了世界媒体领域。国际媒体界对我国政府在地震灾区做出的迅即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树立了中国政府以民为本的良好形象。例如:俄罗斯国家新闻网刊载了“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飞到灾区现场的国家,一个可以出动十万人救援的国家,一个企业与个人捐献数以百亿的国家,一个因自愿抢救伤员、争相献血而导致交通拥堵的国家,是永远不可战胜的”。同时,美联社也报道了“在突然发生一次重大地震后的两天时间内,约有两万部队军人集结到灾区,搜寻、挖掘受伤人员,而三万以上的军式飞机与卡车正在不断地紧急救援。这样运作快捷的行动,反映了中国领导者将‘救援灾区’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向世界人民传达了中国人对奥运期间发生的任何事件皆会做好充分准备。”而且,路透社、BBC等外国主流媒体也对我国一心抗灾的活动进行了正面的新闻报道。从中反映了我国主流媒体,担负了一个开放式中国,积极应对困境的中国,持续成长中的国家对外开放窗口的职责,也是我国媒体社会责任的应有内涵。

2 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提升社会责任的重要作用

2.1 坚持客观的舆论导向,引导大众理性应对突发事件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媒体行业既需要真实地报道新闻,又要有效起到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在“5·12地震”中,主流权威媒体人员深入灾区现场,集中报道了艰苦奋战于一线的武警部队、医务人员救灾的光辉事迹。主流媒体及时发挥正确的引向作用,帮助灾民理性面对危难,这就是我国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积极导向性的典型事例。

2.2 展开舆论监督,让突发事件处理得更加完善

舆论监督是媒体工作者重要的职能。媒体的监督作用既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化解危机,又能为政府完善突发事件的紧急应对机制提供可靠参考。在对社会突发事件进行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主流媒体应紧紧围绕大型的自然灾害、环境保护、反腐倡廉、安全生产等社会热点,展开深入报道,有利于中央决策的有效落实,进而提升政府执政水平。既满足了大众的新闻诉求,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2.3 引导社会深入反思突发事件,有利于善后处理更加科学

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社会各界人士皆会对此进行反思。主流媒体的重要职责就是对事件中显露的诸多问题展开科学地思考与总结,有效引导舆论,有利于政府及有关机构更好地优化工作流程,健全管理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3 结语

总之,主流媒体发挥重要的社会舆论导向功能,尤其发生突发事件或社会重大事件时,可能会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进而引发群众不安。这正是主流媒体发挥自身权威性与公信力的最佳时机。为此,广大媒体从业人员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思想与行为,以稳定社会为根本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改进工作方式,协助政府及相关部门有效缓解社会危机,在突发事件中更好地担负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灾区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灾区援建项目代建制及其实践探讨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
赴灾区日记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