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县≥10 ℃积温的时间演变特征分析

2018-02-26 21:39李小兰陈军滕林吴丽华王丽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突变积温气候变化

李小兰+陈军+滕林+吴丽华+王丽丽

摘要 本文选取1980—2015年玉屏县国家一般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利用趋势分析法、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期间的初终日、持续日数以及积温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6年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积温和持续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P<0.05),其变化率分别为50.26 ℃·d/10年和6.65 d/10年。1994年玉屏县的日均气温稳定≥10 ℃积温发生突变,1998年和2003年日均气温稳定≥10 ℃持续日数发生突变,持续日数的突变时间落后于积温的突变时间;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开始日期总体呈下降趋势,每10年提前3 d左右开始,结束日期总体呈上升趋势,每10年推后0.5 d左右结束。

关键词 气候变化;积温;时间变化;突变;贵州玉屏

中图分类号 P468.0+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221-03

Analysis on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bove 10 ℃ in Yuping County

LI Xiao-lan 1 CHEN Jun 2 TENG Lin 3 WU Li-hua 1 WANG Li-li 1

(1 Yuping Meteorological St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Yuping Guizhou 554000; 2 Tongren Meteorological Bureau; 3 Jianhe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bsrtact Based on the daily mean temperature data of National Gener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 in Yuping County from1980 to 2015,Using trend analysis method and Mann-Kendall test,the paper analyzed the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 date,last date,duration an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when the daily mean temperature data steadily pass through 10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passing through the temperature of 10 ℃ showed increased trend in nearly 36 years in Yuping County,with the change rate of 50.26 ℃·d per 10 years and 6.65 d per 10 years respectively.When the daily mean temperature was above 10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changed abruptly in 1994,1998 and 2003,the abrupt change time of duration was lagged behind that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the first date for the daily temperature to steadily pass 10 ℃ was moved up 3 days per decade,and the last date for the daily temperature to steadily pass 10 ℃ was postpone about 0.5 days per decade.

Key words climate change;accumulated temperature;temporal change;abrupt change;Yuping Guizhou

目前,氣候突变是全球普遍存在和重点关注的问题。IPCC第5次评估报告指出,过去130年全球气温升高了0.85 ℃,相对于1986—2005年而言,全球的地表平均气温在2016—2035年将升高0.3~0.7 ℃,2081—2100年将升高0.3~4.8 ℃[1]。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农业的稳定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和制约[2],而农业生产的基本环境条件和物质能源是农业气候资源,因而农业气象资源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作物种类和品种、栽培管理措施、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最终影响农业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季生太等[3]研究显示,近45年黑龙江省≥10 ℃的积温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王 健等[4]指出,石河子市近57年≥0 ℃和≥10 ℃积温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并且近20年的增幅明显高于前20年的增幅。浦金涌等[5]认为,1961—2010年天水市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10 ℃的积温及其日数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马德栗等[6]研究得出,≥10 ℃的初日表现出显著的提前趋势,但是终日表现出向后推迟的趋势,同时持续的天数明显上涨。唐宝琪等[7]研究发现,华东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积温及持续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连 超等[8]研究得出,1961—2010年云南省地区≥10 ℃的活动积温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李春艳等[9]研究表明近50年河套地区东部≥10 ℃的积温均呈增加趋势,初终日间隔明显延长,存在3年和9年左右的长周期。endprint

玉屏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多低温阴雨,夏季降水集中,盛夏多伏旱,无霜期较长,雨热基本同季。历年平均气温16.8 ℃,极端最高气温39.7 ℃,出现在7月;极端最低气温-10.7 ℃,出现在1月。年平均降水量为1 185.5 mm,最多月为6月(180.9 mm);最少月为12月(35.8 mm);夏季(6—8月)降水最多,为457.5 mm,占年降水总量的39%;春季(3—5月)次之,为368.0 mm,占年降水量的31%;秋季降水量为229.5 mm,占年降水量的19%;冬季降水量最少,为130.2 mm,占年降水量的11%。

