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能力培养心得

2018-02-25 10:16陈文墘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对数轴对称创造性

陈文墘

(福建省德化县三班中学,福建 泉州)

新课程改革其核心是: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目标设定在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认真领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教育对象的特点、教学设备的更新,积极探寻新的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教学方法,从而促使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究。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能力施展的潜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解决实际问题,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创造性潜能和智慧,进而展开自由地想象,放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在向初中生讲解“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可以自制一些优美的图案,如蝴蝶、蜻蜓、蜘蛛、双喜字等等,也可引入生活的一些常见的图片,如奥迪的车标、大众的车标和联通的标志等,这些与学生日常社会息息相关的图片,更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1)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2)把一格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3)轴对称图形(或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这里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性质(1)是相对于一个图形而言的。(2)是针对两个图形来说的,激发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创造性潜在能力,展开想象,进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借助多媒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促使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

现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促使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清晰化,更有利于学生智慧的施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发挥。比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班级同学的位置,将班上同学的座次表按照列在前,行在后的顺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告诉学生,每个学生的座位都可以用一对数来表示。如,小明在第3列第5行,可以用一对数(3,5)来表示。按照上述的表示方法,讨论下面的问题:(1)自己的座位应该用那对数来表示?小敏和小明的呢?(2)一对数(1,4)表示的是哪个同学的座位?(3)两对数(5,3)和(3,5)表示的座位相同吗?(4)每个同学的座位数都能用一对数来表示吗?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确定一个座位一般可以用两个数据来表示,那就是列数和行数(用有序实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再如,学生在解决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直接开平方到配方法的转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x+2x-3=0→(x+1)=4→x1=-3,x2=1的解题过程,以得出用配方法的小口诀:二次系数化为一,分开常数未知数,一次系数一半方,两边加上最相当,从而促使学生运用普通的思维意识,来有效地掌握平面直面坐标系的定义和性质,深度地掌握直接开平方到配方法的演变过程,发挥信息手段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飞跃。

三、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创造性探究的素养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缜密、细致的探究和合作过程,更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性素养形成的过程。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时,我制作了一件教具,即用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一个小球,使它旋转成一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旋转一周形成圆面的过程,并提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从学生朴素的语言中,渗透了用运动的观点来描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和几何体(即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一规律),从而为我们讲解这一规律提供了感性材料。其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通过回忆学过的算律,解决现有问题,比如:(1)(-4)×5×(-0.25);(2)×(-36),在解第(1)题时,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的结合律,而在解答第二题时,学生就会顺其自然地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再次,学生在解决分式方程的应用题时,教师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探究能力的培养,整理归纳方式方程的有关公式,如(1)行程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即:s=vt在具体问题中需灵活变换。(2)营销类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商品单件利润=售价-进价;商品总利润=单件利润×销量或=总收入-总成本;商品利润率=利润÷进价;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本金×利率×期数类型。(3)顺水逆水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顺流速度=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速度。(4)工程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在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换,学生不仅巩固了旧知识,更创造性地学会新知识,自然而然地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有理数学习的教学任务。

总之,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探索符合初中生创造性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对数轴对称创造性
含有对数非线性项Kirchhoff方程多解的存在性
指数与对数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指数与对数
“轴对称”单元测试题
《轴对称》巩固练习
认识轴对称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对数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