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报道中主持人心理建设技巧

2018-02-25 10:49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3期
关键词:播音员心态主持人

沈 强

(作者单位:青海广播电视台)

心态,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状态。心理学认为它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统一的表现,人们可以认为它是心理活动的某种状态。话语心态它包括了此时此刻的内心运动,外部呈现;是一种里外的“活水流动”,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它与传播主体的人生阅历、心理活动、价值取向、心理素质、新闻素养和表达能力等均有关联,同时也需要考虑当下的语境、心境和环境。由此看来,在大型新闻事件背景下的主持人话语状态一定与平时播音工作是有差异的,好的话语心态的获得也绝非易事。

1 新闻采访报道中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1.1 个人意识

作为传播主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进行有声语言创作时、在进行话语驾驭过程中,很多时候不易于利用自我意识进行反思,所以容易落入表达创作的“套路”,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发现播音中,经常出现“千人一律、千篇一律”的现象。这一方面有创作套路的问题,但更多的原因是主持人忽略了自我感知。在“两会”新闻报道中经常会遇到急稿、大稿,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处理此类稿件时,由于经验欠丰富、传播意识不稳定和外在因素影响(如,现场氛围、管理者和编辑记者的心理状态等)等,会导致出错频繁、气息不稳、节奏变化和基调不准等问题。所以主持人一方面要注意及时调整气息、控制播报节奏;另一方面,需调整心态,达到平稳从容。同时也需要具有长时间保持播报状态的能力,有时候一篇稿子会有不同时间段提出的不同长短段落的修改,如何做到“从一而终”,就考验主持人的主持技巧了。

1.2 团队意识

在不同岗位的传播主体,一定是属于某一团队、群里的一员,尤其在电视媒介中,要注意环环相扣、分工明确决,不可单打独斗。因此作为系统工程中担负直接面对受众进行话语传播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一定要协作互补,与团队其他职位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演播室主持人、现场出镜记者及配音员三者语言的节奏、语调像三声部演唱一样毫无配合可言的现象,问题出在哪里?该如何解决?其实就是传播主体的团队意识问题,一般情况主持人在准备演播室播音时会考虑今天配音稿件是否着急,是否会导致配音员相对平时语调拔高;配音员会考虑今天的现场记者是否会因为新闻内容的不同调整自己的基调。当各部门人员有这样的思考时,默契便不言而喻,这样的配合在日常工作中也是需要的,如播音中男女播音员的配合,笔者在工作中常会根据搭档女主播的播报习惯调整自己的节奏、情绪、基调等。团队无个体,配合无贵贱,只有统一标准、协同配合才可在良好的氛围中形成合力,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

1.3 话语权利意识

区别于“一传十,十传百”的人际传播,当传播的船头驶入“大众传播”的海域时,作为传播主体的主持人就是去了作为“我”的自由,需要脱去个人话语的无度,建立面对大众传播的责任感。同时这样的话语成为传播的主体部分,之所以被赋予话语创作传播的权利,是因为播音员主持人具备了专业的话语能力、优秀的传播效益。舆论和媒体的要求和责任造就了传播主体的规范与指向,要求主持人的传播中话语权利是有序的、适度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传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得到良性运转。主持人在日常工作和重大新闻报道中应该珍视这样的权利,尤其是在2018年的“两会”报道中,笔者在进行专题节目录制时,邀请了众多新代表委员,可想而知,他们大多数第一次上镜的紧张,这样的心态也势必会影响到节目的正常有序录制和话语权利的运转,因此,此时就要发挥作为传播主体的作用,通过在演播室中与嘉宾的口语化的沟通、亲和力的感染、录制状态的引导以及自我情绪(自嗨情绪和抵制情绪)的控制来达到彼此话语权利意识的统一。以前都说媒体人是电视民工,在笔者看来主持人更像是服务员,媒体就是大饭馆,每天出去采访的记者就是采购员,要避免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一定要让受众有情感认同和收获。这一点对于话语心态的建立尤为重要。

2 主持人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

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受诸多外部环境的影响。最直接的便是上级管理人员(相关领导、编导记者等),管理人员正确重视播音员主持人的创作过程,会使主持人更为积极从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达到有声音语言创作的审美艺术水平和传播要求;轻视则会导致播音员主持人疲于应付、缺乏创新、顾虑频频,影响到传播的高效、高质完成。在此要着重强调的是重视的“正确性”,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创作前如遇到沟通方式、时间不恰当等问题,经常会让主持人创作状态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导致播音员主持人在直播中出现失误,所以管理人员要尽量“做知心”“得人心”,积极调动主持人的创作潜力,避免重“编”轻“播”,避免强加于人。

3 主持人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

创作自信的活水源头来自于创作创新感的享受。作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每一次的传播过程和话语表达一定不是“从一而终”的相同表达,它一定是基于不同场合、不同受众、不同时间而不断变化的,哪怕是面对统一文本。所以,播音员主持人每一次在镜头、话筒前进行播报时,都应根据节目差异,调整心态、状态、语态,此时的创作创新感的获得尤为重要。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笔者尽量通过调整不同空间、时间语言创作的方式,达到对棚内棚外(口播与外景)区别对待、不同节目样态(新闻与专题)区别对待、不同时间场合外景(大会堂与代表住地)区别对待的目的。作为话语创作主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如果在文稿二次、三次甚至四次创作时实现自我创作理想,那么其工作能力必然会产生质的飞跃。主持人要不断地思考,思考语境、语态、表达,从而获得创作付出与收获的愉悦带来的心理自信满足感。

猜你喜欢
播音员心态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做谦逊的人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细微之处见功夫——播音员的情感掌控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