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意契合,方能互动顺畅

2018-02-27 13:16丁志峰
读写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情意师生互动思想品德

丁志峰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渐入人心,传统单向化的授课模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应创建出自由而轻松的课堂氛围,予以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述机会,以活跃的互动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思品教育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滔滔不绝的口头讲授,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理应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展开平等的互动探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巩固知识记忆,同时锻炼交际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在头脑的不断运转中,启发想象思维与创造思维,达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情意;思想品德;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8-0195-02

一、初中思想品德师生互动基础

师生互动不是简单地在课堂上师问生答,而是要以多种因素作为前提。与学生情感上地融洽,对学生认知和思维地了解,语言地恰当表达,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如鱼得水、行云流水。

(一)情感。“言为心声”,情动于心而发于言。师生之间如果没有情感作为基础,那互动将是呆板和机械,流于表面,不能深入持久的。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能乐于与老师交流、互动。而要达到感情的融洽,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包括课前和课后)主动去和学生交流。通过交流,不仅了解了生情,也融洽了关系。再比如,多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多加表扬和鼓励,也能使学生对老师心生好感。这些都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打下情感的基础。

(二)认知。认知是学生的知识基础。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基础,教师才能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在材料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上才能适合学生,从而使互动顺利进行,达成教学目标。对学生认知的了解可以通过作业、测试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来获得。

(三)思维。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方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教师是有很大区别的。学生的知识经验相对少,阅历不丰富,因而导致他们的思维是低层次,偏于感性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这一思维特点,才能在互动中通过引导,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四)语言。师生互动中语言方面也不可忽视。教师的语言要力求做到简洁生动,比如,在陈述情景或案例时,如果冗长拖沓,学生抓不住要领,对事件不清晰,就会影响对案例的分析。所以,教师应力求简洁明了,三言两语就能概括事件的大致内容。教师的语言还应生动,表述形象幽默,这样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抓住要领,理解含义,使互动不断深入。

二、初中思想品德师生互动的新范式

(一)营造氛围师生互动。教师进入课堂,往往会发现的心思还没有完全转到新课上,此时如果强硬转入新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就班级新近发生的事,或当地发生的新闻,通过自然的方式和学生交流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课堂氛围,自然导入新课教学。

比如教学《珍视生命》一课时,当地不幸发生了廊桥倒塌事件。教师进入课堂时,又恰好听到一些学生再窃窃私语这件事,就有意识地提了个头,然后让学生概述事件。在此基础上,教师抛出两个关于生命方面的问题,自然而然地转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设计问题师生互动。问题的质疑是启发思维延伸的开端,没有质疑与疑问的课堂就像一汪枯竭的泉水,实则是学生没有真正领会知识意图,对于知识的理解不知从何下手,这种呆板的课堂环境应引起教师的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备课方案,融入能够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启发性元素,不是强制性、流程化的开展互动,而是让学生乐于互动,暂时忘记在艰苦的求知,而是轻松畅谈。通过知识问题化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自主思考与集体讨论,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进行《责任与角色同在》教学的时候,利用“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展开教学。先问学生“一诺千金”来源和含义。当学生不知道时,教师向学生详细解释了这个成语的来源。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还有哪些与承诺相关的名句与成语?”,在学生争先恐后的抢答以后,接着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承诺究竟意味着什么?”“你曾经对他人承诺过什么?”“这些承诺是否进行了履行?”。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涨的热情,再加上强烈的求知欲,使得学生能够迅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再比如教学《关爱他人》一课时,教师首先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别人关爱我,或者我关爱别人地事,学生踊跃回答。教师针对学生地经历,进一步提问:你关爱他人有什么感受?你被关爱又有什么感受?大家互相关爱又會形成一种什么氛围?这样步步深入,符合学生地认知规律,学生回答踊跃而热烈。然后从关爱他人地作用自然引导到要积极去关爱他人,从而去思考怎样做到关爱他人。

(三)创设情境师生互动。传统思想品德惯于将知识一股脑儿的抛给学生,逼迫学生死记硬背,在后期检验时,真正将知识理解透彻的学生少之又少,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将知识一字不落的背诵完整,但当教师提出较为新颖的相关问题时,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这样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白做课堂无用功。教师应该摒弃道德法官的意识,向学生敞开心扉,在顺应中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当学生敞开心扉“实话实说”时,课堂上就会张扬着个性,显得生机勃发。教师要精心地为实现某种教育目的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自觉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自然而然地通过体验来实现自我教育,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自我心灵的塑造者。

