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选题的困境与对策

2018-02-25 10:49严剑锋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3期
关键词:广电选题民生

严剑锋

(作者单位:佛山电视台)

在新闻运作中,“报道什么”往往比“怎么报道”重要,选题决定了新闻价值。地市广电的民生新闻自诞生以来快速发展,有些节目即便制作质量不高,但仍能长盛不衰,正是因其选题贴近百姓生活。如今,在各类媒体、各种节目形态的冲击下,民生新闻发展呈现疲态,受众开始流失。要扭转这一局面,仍需从选题上寻求突破。

1 民生新闻:新媒介生态下地市广电的核心资源

长久以来,地市级广电因其天然的市场接近性,服务于城市、区县以及广大农村市场,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引导和精神文化产品供给的功能,一度与省级广电、央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民生新闻是地市广播电视台的常规节目形态之一,各台都有,不足为奇,但如果将之置于地市广电所面临的新的媒介生态下来看,便能发现其特殊意义。

近年来,省级卫视的运作机制更趋市场化,现象级大作不断涌现,竞争力不断提升;央视凭资源优势和诸多“接地气”的改革举措,市场地位和文化引领地位无可撼动。其最终结果是,过去“三分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备受挤压,甚至面临边缘化境地。除了残酷的业内竞争,新兴媒体强势崛起,并向区域市场持续渗透,更令地市广电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在上述背景下,地市广电的渠道劣势更为凸显,在内容方面的竞争也日渐乏力:综艺节目难与央视、省级卫视和视频网站的“大制作”抗衡;电视剧引进只能在二轮剧或多轮剧中寻找机会;地方时政新闻与央视、省级卫视相比看点更少。细数下来,地市广电具有差异化特质和相对优势的节目就只剩下民生新闻和“泛民生”题材的服务类节目。从实践来看,民生新闻节目是地市广电收视最好、单位时间创造效益的节目类型之一,例如广东佛山台的《小强热线》、潮州台的《民生直播室》、汕头台的《今日视线》和梅州台的《民生820》等,都是连续十余年收视率名列前茅的民生新闻品牌,并且,这些节目对播出时段前后的其他节目的收视也能给予一定带动。

管理学“资源观”理论认为,一个组织的异质性取决于其所拥有资源的异质性,资源优势将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在地市广电的资源构成中,民生新闻无疑具有“异质性”,因而成为新媒介生态下能够为地市广电带来相对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

2 民生新闻选题困境:渠道局限导致题材匮乏

真正意义上的民生新闻始于2002年江苏都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经过十多年实践、成长、变迁,如今面临发展瓶颈。民生新闻中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广受学界诟病,观众对之似乎也产生了审美疲劳,弃之可惜,但又食之无味.收视成绩虽还不错,但缺乏强有力的“干货”支撑,主创人员常有如履薄冰之感。究其原因,是选题陷入了困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覆盖局限导致选题受限。在我国的媒介规制下,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的频道频率只能覆盖所在城市,新闻业务也只能在一城内开展,少有跨行政区报道。覆盖局限直接导致地市广电的民生新闻在选题丰富性上与省级广电、央视存在巨大差距。在一些规模不大、人口较少的城市,特别是西部地区,例如在甘肃的武威电视台、金昌电视台,题材匮乏成为制约民生新闻发展的主要因素,武威台的民生新闻栏目《直播武威》一度因此停播。这些地市台,由于民生新闻运作不佳,台内也缺乏接地气的、具有相对优势的品牌节目,收视缺乏联动,经营状况下滑,如此陷入恶性循环。

其二,主创人员缺乏主动性,思路打不开,题材资源开发不足。一般来说,时政新闻的选题主要服务于政府中心工作,大多是规定动作;很多时候,按照客观发生的时政事件的重要性做一个排序,即可确定选题。与之相反,民生新闻中少有众人皆知的“大事”,其选题需要主创人员在生活中发现、挖掘,如果只是守着爆料热线,等着选题上门,迟早会面临“题材荒”。另外,很多民生新闻由于是运作多年的老牌节目,主创人员按着既有的思维惯性滑行,思路不够开阔,导致选题缺乏多样性,节目缺少看点,虽不至于遭遇“题材荒”,但内容的同质化令栏目发展缺乏后劲。

对于地市广电的主创者来说,民生新闻的题材匮乏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面对选题困境,主创者们更应主动出击,深耕本土,以主观的努力克服客观的被动,逆势而为,寻求突破。

3 民生新闻选题困境的对策

要提升民生新闻选题的多样性,首先要打破旧有的思维惯性和惰性,发散思考,通过利用新技术,链接新资源,践行新理念,进而打开新局面。

3.1 善用新媒体,开拓新闻线索收集渠道

当前,越来越多的新闻节目通过新媒体来收集线索。例如梅州电视台《民生820》节目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既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一个爆料互动平台,其高达26万的粉丝为节目提供了丰富的新闻线索。利用粉丝效应收集新闻线索的优势在于,粉丝作为节目的稳定受众、拥护者,他们愿意爆料,愿意为节目付出,所以可以确保新闻来源的质和量。在“爆料-报道-反馈”的互动中,粉丝(受众)与节目的关系更加紧密,保障了节目收视的稳定性。

建立“社区通讯员”机制也有助于缓解民生新闻节目的选题压力。随着视频摄制技术的革新,移动互联网提速,利用手机或小型数码摄像机就能摄制精美视频,并即时传播。社区通讯员就是身在社区,热心新闻事业、服务于媒体机构的非正式通讯员队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身边事,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或生活片段,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就用手机记录下来,分享到媒体的云平台,供媒体记者和编辑挑选调用。他们为媒体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影像素材。

此外,诸如网站爆料、微博爆料、微信群爆料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成本可控的新闻线索收集渠道。可以说,新媒体为民生新闻选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2 整合内外部资源,以活动带选题

激烈的业内外竞争使地市广电的广告经营举步维艰,在此背景下,活动经济成为地市广电产业拓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以佛山电视台顺德分台为例,2017年,该台发挥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及资源整合优势,通过投标等方式,全年承办了43个项目共168场次的大型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一方面为电视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为新闻节目提供了丰富选题。

大型活动由于参与人数多、辐射面广,天然就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在活动传播中,受众很可能既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接收者,这种个人与新闻事件密切的关联性,将大大提升事件报道的新闻价值。

在城市区域,地市广电开展活动经济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首先,地市广电手握媒体资源,能够助推活动的传播,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其次,地市广电作为传统媒体具有公信力,在与各类社会机构的合作中,容易获得对方信任,更重要的,能够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地市广电应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开展各类活动,实现经营创收与新闻提质“双丰收”。

3.3 地域细分,践行社区新闻理念

“社区”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地理上的接近性决定了人文上的共性。围绕人们共同生活、具有一定文化共识的社区做新闻,既是一种操作手段,也是一种新闻理念。国外的社区新闻实践表明,一个2万人规模的社区足以支撑起一份社区报纸或社区电视台。从“覆盖”角度看,社区新闻的选题空间更为狭窄。社区新闻之所以能够存活,正是因其对区域新闻资源的精耕细作。

可见,民生新闻所遭遇的“题材荒”,并不是因为题材太少,而是对题材深挖不够。民生新闻强调“本土化”,然而怎么落实本土化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法。社区新闻为人们打开了新的视野——要落实本土化,就要把新闻的触角伸向更狭小的地理范围,如城区、乡镇、社区和村落,而不是空洞的“本土”。深入社区,深耕社区,将发现新闻素材的广阔天地。

猜你喜欢
广电选题民生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