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整体规划

2018-02-27 14:09颜秉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颜秉升

摘要:2011版《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是五个一级主题之一,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和学习工具。

关键词:整体规划;教学策略;单元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从学生方面看,由于学习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性知识不充分,确实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于以上认识,整体规划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整体规划的思路和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正确把握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

人教版教材认识物质构成奥秘的基本路径:元素—分子和原子—原子—原子结构—离子—元素—化合价—化学式。它是以元素作为主脉络的一种循环式思路,第一个台阶是基于成分论的元素认识,其最早介入在绪言中,第二个台阶是基于微观探究的元素认识,主要内容集中在教材第三、四单元。

2.深入学习课标,明确课标的基本要求

课标对本主题的基本要求是形成对以下四大方面的基本认识能力:

第一系统认识化学物质的分类:构建起基于组成的水平对于物质进行分类的一个基本运行框架。

第二构建元素观:从宏观上,不仅对物质形成分类的认识,而且要认识物质的元素组成,然后再基于物质的元素组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第三构建微粒观:要建构起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有各自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分子、原子、离子这几种粒子之间的关系,要对原子内部要有基本的认识,然后才是基于这些微粒的认识再去体会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去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等的本质。

第四定量认识物质的组成:建立一套符号体系,会用化学用语去表达人类对物质组成的认识,以及定量表示物质的组成。

三、选好适合的教学策略,防止学习中的过早分化

1.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分子,原子这些概念,早在学生学习化学前,就多多少少在科学课和物理课中有所接触了。随着网络的普及,分子、原子、元素等字眼更是时不时会出现在人们眼里,并且在化学绪言课上提到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及元素周期表,分子在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虽然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我们切入这些概念的教学,提供了一些信息和铺垫,但从化学的角度看,学生已有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比较模糊,如“湿衣服晾干”、“闻到花香”、 “物质三态的变化”等事实,学生往往会按照学过的物理知识,只从宏观现象上解释为蒸发、挥发、扩散等。这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并及时打破学生原有的基础,引导学生将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建立联系。

2.分散知识难点,有意识早期渗透

元素、分子、原子是《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的核心概念。由于该主题内容抽象,且涉及面广,使其成为初中化学教学难点最集中的一个主题,是初中生化学学习的主要分化点之一。教学中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模型、图表、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影视录像等,加强直观教學,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以形象思维强化认识的表象,从而推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学会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和计量观等化学观念。

对于元素、原子、分子等概念的教学顺序安排可以按照人教版中人类认识物质构成奥秘的基本路径进行,即元素—分子、原子—原子结构—离子—元素—化合价—化学式,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逐步渗透、分散难点、螺旋上升的策略。

例如:教材绪言中提到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这时可就势提出:元素其实就是物质的基本组成要素,元素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化学变化中元素是不变的,引导学生翻看一下元素周期表和课本第62页。元素符号的书写也可以在这个时间进行,每天布置书写五种元素符号,在后续的教学中逐渐记忆教材中出现的物质的化学式,慢慢积累起来,等真正学到第三、四单元,学生已经能够熟练书写元素符号和许多物质的化学式了。这样既有效分散了难点,又为将来元素等抽象概念的理解打下了基础,也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做好铺垫。

3.处理好单元教学和整体规划的关系

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等的教学需要贯穿于整个初三学年的学习,将“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渗透于教材多个单元。

绪言中首先出现“分子”、“原子”的名词。

第二单元从物质种类和化学符号角度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两大类,初步认识物质分类。

第三单元安排了“分子和原子”一个课题,专门学习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性质,接着进入原子内部,了解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及元素的概念。

第四单元在原子结构和离子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化合价和化学式。

第五单元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也为学生化学方程式配平做好铺垫,从定性转化到定量。

第六单元出现金刚石、石墨、C60的原子或分子结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不同,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金属与酸和盐溶液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也渗透出离子的观点,反映出金属原子在溶液中得失电子形成金属离子能力的强弱。

第九单元教学中渗透用微粒的观点来认识溶液的形成,建立微粒观。

第十、十一单元中有关酸、碱、盐的教学中再次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和思想,再次呈现化合价、离子等知识,通过溶液中离子的反应,揭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

十二单元完成从宏观来区分物质,知道化合物又可以分成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深入认识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元素的角度、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及物质之间的反应,将“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贯穿与教材的每个单元,使学生不断“穿越”在宏观世界和和微观世界之间。

四、结束语

化学反应中,无论是“质”变还是“量”变,都和元素的知识、微粒的知识密不可分,都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其实质,要将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等知识的教学贯穿、渗透于整个学年中,注重用微粒观解释化学物质与化学变化,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微粒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韩斌.新课程初中化学概念及理论教学的几种策略,《中心化学教学参考》,2008,(5):35-37.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东洲中学 113004)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的移动”单元教学创新设计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