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活动规律,增强学生体育课的积极性

2018-02-26 07:04江苏省常熟市东张中学陈超然
学苑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积极性

江苏省常熟市东张中学 陈超然

当前,体育教学不仅是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有效途径,更是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本文笔者通过总结自身体育教学实践,认为利用心理活动规律,增强学生体育课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遵循心理活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乃激励一个人参与活动的心理原因,也是积极性的核心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化的,可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类。前者主要指的是跟体育活动直接有关系的动机,是将一个人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例如:小王当看到在体育教师的组织下其他学生积极参与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时,自身便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出一种想要参与的心理,这便是直接动机。而间接动机则指的是由一个人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一种实现某种目的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寒冷的冬天,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室外体育课,但是个别学生由于惧怕寒冷,始终将双手揣在兜里。但是也有一些同学深知运动的好处,即便再寒冷也会积极参与体育课。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得出,间接动机在提升学生体育课学习积极性方面的作用比直接动机更为显著。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将学生直接学习动机引导到间接动机上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耐心向学生讲述学习的内容,还应该让学生懂得身体好、学习好二者的辩证关系,从而启发学生因提高学习成绩而参与锻炼,掌握体育知识,将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该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不断启发并引导学生,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利用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心理学中对好奇心作了如下定义:即当一个人遇到新奇的事物或者处于新的环境下而引发的注意、操作以及提问心理倾向。好奇心乃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内在动机的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更是创造性人才应该具备的特征之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因为参与体育课的时间较短,缺乏对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充分了解,从而学习兴趣不高。对此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以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体育教师在进行“前翻滚”教学时,便可以借助图片、故事等形式为学生展示“刺猬的自我保护”形态,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会吗?”“同学们想试试吗?”等,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并引出本次体育教学的内容开始教学。精彩的情景不仅有助于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三、善用偶像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很多身体行为均是由模仿开始,但是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不能仅仅滞留在模仿阶段,而应该“定形”。对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技能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偶像心理,让学生喜欢并崇拜自己。每当体育教师完成一个体育动作示范后,学生便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类似“老师太厉害”的感叹,在偶像心理的驱动下,自愿学习,甚至有个别学生还存在比老师做得更好的想法。例如: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运球、转呼啦圈、跳山羊等体育动作时,自身首先应该给学生正确的示范,获得学生的崇拜,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主动参与体育学习。要实现这一目的,必然对体育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其必须不断扎实自身的基本功,提高专业素养。

四、把握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讨厌跑步,甚至个别学生以病假为借口来逃避跑步,更谈不上对跑步有兴趣和爱好了。但是速度和耐力作为学生素质的两大基础部分,在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来增强其参与跑步锻炼的积极性。例如:很多男同学喜欢篮球这样运动,他们在球场上生龙活虎,体育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多组织篮球比赛,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速度和耐力。另外,针对个别学生在篮球比赛中体力下降很快,上场一会儿就跑不动了这种现象,教师要及时指出,要告诉他们耐力不足的原因,如此学生便会意识到跑步的重要性,为了打好篮球而主动参与跑步训练。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来代替运动,无形中同样可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

五、把握喜新厌旧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由于初中生精力充沛,他们总是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比较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这就是喜新厌旧心理。学生渴望丰富、新颖的体育练习方式,因此采用多样化的体育练习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体育课之前,教师通常会组织学生开展准备活动,这些准备活动不能一成不变地做操、跑步等,时间一长难免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体育教师能够结合教学的任务和内容,以交叉步跑、侧身跑、后退跑、“小矮人”走、双人操等多种形式交替锻炼,相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利用“争强好胜”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表现能够强于别人,恰好体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竞争。体育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接触相关内容,他们的起点相同。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多为学生们提供竞争机会,建立一个竞争环境,让学生在竞争中充分表现自己,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不过由于学生们的个性及身体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否则差一点的学生有可能会丧失信心,降低甚至丧失体育课学习动力。基于上述情况,教师可以采取能力分类的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让学生们有“不愿输”“不能输”“不服输”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激励鼓舞学生。竞争的形式和内容要多元化:个人与个人、团队与团队的比快、比远、比高、比协作能力、比质量、比反应等。每一次竞争结束时,教师必须要对本次竞争结果进行小结,对胜利一方给予表扬,满足学生们的虚荣心;对失败一方要给予鼓励,让他们振作起来争取下一次赢得胜利。

七、满足骄傲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唯有在学习取得成功并且受到鼓舞的地方,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但凡取得小进步的学生,教师均应该用肯定的话语予以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体育这门课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时,除了可以运用感情色彩的评语(如“不错、进步很大、值得鼓励”等),还应该通过体态语言的形式给予学生鼓励,例如:发自内心的微笑、点头、鼓掌、抚摸等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把握好评价的标准,针对不同的对象,评价的分寸也是不尽相同的。针对骄傲情绪突出的学生,要提醒他们虚心,总结自身的不足,但也要鼓励他们的进步;针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即便取得很小的进步,教师也应该予以肯定;针对没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切不可冷落和忽视。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体育课兴趣高低直接决定着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自身感兴趣的活动,常常能够集中注意力,相反对于那些自身不感兴趣的活动,学习情绪较低,甚至可能出现厌学的情况。对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全面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1]薄浦.体育课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来提高学生积极性 [J].中国校外教育,2013,(26):144.

[2]张楠.体育课怎样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7):282.

[3]刘吉林.体育课怎样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积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0,(06):147.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积极性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