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

2018-02-25 10:49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3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受众

鲜 军

(作者单位:南充广播电视台)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时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播放的执行者,无论哪一环节跟不上时代发展,都无法达到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尤其是在多媒体层出不穷的今天。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应学会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改变思维模式,紧跟时代创新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1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对的现实问题

1.1 网络媒体等各家新闻媒体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的增加,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广播电视作为传播实事新闻、引导社会舆论导向的媒介,从之前的垄断地位逐步变成现在关注度日渐减少。网络媒体凭借自身的快速传播性、便携性,将新闻投射到网上进行扩散,网民因为这种获取信息方式非常方便快捷,而慢慢忽略了广播电视的存在。

1.2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普遍缺乏较高的专业素养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掌握专业的采编方面的知识,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才能在众多社会新闻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提升新闻信息质量,提高自身业务创新能力。

1.3 只重视经济增长忽略长远发展

在目前的广播电视台中,很多台内领导只关注广播电视直接的收益,只在乎广播电视台是否完成季度、年度指标,而忽略了广播电视台的长远发展。广播电视新闻是反映当前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它需要传播正确价值观的信息,一旦经济利益至上,就严重影响新闻采编工作,导致新闻采编工作者不追求信息的质量,只为博取社会眼球,长期以往下去,电视广播媒体的信息质量得不到提高,也无法进行创新。

2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

2.1 提高新闻的扩展性

即使网络媒体得到了广泛推崇,但广播电视传媒作为传统媒体行业,很多优势是网络媒体无法企及的。例如,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这种大型新闻,通过广播电视媒体能得到更好的宣扬和传播。此时,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就要发掘那些有深度、有热度的新闻线索,再对这些新闻线索进行向外延伸的信息点,以彰显广播电视媒体新闻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随着时代以及新闻实践的发展,传统新闻价值标准观念已经发生改变,其新闻价值的内涵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有所扩张,一些以往不被公认的不具有价值属性的事实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基于一定情形也被认为具备可传播的新闻价值,且这些扩充的新闻价值标准理念正逐步成为大众媒体共同认可的新标准,使更多事实成功成为受众需要的新闻,这种现象就是新闻价值的延伸。特别是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价值的延伸显得更加突出。

2.2 与群众进行互动交流

群众是新闻的最终接收者,广播电视传播的新闻要以群众为导向才能吸引他们的关注度。通过多种方式与群众进行交流互动,可以使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更容易找到引起群众共鸣的行文线索,再通过对新闻线索的分析和整理,进而促进新闻采编工作创新。

作为电视节目,无论是面对网络传播的巨大压力,还是电视台鉴于自身成长的过程需要,增强节目互动性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不少电视台在增强节目互动性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也不乏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该节目自开办以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根据央视有关数据显示,目前该节目的年轻观众数量众多,24岁以下的观众比例为36%,另外,女性观众的比例在频道节目中位居第一,达到了60%。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互动中,例如,通过场外的网络现场连接、微信摇一摇等方式,都能很好地促进观众的参与度,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

再如,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该节目在播出时,大部分都是草根百姓来参加,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可能会出现在这个平台上,节目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展现普通生活中不平凡的一面来吸引观众,进而产生共性,成功提高收视率。由于节目的编辑等采取了很好的制作方法,将这档节目打造成受百姓喜欢的最火选秀节目,且使这个节目得以发展多年,依然屹立不倒。《星光大道》就是通过利用参与者与观众的共性,进而与群众进行互动交流,最终获得成功。因此,增强节目互动性可以说是这些节目成功的关键。

那么,如何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找到观众与节目的共性点,通过扩大这个共性点来增强观众的参与度,再通过参与方式的简便、易懂,成功引导观众参与到节目互动中。其次,搜集观众的意见和反馈,也是促进媒体行业发展的重要办法。

作为市级媒体,如何增强互动性,笔者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首先,从受众的角度考虑,洞察受众心理,了解受众需求,制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提高收视率。其次,无论是新闻节目还是娱乐节目,我们都应把镜头对准基层,对准广大人民群众,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谋划栏目。在新闻采集过程中,我们要懂得以群众生活为出发点,挖掘群众感兴趣的方面,多搜集有利于节目效果的材料,推出反映社会形态,贴近百姓生活,引导社会舆论的电视节目。只有这样,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才能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得以稳定生存。

2.3 与多家媒体协同发展

纵观全球媒体进程,印刷的兴盛时代早已远去,广播的黄金时代也已经不复存在,就连电视的鼎盛发展形势也成为了过去式。以互联网、户外新媒体和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机遇。在这一趋势下,新媒体充分利用自身既有信息平台优势,传统媒体也能挖掘出其内在资源优势,得到双赢和互补,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电视作为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方式在时代大潮中稳定发展。从最开始简单的节目构造、简易的舞台搭配、表现形式单一,到现在多姿多彩的节目流程、丰富的节目创意等,都显示着电视等传统媒体行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结合的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象征,电视新闻媒体未来的发展必然前景良好。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懂得在时代发展下,拥有创新思维,将时代技术与自身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有效结合在一起,发挥双方的优势,形成一种强大力量。众所周知,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由于长时间的发展,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内部工作流程和专业的工作态度。而新媒体因为利用了时代优势,发挥出厚积薄发的能量,二者的结合必然使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得以绝处逢生,进而二者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4 改善采编风格

在促进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除可以对采访形式进行改善外,还可以增强新闻采编工作风格的多样化,以多种形式和风格对新闻进行有效报道。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多媒体技术发展的逐渐推进,文化建设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在这一情况的发展背景下,人们自然会对新闻采编工作提出更多要求,需要其向多样化的发展形式推进。因此,新闻采编工作者需要建立自己特有的风格,从而有效吸引观众,在稳定原有受众的同时,吸引更多新受众。例如:在开展新闻访谈类节目活动制作时,相关人员需要对节目进行准确定位,明确这一节目形式是为了缓解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思想交流较少的情况,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广播新闻播报就需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明确其根本需求,在新闻中增加相应的内容,并对细节和剧情进行整理和加工,在实现新闻采编创新工作的同时,有效满足受众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尤其需要针对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事迹进行具体描绘,增加其生动性,保证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路新闻媒体崛起,广播电视媒体要想重新发展,要尝试通过创新发展策略,提升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从而挖掘出更多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引导群众重新关注广播电视,同时尝试多与其他新兴网络媒体进行合作,加强不同形式媒体之间的合作和共享,吸取彼此的优势,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受众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