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契机

2018-02-26 07:04广东省大埔县张云栽实验小学张素珍
学苑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寒假对联民俗

广东省大埔县张云栽实验小学 张素珍

寒假,是学生在完成一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后,获得的一个调适身心的美好假期。这个假期,对于拥有教育智慧的语文教师而言,更是个不可多得的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好契机。因为在寒假里,有腊八节、除夕、春节和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还有“迎景”“补天穿”“迎姑婆”等当地特有的民俗活动,更有贴对联、说祝语、猜灯谜等可供学生展示文化素养的平台,非常适合于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识素养”为主题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本人略花心思,为我班的孩子设计了这样一组寒假活动。

一、学习对联艺术,继承文化瑰宝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讲究平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每年除夕,贴对联都是家家户户的重头戏。而对联怎么贴,其中却颇有学问和讲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在除夕时有大显身手、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我在临近寒假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上,先用一则通俗的小故事来激发了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从前,有贫富两位秀才朋友。一天晚上,富秀才到院中散步,只见天地间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于是随口吟出了上联‘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但之后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了。此时,穷秀才前来敲门,接了句‘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富秀才一听,连连叫好,并慷慨解囊,帮助穷秀才度过了难关。”大部分学生凭借较为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很快悟出了其中的妙处,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我再趁热打铁,问他们:“你曾跟家长一起贴对联吗?你见过贴对联时家长因分不清上下联而抓耳挠腮的尴尬表情吗?你想替家长分忧吗?你想赢得‘小小孩子大学问’的赞许吗?”学生用异常嘹亮的“想”字表达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于是,我深入浅出地为他们讲解了最基础的对联常识:“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贴上联,左手方向贴下联,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同时,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上联为仄,下联为平……”掌握了对联文化后的学生跃跃欲试。这时,我马上让学生试着分辨“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福气临门招百福,祥光入户纳万祥”等经典迎春对联的上下联,并到黑板上贴对联进行现场演示。学到了新知的学生将自信与骄傲写在脸上。而我呢,当我在除夕夜看到家长们在微信群中热议孩子们在贴对联时的精彩表现时,更为学生在稚嫩但蓬勃的年龄获得了传统文化的濡养而倍感欣慰。

在现代文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日渐式微,拯救传统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为了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我们从小学开始,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素养,从对联开始、从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开始,夯实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无疑是条可行的途径。

二、参加民俗活动,体验鲜活文化

民俗活动,是民族、地域文化最鲜活的载体,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近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我们客家人创造了许多世代相传、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其中,春节最盛。

寒假前,我就对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特殊的作业:在春假期间,至少参加一项民俗活动。开学第一周的班会课上,我就鼓励学生们一起分享参加民俗活动的感想。我在黑板上画了个大表格,让几个学生按照表格上的提示项目,告诉大家他们参加的民俗活动的时间、名称、美誉、呈献的食物、仪仗队阵容和活动寓意等。有的同学详细具体地介绍了被誉为“乡村万圣节”、寄托了“百业俱兴”寓意的高陂“迎景”活动,有的同学绘声绘色地介绍了有着美好神话传说的百侯侯南村的盛世“太平福”,还有的同学生动形象地向大家介绍了大麻万人空巷迎“姑婆”的盛况……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似乎穿越回了我们本地最有特色的、饱蘸大埔风情的一系列民俗活动中。在为节日盛况唏嘘不已之余,学生们也了解了本地具有浓郁特色的民俗活动,激发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他所强调的就是民俗文化在社会安定和促进和谐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塑造民众所认同的最高尚的个人品质和行为中的作用。所以说,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民俗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我们应让小学生接触、了解并懂得欣赏这些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三、设计主题板报,积淀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积淀遗留下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形成了中国文化的背景。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我们引导小学生通过丰富各异的文化表现形式,领略中国文化兼容并蓄、海纳百川,而不同的文化精髓,不仅能认识到历朝历代,以及本地区的风土民情,更能够体会到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而这些,通过设计主题板报的方式都可以得到综合呈现。

以积累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为目的,寒假里,我让学生收集了各类资料。开学后,在我的指导下,一项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板报,就如娇艳的春花般在我班的学习园地中“绽放”了。在这个“古文化大观园”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纪年法、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等古代年龄称谓、科举考试的等级和内容、琴棋书画等曲艺技能、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由来等。我发现,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由来最感兴趣,写得也最为生动。有个学生写道:“今天早上,奶奶端出了一盆热气腾腾的稀粥,里面有花生、玉米、红豆和青菜等,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奶奶笑眯眯地告诉我,今天是腊八节。我这才知道,腊八粥还有警醒人们勤俭节约、勤劳致富的寓意呢……”有个学生写《“年”的传说》时,是这样开头的:“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流传深广的中国民间最隆重的过年方式是怎么来的吗?这,还得从古时候一种叫‘年’的怪兽说起……”还有个学生很“老实”地告诉大家:“我对元宵节的习俗感兴趣,所以我百度一下,知道了:元宵要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节吃汤圆,还有御春寒、补脾胃、益肺气的养生功效哦!……”课间,当我看到学生徜徉在“古文化大观园”的长廊中流连忘返时,我总是热情地鼓励他们:“通过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你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体系。希望你们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还能提高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让文化的火炬在你们手中传递,并越烧越旺!”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祖先智慧与力量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民的灵魂。小学生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吸取文化精髓的营养,还可以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而依托节日这个载体,把握寒假这个契机,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树立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做起吧!

猜你喜欢
寒假对联民俗
冬季民俗节
快乐寒假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快快乐乐过寒假
寒假留学攻略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快乐寒假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