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2018-02-26 13:16徐奇峰尹怡韩瑾
职业时空 2018年3期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创业能力

徐奇峰 尹怡 韩瑾

摘要:2004年,我国首次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概念,倡导从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京津冀地区的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2010年,河北省政府召开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工作会议,将包括涿州市在内的十三个县(区)圈定为环首都经济圈范畴,从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1]。文章立足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求现状,从高等教育改革的视角,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展开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 职业院校学生; 创业能力

2015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为国家战略。在“众创指导意见”和协同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创业行动也取得显著进展。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必须加强创业教育改革,提高毕业生的创业能力,满足京津冀地区的发展需求[2]。

一、开设创业课程,强化创业教育

(一)创业思想课

很多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是寻找“铁饭碗”,缺乏对于自主创业的正确认识。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可以开设诸如《创新创业动员课程》《新时期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新时期创新创业的形势及需求》等创业思想课,针对京津冀一体化视域下人才区域分布特点、人才需求特点、人才发展特点等进行深入讲解,让大学生认识到,京津冀一体化这一时代背景为他们的创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他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的能力、争取创新创业的机会,变被动创业为主动创业。

(二)创业理论课

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开设《京津冀经济发展概况》《财务管理概论》《创业管理》等创业理论课,让学生从理论层面,对于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并準备有效的预案,为学生的顺利创业奠定理论基础。

(三)创业实践课

开设创业课程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改革创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创业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一般来说,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实践教学:(1)创业任务驱动。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创业任务,让学生在综合分析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上交一个创业创意书,在创意书中对于自己所选择的创业项目进行现实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和前景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2)创业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真实的创业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于该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他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为自己的创业积累经验;(3) 创业小组实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小成本、小规模的创业项目入手,开展创业小组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书写创业实践报告,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创业活动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

二、开展创业训练,培养创业能力

(一)以科研为载体开展创业训练

协调发展视域下的京津冀经济共同体在行业分布上发生了重大变革。以河北省为例,近些年来,河北省在北京和天津两地的带动下,海洋经济、港口经济、光伏产业、新能源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而技术创新,是这些产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职业院校学生要想在这些新兴领域寻找创业渠道和创业契机,就需要具备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基于此,应该以科研项目研究为载体,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以比赛为载体开展创业训练

创新创业大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形式。高校应该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模板,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前提,积极举办河北、北京、天津区域内的创业大赛,也可以京津冀三地联手,举办联合创业大赛,立足于京津冀发展的实际需求,以比赛为载体,通过专业知识考查、创业知识考查、实践技能考查、创业实践考查等比赛模块,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创业训练

可以立足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现状,充分利用孵化园和产业园的资源,开展校园创新创业项目。在创业项目中,有专门的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业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指导,使学生在真实的创业实践中夯实创业知识、锻炼创业技能、积累创业经验,为他们未来创业铺路。

(四)以讲座为载体开展创业训练

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创业环境瞬息万变,高校学生要想精准把握创业机会和创业方向,需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借鉴同行和相关行业的成功人士的经验,为自己的创业进行指导与帮助。基于此,可以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为高校学生进行创业知识讲座,使学生能够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之后收为己用,从而帮助他们积累创业的间接经验,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3]。

三、搭建创业平台,提高创业效率

(一)搭建多方合作平台

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设施优势、科技优势和人力优势,整合京津冀地区的金融、企业、科研、中介等资源,构建产、学、研、介、金合作的育人模式,使学生在多方资源的配合与支持下,学习创业知识、锻炼创业技能、开展创业活动。

(二)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资讯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应该为学生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针对京津冀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趋势、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需求等内容进行实时发布消息,使大学生走在京津冀经济发展的前沿,从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更好地把握创业的目标和方向,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创业的能力。

(三)搭建创业服务体系

为了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根据京津冀一体化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与规划,从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孔德忠,师蕊. 京津冀一体化对河北人才区域分布的影响[J]. 社会科学论坛,2011,(4):234-238.

[2] 赵捷,郄旭.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 天津经济,2016,(10):41-44.

[3] 孙迪,吴朋倩,刘柏汐,等. 京津冀一体化对河北省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调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6).

猜你喜欢
京津冀一体化创业能力
高职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探讨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司法合作问题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