本文运用线性拟合直线趋势分析图法、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玉屏县农业界限温度、积温、初终日及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旨在更全面地认识农业界限温度及其积温变化规律,为玉屏县农业生产及特色农作物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所用气象资料取自贵州省气象信息中心,为玉屏国家一般气象站198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日平均气温,所有资料的A文件经过格式审查和质量控制。

1.2 研究方法

1.2.1 稳定通过界限温度初终日期的确定。界限温度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常用的界限温度有日平均温度0、5、10、15、20 ℃等。界限温度的出现日期、终止日期、持续日数以及积温的多少对确定特定领域的作物布局、耕作制度、品种搭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10 ℃作为喜温作物生长的起始温度,15 ℃是喜温作物开始积极生长的日期,大部分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20 ℃作为水稻安全抽穗、开花的指标。因此,本文通过对玉屏县≥10 ℃界限温度期间的农业气候资源在时间序列上进行初步研究和分析,总结其时间上的变化特征。采用5日滑动平均法计算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的的初日、终日日期[10],通过初日和终日日期计算期间的积温和持续日数。积温的表达式为

式中,A 为积温(℃·d),n为某时段内的天数(d),Ti为日平均气温(℃)。

1.2.2 温度的海拔高度订正。气温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经纬度、下垫面、海拔及地形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而海拔高度是影响玉屏县气温的主要因素。在对流层中,当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则下降0.65 ℃。

1.2.3 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是以气候序列平稳为前提,且该序列随机独立,其概率分布等同,具体计算步骤参照相关文献[11-12]。

2 結果与分析

2.1 ≥10 ℃积温时间

由图1可知,近36年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10 ℃多年平均积温为5 563.99 ℃·d,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上升的速度约为50.26 ℃·d/10年。1982年出现最低值,为5 263.7 ℃·d;2008年出现最高值,为5 919.1 ℃·d,最低值与最高值相差655.4 ℃·d,表明年际变化幅度比较大。由10年平均积温数据可知,1980年以来玉屏县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积温呈不断上涨趋势,由20世纪80年代的5 404.24 ℃·d上涨至21世纪以后的5 619.36 ℃·d。1980—1996年的积温变化幅度比较小,1997年至21世纪初上涨的幅度比较大。从积温距平来看,除1984年和1990年外,1980—1997年其余年份积温距平均为负距平;除2000年和2012年外,1997年以后积温距平均为正距平。

对玉屏县年积温序列进行M-K突变检验(图2),结果表明,玉屏县近36年日平均气温稳定≥10 ℃积温的突变发生在1994年,UB和UF 2条曲线的相交点在±1.96临界线间,突变前积温(5 310 ℃·d)比突变后积温(5 534 ℃·d)少224 ℃·d,由此可知自1994年以后积温呈明显的上涨趋势,同时积温距平的年际变化与积温上涨趋势表现一致。

2.2 ≥10 ℃持续日数

对1980—2015年玉屏县日平均气温≥10 ℃持续日数的时间序列变化(图3)进行分析。由图可知,从持续日数的线性趋势来看,玉屏县近36年日平均气温稳定≥10 ℃的持续日数总体呈上涨的趋势,但是上涨非常缓慢,其上涨的速度为6.65 d/10年,最小值为221 d(2009年),最大值为277 d(2001年),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相差56 d。从10年平均值数据可知,1980年以来≥10 ℃持续日数总体呈缓慢增加的趋势,1980—1995年维持在240 d左右,变化幅度比较小;1997、2009年出现突变值,1997年以后持续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从图中的持续日数距平来看,1996年及以前日数距平大多为负距平,而1997年以后日数距平则以正距平为主。结合图1与图3的总体形势来看,日平均气温稳定 ≥10 ℃持续日数的10年均值变化与积温的10年均值变化基本一致。

