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要学会“善为”

2018-02-25 10:49王绪波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3期
关键词:徐州市舆论监督传统媒体

王绪波

(作者单位: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

曾经舆论监督报道是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的一项“秘密武器”,突出了媒体的旗帜导向作用,彰显了媒体的使命担当精神,亦是吸引读者和受众的重要抓手。可是,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介的快速兴起和壮大,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日益受到冲击,其引以为傲的舆论监督,在纷繁复杂的传播环境下,作用愈发弱化、边缘化。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到底如何开展?这困扰着当下许多的媒体人。

舆论监督肯定是需要的。舆论监督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国家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权利。网络新媒介来势汹汹,说明社会在发展在进步。在“人人是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融媒体时代,普通民众话语权的提升,倒逼传统媒体要不断顺应时代需求,创新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以更加适应民众需求的新闻报道,积极回应社会关注。

1 研究政策,为报道撑起“主心骨”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类报道以攻势密集、战斗力强悍而著称,针砭时弊、澄清谬误的同时,引领社会舆论和导向。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与采编人员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办网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原则密不可分。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认真学习研究政策精神,不仅可以增强新闻采编人员的理论素养,同时也可以有效开阔报道思路。在采编实践中,迅速将中央及地方的相关文件精神理解融会贯通,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策划、组织舆论监督报道,抓住实际工作中那些群众关心、政府重视、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为切入点,既为民办了实事,体现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力量,也从另一个角度宣传了方针政策。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

一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其实往深层次看,就是中心和大局,更是民生。2014年,连云港日报刊发了系列监督报道《救命药,为何县里买不到》,反映灌南县尿毒症患者在当地买不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品——腹膜透析液,需要定期到连云港市区购买,无形中尿毒症患者增添了额外的经济负担。每年看病多花1600元,看似很小的一件事,但是连云港日报对此却高度重视。原因很简单,这是“看病贵”呈现出的新现象、新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报道立即引起了市、县两级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连云港市卫生局长专门责成相关人员认真回应连云港日报反映出的问题,并协助推动灌南县相关部门顺利解决了买腹膜透析液难的问题,促使市卫生部门加大药品调配力度,确保广大市民能够买到便宜、有效的常用药。报道较好地体现了党报替党分忧、为百姓解难的责任和使命,彰显了报纸的影响力。

2 讲究方法,要有“钉钉子”精神

舆论监督报道的出发点改进工作、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正面宣传有所不同的是,它有时可能会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和形象暂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也正因为如此,舆论监督报道往往会受到极大的关注,传播的效率和速度也较其他报道更快。基于这一点,就需要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编辑,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工作原则,恪守新闻职业守则。

讲究方法,舆论导向要正确。在当下这个融媒体时代,更需要媒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意识形态问题面前、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都应当保持清醒头脑和定力。要深刻认识到,坚持正确导向既是生命线也是安全线,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既是工作职责也是纪律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办网,应当充分体现党的意志、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在实处,敢于担当、敢抓敢管、敢于亮剑。

讲究方法,信息源要多元化。舆论监督报道,采访的阻力和难度可想而知的。不管是通过何种渠道获得的采访线索,采访之前都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免自己被误导和利用。在确定采访主题和报道角度之后,深入现场查看、实地采访当事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当正面采访遇到难题和阻力时,不妨尝试从侧面了解情况。求证事实时,除了要听取投诉者举报者的声音,被监督被批评者的声音同样也很重要。对某一问题拿不准时,不妨多听听职能部门、行业专家等权威的声音。如此一来,报道才能做到立场公正、事实准确、分析客观,才能让被监督被批评的对象心服口服,才能有效地保护记者、编辑乃至所在媒体本身不致陷入新闻官司中,也才能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讲究方法,报道要适时适度。适时,就是说要把握好舆论监督的时机;适度,就是把握好分寸。在条件尚不具备、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舆论监督不仅不能促进问题解决,反而会给地方基层工作造成被动,严重的可能引起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同样,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媒体没能及时监督,也是媒体的失职。[1]事实表明,注意选择通过舆论监督可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报道,选择了恰当的角度去关注,努力把握好报道的时机,适时跟进,不仅能增强报道的深厚度,也可以有效地推动问题解决。

3 遵循规律,学会“四两拨千斤”

2018年3月27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微信公众号——《江苏新闻广播》推送了《徐州城管局,你们的领导挖了百姓的“墙脚”!!!》一文,报道了徐州中茵城个别业主私自扩建地下室一事,而涉事的业主中就有徐州市城管局的两位执法人员。很快,徐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微信公众号——《徐州发布》就发布了消息:27日下午,徐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徐州市城市管理局、徐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就此事分别通报了相关情况。

《江苏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传播的速度不可谓不快,当日全国各大新闻网站、媒体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纷纷转发了这篇文章。徐州市相关部门的回复也非常及时,在报道的当日下午,同样通过权威的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徐州发布》,迅速回应了媒体的报道和社会的关注。这个事例告诉人们,不管是媒体,还是政府部门,都应当顺应时代潮流,遵循发展规律,学会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和技术,增强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以便掌握主动权。

互联网在当前的传播中极大地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成为群众参政议政以及真实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已然改变人们的生活,在信息传播中拓宽了传播通道,能更好地为公民提供更加公开透明的信息,更好地对我国当前民主政治提供民意直通车。[2]

近年来,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正在不断加大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推出了全媒体记者的采访方式,要求记者采访既要像过去那样掌握文字、图片刊发技能,又要掌握录音、录像和微博、微信直播等技能,为一个深入的调查报道提供扎实的全媒体素材。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在提升传播的速度、拓宽传播的渠道、增强用户互动性和体验感的同时,扩大了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些传统媒体兴办的新媒体平台,往往只是把报纸、广播、电视上的新闻照搬到网站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上,按照惯性思维办新媒体,全然不顾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要求,对新闻的标题、内容、时效性要求、写法依然按照传统媒体的做法,这样显然无法获得受众的欢迎和认可。[3]不少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栏目,都是当地的品牌栏目,如何通过新渠道、新平台让这些栏目得以常青,值得思考和探索。既要避免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要防止搞“标题党”等哗众取宠、博人眼球那一套,应当认真分析各个媒介的受众群体和传播特点,选择适合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全媒体、全方位进行报道,方能达到“1+1>2”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徐州市舆论监督传统媒体
徐州市奋力推动全行业百日攻坚行动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融合·互动——徐州市商聚路小学景观设计
徐州市工程咨询中心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