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加强措施

2018-02-25 10:49周善臣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3期
关键词:海阳果农电视新闻

周善臣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阳市广播电视台)

1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概述

什么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呢?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指凭借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对新闻事件进行挖掘、归纳、分析、解释和评介的加工报道。通过采访,记者应当获得有关新闻事件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多种材料,掌握有关该事件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新闻事实和有关背景。并对整个事件做出深度的分析,达到新闻深度报道的目的,最终实现新闻报道事件的功效。

在新闻报道中,有的记者追求把新闻报道做得热闹,有的追求把新闻做得深刻,但不管怎么说,衡量一个记者的新闻报道的价值,主要是看这篇新闻报道作品的深度。因此,如何把电视新闻报道做得深刻,这是一个新闻记者一直在探索的重要业务目标之一。

2 加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措施

首先,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积极加强业务学习,认真领会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掌握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的本领。这就要求电视记者在选题及采访过程中,不能浅辄止、半途而废。一篇好的深度报道,其采访总是非常深入,其材料总是异常丰富的。例如,2003年海阳电视台播放了一条系列报道《谁坑害了果农的利益》,讲述了果农不按照科学管理果园,一直延续老的管理模式,最终造成了果园果品质量差等后果。该报道记者获得了新闻热线的报料后,就深入受害现场,采访了几位受害果农,据果农们讲,春天他们在村里的一个农药经销点统一购买了一种农药,这种农药标注说明每年清明前20天喷洒果园效果最佳。结果部分果农购买了这种农药后,没有按照农药产品说明来使用,而是延续以往果园管理方法,普遍在清明节后10左右开始喷洒农药,没有起到灭虫效果,致使果品在坐果期间遭受虫害袭击。据果业技术人员讲,清明节前气温还比较低,虫卵没有复活,这时候进行喷洒农药灭虫效果最佳。过了这个节气,气温回升,虫卵开始活动,灭杀效果最差,所以说这期间果农喷洒的农药就起不到作用,果品质量肯定差。然而在现场记者看到,部分果农没有意识到自己问题,反而三三两两聚集在村里农药经销点前讨说法,要求经销点赔偿损失。为了深入了解情况,记者采访了经销点负责人,了解农药销售渠道,电讯了农药厂家,同时还采访了部分没有受灾的果农。最终记者做了深厚而广泛的采访,掌握了极为丰富的材料,从多个层面进行报道。

其次,信息内容是构建深度报道的“深度”的建筑材料。一篇深度报道是否有深度,主要体现在新闻事实的真实内容方面。新闻是靠事实来说话的,没有充足、深厚、丰富的事实信息内容做材料,新闻是没有说服力的。如1998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由水均益等记者赴伊拉克采写的深度报道《危机中的巴格达》片中介绍,当记者们赶到伊拉克巴格达时,却看到这里阳光明媚,一点没有大战前的危急气氛,城区的市民们也像以往一样各自忙碌着。但他们没有被这种表面现象所迷惑和误导,大家还是继续进行背景资料分析。经过这么多年的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加上七八年的经济制裁,当地老百姓尽管心里紧张,但表面看起来很轻松。记者第二天分别对市区的学生、军人、商人等就生活状态、对战争的看法等进行了深入采访,深刻地揭示出危机的巴格达外松内紧、老百姓对战争既恐惧又疲倦的真实情况。如果是普通的游客,面对这种现实的平静和想象的紧张的巨大差异,肯定不能这样深刻地洞悉巴格达此时的局面。

再次,作为现代化的电视媒体,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应当有自己独特的电视化特征,增强不同于其他媒体的“电视味道”,才能赢得更多电视观众。具体表现为做好同期声采访、合理运用电视语言、科学设计主持形式等。如2008年《海阳大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海阳市广播电视台派记者跟随《海阳大秧歌》表演队伍进入奥运会场馆,并和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记者一起采编了《海阳大秧歌舞进奥运会开幕式》一片。这篇报道特别注重视觉效果,力求画面感染人,在大秧歌表演分镜头中,有很多颇具电视表现力的画面,以其粗犷奔放、热烈欢快、质朴坦率和风趣幽默的表演形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该片在运用大量同期声时,记者还注意保留采用现场各种乐器声和背景自然音响声来表现画面烘托主题。片中的人物同期声、乐器现场声各具特点,表现出欢快的场面。席地而坐的男女演员气喘吁吁地接受采访,反映了其排练的艰辛。片中还大量运用了锣鼓声和舞扇的交织声等,使画面更加自然、真实;该片在声画蒙太奇处理上也有独到之处,全片将众多的人物谈话、男演员击打锣鼓画面、女演员舞姿画面和音响效果等加以合乎逻辑的组合编排,使全片在丰富纷繁中不失清新流畅。

再再次,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写作中,要注意在形式、角度、事实和结构上努力创新,吸引观众,提高作品力度。如海阳市广播电视台2007年制作了一组反映核电村搬迁的系列报道,很好地介绍了从山东核电厂选址到核电村村民愿意牺牲个人家庭利益,主动搬新家,腾出老村建核电的奉献精神。每组报道在形式上、结构上注意创新,并在事件和人物上,找出叙述的切入点,点与点之间由主持人进行串联,并辅之必要而间短的整体情况介绍;在写作角度上,采用点和面的一贯风格,片中还运用了众多村民面部特写镜头,从上学的孩子到80岁的老人,反映出村民搬迁的喜悦。

最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并非既“长”就“深”,只要事理有机结合,“短”也未必就“浅”。如2008年由烟台市委宣传部、烟台市政府新闻办、烟台广播电视台联合拍摄制作的10集电视纪录片《改革开放30年,聚焦海阳》,该片从一组数字喜看公路发展巨变说起,“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三十年前海阳老百姓出门行路难的真实写照。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得到改善。建国初期,海阳市公路仅有78公里,而且全是土路,通车时断时续。到1998年,海阳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公里,其中干线公路公里,沥青路面公里,二级公路公里。到了2002年,海阳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公里,干线公路彻底代替了砂土路面,其中干线公路公里,沥青路面公里。虽然此篇报道篇幅不长,但是通过数字便展现了海阳改革开放三十年,从交通末端到交通枢纽的重大变化。

另外,笔者在实践工作中体会到,即使一些看似普通平淡的电视新闻,只要记者加强深度意识,并适当运用各种背景资料,用宏观意识提升其新闻价值,在角度、事实、结构等方面努力创新,同样可以写出一篇好的报道。

猜你喜欢
海阳果农电视新闻
海阳核电2号机组完成调停检修顺利并网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海阳地雷战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海阳大秧歌为例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