在教学《共铸诚信》一课时,用多媒体播放著名歌手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并在歌声中讲述了一个真實的感人故事:一年秋天,一对夫妇带他们的孩子去郊游,在乘坐高山缆车时,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缆车运行途中发生故障,眼看就要坠落于峡谷之中,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爸爸妈妈用力将孩子高高托起,随着一声震彻山谷的巨响,爸爸妈妈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由于力的缓冲作用,孩子得救了……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很多同学的眼睛都湿润了。看得出故事和歌曲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灵,因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未得到保护,甚至人身安全都未得到保护,这时教师可自然地提出问题,切入主题: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争先恐后地发言,最后得出结论,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必要时要运用法律武器。这里教师运用教学媒体循循善诱,使学生有话可讲,从而使教学不再空洞枯燥,也使教学自然融入生活。

(四)亲身体验师生互动。初中思想品德的内容复杂繁琐,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沿用理论灌输的形式,在课堂上紧凑地进行知识点划分,学生被沉重的课业压力压的毫无喘息之机,真正在实践过程中,并不一定按照教材准则施行,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可打破课堂的局限性,带领学生进入更广阔的天地感受思想品德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感性材料中进行观察、比较与提炼,形成道德的内化,将道德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好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与以往的资料搬上课堂,可以为学生展现大量形象直观的事实,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加深对道德准则的认识与理解,从而能够将教材上的书本知识真正用于指导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实现道德的内化,实现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教学《财产留给谁》时,如果教师只是运用教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把书中的一些案例阅读一下,学生根本不能对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需要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道德精神有深刻的认识,也不能理解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但是如果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实际案例进行模拟实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入手,能很快使学生融入这些情境中,所以学生都兴致盎然,表现踊跃,切身领会知识内涵。

再比如,在教学《国家司法机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熟悉法院和检察院的作用,教师针对本县发生的一名少年因无钱上网吧而持刀抢劫一事,引导学生模拟法院开庭审理,学生对案件的审理颇感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熟悉审理的流程,模拟得像模像样。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了解了法官、公诉人、辩护人、原告、被告等角色,对书本知识有了切身的领会。

(五)合作讨论师生互动。思想品德是一门开放性较强的学科,很多问题并没有固定答案,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辩证思维,对待事物能够以对立的角度,从两面性去分析问题的解决办法。初中生涉世未深,难免受到思维的桎梏,在思考相关问题时容易钻牛角尖,教师可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强化互动,并与此同时加入学生的阵营,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和是否有助于突破重难点而确定探究时间与方向。

如在教学《让生命之花绽放》时,设计两个讨论问题:一是“矿工为什么能够活下来?给我们什么启示?”的简单问题;二是“最美青年罗杰两度冲入火场救人致特重度烧伤,你觉得他值不值得?”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并发言。此外,小组讨论式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生生互动的地位,但这并不否定师生互动,相反,对师生互动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加强监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而教师要发现“求助”,必然要加强对过程的监控。

(六)课前课后师生互动。很多老师忽视课前课后师生互动,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课前与学生聊天,通过学生对上堂课教学的反馈,能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他们的思维情况。这样就能对新课进行的教学目标、问题的设计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教师与学生聊天的话题具有随意性,这样学生紧张的心理得到了缓解,也增进了与老师的感情,较快融入课堂教学中。

课后与学生的交流,能了解学生对整堂课的掌握情况,这对教师撰写课堂教学的反思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

课前与学生交流,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学生的长处、优点。交流学生的长处优点,才能引起他(她)的兴趣,交流才能顺利进行下去。课后与学生交流,可以就课堂上的话题深入交换意见。教师要多倾听,多鼓励,态度温和、平等。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对住校生,可以在他饭后一边散步一边聊天,也可以在和他打乒乓休息时聊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互动方式,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教师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互动课题,在互动中增进师生情谊的同时,提升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桂东.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科教论丛,2002(3):222.

[2]刘雪梅,贾恩峰.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育理论,2010(3):21.

[3]李宏昌,杨秀莲.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互动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8):242.

[4]叶婷.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情意师生互动思想品德
选择
文字让情意轻舞飞扬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生日答谢高朋
杨世玲
心愿之选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