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让学生读无字书

2018-02-25 02:42王晓红
新课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字书宋濂无字

王晓红

(庆阳市东方红小学)

近年来,我校连续举办了一系列师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对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扩大阅读量,加厚文化底蕴,培养人文精神,提高综合素养,夯实成长根基确实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让学生读“有字书”的同时,还应该读“无字书”,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与阅历同步成长,亦不失为读书的长远境界。

一、无字书的含义

周恩来同志说,做有心人,读无字书。鲁迅先生也说过,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本无字大书。时下,学生出家门关在校园内,出校门回家又关进小家里,稻麦不分、五谷不辨、不尊老爱幼一类的事并非没有,这些都和学生走向社会课堂时间少、缺乏生活积累密切相关。

书本是书,实践、生活更是一部值得仔细研读的无字大书,社会人生更是一个蕴涵丰富、魅力无尽、虽百读而不能穷尽其智慧的大课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此更有精辟的阐述:“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电、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活书是什么?社会、生活和人。这里说的“活书”,也就是内容广博、深邃的无字之书。

二、无字书的重要性

假如说读有字的书、有形的书,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丰富学生的智慧储藏,扩展思维的视野,那么读无字的书、无形的书,则能够为学生直接提供行动的经验,让学生获得从书本中难以觅到的书香。因为比起书本知识来,人生、社会、宇宙这本无字大书,具有更广阔、更丰富、更生动的内容。

对青少年来说,也许父亲母亲就是两本好书,老师就是一本好书,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我们或许还记得,司马迁10岁诵读古文,学识日进,20岁开始长途游历,广泛接触社会,体察民情民俗,才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李白与杜甫,都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尽沧桑,而成为“诗仙”“诗圣”的。李时珍跋山涉水,品尝百草,著出《百草纲目》经典医著。徐霞客翻山越岭,历尽艰辛,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通过对祖国的地貌、水文、地质等细致考察,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地理巨著。高尔基当年流浪街头,历经忧患,深读了世间这本“无字书”,才写出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终成文坛巨匠。还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少年时期的故事,他们都是通过读社会、生活这本无字之书,才成就了一代伟人和宏图大业。由此可见,读无字书,可以增长见识,启人心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改变人的性格与态度,为决定人生走向奠基。

三、无字书怎样读

读有字书易,读无字书难;读字面书易,读字后书难。读无字书,强调的是“读”。这个“读”,也像读有字书那样需要用嘴、用眼、用心,但比起读有字书来,则要求更高了。说到底,读无字书中的“读”不是具体的读,而是体验,是体味,是感悟。因为无字书———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事一物……每一处都有故事,或精彩、或平淡,但都需要学生用心去看,用心去听,用心去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领悟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那么,怎样教学生向生活学习,读好这本无字书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1.处处留心,注意观察

“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留心去搜寻,到处都有可以学习的东西。纵观古今,看世界,多少有成就的学问家、发明家和科学家,无不靠留心而获得独家灼见,萌发创新之念!瓦特留心茶壶盖在烧开后的跳动发明了蒸汽机,鲁班砍柴时被茅草长叶的一排小齿将自己的手指割破而发明了锯子……

2.不畏艰辛,勤学好问

我们常说,学问,学问,是问出来的。养成“每事问”的习惯,可以得到许多书本上得不到的东西。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三次冒雪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最终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他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3.勤于实践,注意积累

向生活学习,也同向书本学习一样,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要靠积累。积累的东西多了,也就像农民说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你就可以厚积薄发,应付自如。积累得多了,不仅是知识面的放大,而且是在认知层次上产生飞跃,头脑的灵活度,思维的活跃度,都会得以提高和增强。因此,应像记读书笔记一样,将生活中学到的东西,用日记或笔记的形式保留下来。这样不但积累了资料,而且锻炼了头脑、填充了头脑。同时学校要开发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活动基地,扩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积累知识,健康成长。

恳请我们的学校、老师,千万不要把这一代人当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有字书”的书蠹、书痴来培养,因为这样的人生只有长度和宽度,没有思想的力度和精神的深度。让孩子们多读一些“无字之书”吧,在自然和社会的大风大浪里有无穷的营养正等待他们去发现、去开掘、去收藏,而这也正是教育永恒的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字书宋濂无字
诚信的宋濂
宋濂冒雪访师
宋濂诚信求学
无字的情书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不可思议的旅程
无字书图书馆(节选)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雁字书
《无字》与《青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