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路径探析

2018-02-25 10:16罗炳湛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数学教师教学法

罗炳湛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桃源中学,广东 江门)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越来越普及,而数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占据重要的位置[1]。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增加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培养数学思维的必要性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最注重教,所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积极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然而想要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且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运用具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产生数学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数学思维的习惯,这样就对学生以后学习其他的课程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数学思维不仅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它还是其他学科的一个引导。因为有了数学思维,学生会习惯性地对其他学科引发思考,进而形成相应学科的思维,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

1.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法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结合当代教育的优势不断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为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逐渐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创新数学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形成数学思维。如:在讲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教师可提前一天让学生准备不同数据的木棒,上课的时候,引导学生具体实践,得出规律。

2.情景教学法

数学思维的培养同时也在于数学问题的处理方法。数学问题是数学的关键,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点[3]。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地加入数学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深入问题与解题的情景当中。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然后课后教师留下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课下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其次,教师需要将教材与实际相结合,如果脱离了实际情况,学生学起来就非常困难,因此教师上课资源不仅在教材中,而且也在生活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处处都是数学,进而引导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如:教师提出一元二次方程式与系数的关系,学生就会主动思考学过哪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然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写出一元二次的求根公式,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内容又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3.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提问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自主思考数学问题,并且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就是形成数学思维的过程。对于不懂的问题,不理解的事物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引导学生主动地找出数学问题并且大胆地提出来,帮助学生培养其数学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

4.数学探究学习法

数学探究法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通过探究数学问题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侧重点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更方便学生探究思考问题,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敢于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数学思维。最后教师在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设备生动形象展示一次,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思维是通过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循环往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这种数学思维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培养,但初中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数学教师教学法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谈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