对1980—2015年玉屏县日均温≥10 ℃持续日数序列进行M-K突变检验(图4)。结果表明,玉屏县近36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持续日数的突变发生在1998年和2003年,略落后于积温突变,UB和UF曲线相交点于±1.96临界线之间,其中1998年的突变通过α=0.05和u=1.96的置信水平检测,突变前的持续日数(255 d)较突变后的持续日数(267.69 d)少12.69 d,由此可知自1998年以后持续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

2.3 ≥10 ℃初终日期

对1980—2015年玉屏县日均温≥10 ℃期间的初日、终日(图5)展开分析。由图5(a)可知,近36年来玉屏县稳定通过10 ℃的开始日期呈下降趋势,即稳定通过10 ℃的开始日期越来越早,初日最早出现时间为3月1日(2001年),初日最晚出现时间为4月15日(1987年和2010年),最早出现时间与最晚出现时间相差46 d,每10年提前3 d左右;由图5(b)可知,稳定通过10 ℃的结束日期呈平缓上升趋势,即稳定通过10 ℃的结束日期越来越晚,终日最早出现时间为11月4日(1987年),终日最晚出现时间为12月9日(1980年),两者相差25 d,每10年推后0.5 d左右结束。因此,稳定通过10 ℃的终日推迟程度小于初始日期提前程度。endprint

3 结论与讨论

基于传统积温的统计与分析方法,本文对1980—2015年玉屏县逐年日平均气温≥10 ℃温度的积温、连续日数、初日和终日进行分析,得出反映玉屏县≥10 ℃气温的趋势变化,结论如下。

(1)近36年玉屏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积温和持续日数总体都呈现增加趋势(P<0.05),其变化率分别为50.26 ℃·d/10年和6.65 d/10年。

(2)1994年玉屏县的日均气温稳定≥10 ℃积温发生突变,1998年和2003年日均气温稳定≥10 ℃持续日数发生突变,持续日数的突变时间落后于积温的突变时间;持续日数的10年均值变化与积温的10年均值变化基本一致。

(3)玉屏县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开始日期越来越早,初日最早出现时间为3月1日(2001年),初日最晚出现时间为4月15日(1987年和2010年),最早出现时间与最晚出现时间相差46 d,每10年提前3 d左右开始;结束日期越来越晚,终日最早出现时间为11月4日(1987年),终日最晚出现时间为12月9日(1980年),两者相差25 d,每10年推迟0.5 d左右结束;稳定通过10 ℃的终日推迟程度小于初始日期提前程度。

4 参考文献

[1] 秦大河,THOMAS S.IPCC第五次评估報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10(1):1-6.

[2] 《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57.

[3] 季生太,杨明,纪仰慧,等.黑龙江省近45年积温变化及积温带的演变趋势[J].中国农业气象,2009(2):133-137.

[4] 王健,吕新,王江丽,等.石河子市近57年积温变化趋势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6):154-159.

[5] 蒲金涌,李晓薇,李蓉.天水市1961—2010年积温变化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5):151-156.

[6] 马德栗,陈正洪.荆州主要界限温度初终日,持续天数和积温的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增刊2):72-78.

[7] 唐宝琪,延军平,李英杰.华东地区≥10 ℃积温的时空演变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2015,36(6):674-682.

[8] 王连超,郝成元.1961—2010年云南省≥10 ℃活动积温时空变化格局[J].河北农业科学,2016,20(4):100-104.

[9] 李艳春,杨建玲,苏占胜,等.近50a河套地区东部≥10 ℃积温的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J].干旱气象,2013,31(3):511-516.

[10] 王树廷.关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级界限温度初终日期的统计方法[J].气象,1982(6):29-30.

[11] 符淙斌,王强.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大气科学,1992,16(4):482-493.

[12] 陈彦光.地理数学方法:基础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3-25.endprint

猜你喜欢
突变积温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湟源县30年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2007:绿色企业
温度对杂交水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生育期的影响研究
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分析
例析应对体育教学环境突变的教学策略
关于分析皮带传送中的摩擦力突变问题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
北约防长开会应对东欧“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